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采取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临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患有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80例,通过奇偶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40例参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行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对其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流动力的各项指标分别为(89.8±13.2)、(69.6±13.2)、(76.2±10.9),较参照组有所减少;而经持续性肾替代治疗的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有39例,临床治疗效率为97.5%,与参照组相比有增加;两组间数据差异(P<0.05)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性行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有所疗效,其中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方式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分娩孕妇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麻醉对血流动力影响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行剖宫产手术孕妇80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布比卡因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两组孕妇麻醉前、麻醉后10min、手术完毕三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血流动力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平均收缩压、心率;在两组孕妇应用不同麻醉药物后,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麻醉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血流动力指标无差异(P>0.05),在麻醉10min后两组孕妇的血流动力指标明显降低与麻醉前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麻醉10min后血流动力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血流动力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的麻醉效果优良率97.5%高于对照组孕妇麻醉效果优良率90.0%(P<0.05)。结论剖宫产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布比卡因更为有效安全,罗哌卡因对孕妇的血流动力干预较小。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麻醉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老年骨科患者的过程中,应用2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老年骨折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案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的影响。结果予以不同麻醉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情况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情况较为稳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骨折患者的过程中,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镇静效果,有利于降低对血流动力的影响,并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应广泛推广。

  • 标签: 骨折 老年 麻醉方式 认知功能 血流动力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行气管插管通气麻醉,实验组行喉罩通气麻醉,观察两组血流动力指标。结果实验组T2(插管或喉罩置入后10s)MAP、HR与T1(插管或喉罩置入前10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T2(插管或喉罩置入后10s)MAP、HR与T1(插管或喉罩置入前10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5(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0s)MAP、HR与T4(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前10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T5(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0s)MAP、HR与T4(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前10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插管或喉罩置入后10s)MAP、H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5(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0s)MAP、H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应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效果显著,其安全性更高,并且患者血流动力更加稳定,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喉罩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B组,每组30人,A组通过超声对坐骨神经阻滞,完成髋关节置换术;B组通过硬膜外阻滞,完成髋关节置换术,其它的处置和方法均相同;两组患者记录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输液量、术后下地活动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术前射血分数、性别比、ASA分级、NYHA级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手术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在术液体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A组输入液体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行超声下神经阻滞方式,患者血流动力波动明显更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在临床中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血流动力学 术后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颅内段(V4)钙化的量化指标与脑血流动力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基底动脉cTA检查椎动脉V4段是否钙化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段椎动脉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参数,比较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差异。分析V4段钙化与血流动力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钙化组和非钙化组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PI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和非钙化组V4段狭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钙化积分与pI值正相关(r=0.332,P=0.043)。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动脉V锻钙化的发生率高,V4段钙化与血管搏动指数增高相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钙化 脑血流动力学 颅内段椎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9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及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情况。结果59例患者经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2%,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肺动脉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有效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及稳定心功能。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和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探讨其相关性和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组(37例)、中型组(61例)和重型组(72例),入院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结果重型组和中型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中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轻型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轻型组;且重型组PT和APTT显著高于中型组,Fib显著低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中型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m与PT、APTT、TNF-α和CRP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不同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和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不同,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均可作为诊断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流动力学 血液凝固 炎症介导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麻醉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对腹部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及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8例腰硬联合麻醉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30min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托品,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动力反应及牵拉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在T1、T2、T3等时间点的SBP、DBP以及HR均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SBP、DBP以及H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1、T2、T3等时间点的SBP、DBP以及HR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牵拉反应0例,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发生牵拉反应11例,发生率为25.00%。研究组患者牵拉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有效的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患者术中无牵拉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盐酸戊乙奎醚 腰硬联合麻醉 血液动力学 牵拉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引起的血流动力变化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74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入院登记簿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其中对照组应用布比卡因,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统计两组血流动力改变情况、麻醉效果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结果麻醉后,两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改变明显,但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感觉平面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长,维持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与对照组的18.92%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均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与布比卡因对比,罗哌卡因对病患血流动力的影响更小,可加快病患意识苏醒和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效果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麻醉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对腹部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及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腹部手术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0min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阿托品,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5min(T1)、用药后10min(T2)、用药后30min(T3)的血液动力反应及手术牵拉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对照组T1、T2、T3的SBP、DBP以及HR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SBP、DBP以及H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的SBP、DBP以及HR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牵拉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患者术中无牵拉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戊乙奎醚 腰硬联合麻醉 血液动力学 牵拉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方式,有麻醉持续时间长,肌肉僵硬程度小、麻醉部位准确、对人体重要器官和神经的影响小的优点。本次研究,将对此做出深入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134例需要进行剖宫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首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共同的麻醉。然后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孕妇,注射不同比例的盐酸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的混合药物。记录相关数据,制成表格,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孕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慢于观察组的孕妇,对照组孕妇的无副作用率为56.7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0.14%,且此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方式,有麻醉起效快,对人体重要器官和神经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 剖腹产孕妇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接受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单一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指标、尿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能够更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和尿蛋白水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硫酸镁 硝苯地平 血流动力学 尿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布司他在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及药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1、2、3组,每组15例患者,1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40mg非布司他治疗,2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80mg非布司他治疗,3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120mg非布司他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浆中非布司他药物的浓度,检验患者的血清尿酸值。结果服药后,患者吸收药物的速度及程度无显著改变,治疗中,部分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非布司他 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病 药代动力学习 药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用PEEP递增法行肺复张时急性血流动力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中10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设为实验组,另10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均用PEEP递增法行肺复张,复张前均用超声除外心脏功能不全,并用床旁超声监测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复张时急性血流动力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进行肺复张后,DBP与心率无显著变化,MAP、SBP较复张前降低,氧合指数(PaO2/FiO2)出现较大改善,差异显著,P<0.05;全部患者进行肺复张后,LVEF、RVEF、SM、TAPSE以及MAPSE均无显著变化,LVEDD及RVEDD较进行肺复张前变化较大,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进行肺复张前后超声监测即刻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基础心脏功能正常的前提下,PEEP递增法是安全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用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前后超声监测结果及血流动力能够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为短暂的平均血压下降,与心脏负荷的改变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改变在肺内源性组和肺外源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

  • 标签: 超声监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PEEP递增法 急性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50例。对A组施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B组施以静吸复合麻醉。分析两组血流动力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A组气腹后10min、气腹结束时、手术结束时的血压和心率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施以全凭静脉麻醉,能够显著改善其血流动力

  • 标签: 丙泊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瑞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