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创动脉压监测在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30例采用外周动脉穿刺以及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有创动脉压进行临床应用监测,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并且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监控,使动脉穿刺以及测压的成功率有效的提升。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对患者进行临床指导治疗,能够准确的判断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创动脉压外周动脉穿刺行桡动脉穿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肾衰胶囊,观察其在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人参、紫河车为主药,加工制成硬胶囊。结果与结论肾衰胶囊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简单,稳定,易于掌握。治疗慢性肾衰竭尤其对氮质血症期患者疗效显著。

  • 标签: 肾衰胶囊 肾功能衰竭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人工流产术是早期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尽管人工流产时疼痛是由于手术刺激和子宫的收缩引起,但疼痛不是一般的感觉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的体验,一部分受术者能完全忍受这种痛苦,可无明显不适症状与体征,术中表现安静与合作,但相当一部分受术者都有比较明显的疼痛反应,面部常呈皱眉、咬紧牙关等痛苦表情,并常见头晕、胸闷、大声叫喊、躁动不安乃至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无痛人流”技术采用静脉麻醉,术前使用宫颈松弛药物,不依赖机械性扩张,避免了宫颈的损伤,是一种基本上让患者没有痛苦感觉的人流手术,大大解除了妇女流产时的疼痛。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护理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5例胃镜检查的患者检查前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生效后进行胃镜检查。结果麻醉下胃镜检查患者无任何痛苦、无记忆、无任何机体应激反应,患者顺从性高。结论无痛胃镜具有操作时间短、不适反应低、检查终止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

  • 标签: 无痛胃镜 检查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纤维桩—树脂核因为具有优良的生物机械性能和美观修复效果,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替代传统铸造桩核的修复模式。对于因龋坏、创伤、或者修复失败导致大量冠方的牙体组织丧失的牙齿,临床上通常使用根管桩钉和核来提供固位、应力支持,使得最终完成的修复体可以承载正常的口腔功能应力。长期以来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是铸造金属桩钉,这一类桩钉因为需要取模制作,在预备桩道时会去除大量的根管壁牙体组织,使牙根变得薄弱、易折,并且铸造桩核修复需要至少两次就诊并且由技工中心配合加工桩核,繁琐耗时。随着粘结技术和粘结材料的发展成品金属桩钉、氧化锆陶瓷桩钉以及纤维增强的树脂桩钉(简称纤维桩)等一些可粘结性成品桩钉,因为操作简便快捷、可以与牙体组织间形成粘结力辅助固位逐渐开始被应用临床

  • 标签: 纤维桩 金属桩 生物机械 美观 快捷 粘结力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临床分类、优势特点、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原因的归纳整理,分析总结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一步规范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一种补充,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有益尝试。本文对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现状、优点、不足、影响临床推广的因素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分析,以供临床工作参考。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 应用现状 前景分析
  • 简介:摘要降钙素原(PCT)是一个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的新指标,能早期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且PCT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健康人血浆中PCT的含量极少(<0.1ng/mL),因而当血清PCT>0.1ng/mL以上为异常,PCT是一种对细菌感染敏感的重要诊断指标,因此,研究PCT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检测 探讨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本院采用腹直肌鞘横切口与腹腔镜各行阑尾切除术105例。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材料费用、腹腔内脓肿发生率有差异(P〈0.05)、对切口外观满意度有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虽有美容、微创优势,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及中转开腹指征。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横切口
  • 简介:目的:观察快速康复临床路径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入院的腹股沟疝患儿170例,按照是否进入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分为快速康复路径组(观察组)和普通临床路径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86例)采用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对照组患儿(84例)采用普通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比较二组患儿的复苏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二组患儿均无并发症出现。观察组复苏时间为(9±4)min,对照组复苏时间(18±9)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6,P=0.00);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23.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1,P=0.11);观察组住院时间(1.2±0.2)d,对照组住院时间(2.9±0.7)d,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6,P=0.00);观察组住院费用(4864±360)元,对照组住院费用(5311±463)元,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0,P=0.00)。结论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童腹股沟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利于患儿的快速康复并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腹股沟 临床路径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腕带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我院护理部在各临床科室统一使用了患者标识手腕带。结果手腕带的使用方便了查对制度的执行,进一步落实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手腕带的使用可有效的识别患者身份,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标识手腕带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慢性盆腔炎患者70例。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C1组(观察组35例)与C2组(对照组35例);C2组常规护理;C1组循证护理;对比C1组与C2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完成护理后在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以及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患者尤为明显(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C1组高于C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在对其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选择循证护理模式,最终获得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针对患者疾病的早期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功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循证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风险管理在骨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骨折老年患者108例,在临床护理中,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干预,将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108例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9%。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骨折患者治疗中,减少或避免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及提高护理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风险管理 骨折患者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宫内节育器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宫内节育器的继续使用,因此加强宫内节育器不良事件的监测,研究探讨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避免同类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对提高临床使用宫内节育器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肺癌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肺癌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以及良性肺部病变患者50例,对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水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水平显著的高于良性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良性对照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肿瘤标志物结合临床检验对肺癌进行诊断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肺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进行等优越性,在内脏动脉血管的广泛应用

  • 标签: 内脏动脉 核磁共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对气管插管危重病人实施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进行操作。结果65例患者采用改良的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进行操作无明显相关并发症。结论改良的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更具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