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相分离法制备了亲水性聚偏氟乙(PVDF)-氯化锂共混膜,通过接触角测量和水蒸气吸附实验评价了膜的亲水性,并通过水蒸气渗透实验测试了总传质系数和水蒸气渗透速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中氯化锂含量的增加,PVDF膜的接触角明显降低,同时,PVDF膜对水蒸气的吸附能力随之增加.当氯化锂质量分数低于2.5%时,水蒸气在膜中的总传质系数略有增加,当氯化锂质量分数高于2.5%时,总传质系数明显增加,而水蒸气在膜中渗透速率随氯化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氯化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PVDF膜的亲水性,进而增强水蒸气的渗透性能.

  • 标签: PVDF多孔膜 氯化锂 亲水性 除湿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4例鼻咽癌放疗后鼻部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转归。患者均于鼻腔使用膨胀海绵或油纱条填塞止血后行血管治疗,抢救成功3例,死亡1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应积极行颈部及颅内血管筛查,在对鼻出血的性质、出血部位、侧支循环充分评估后,血管治疗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止血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人造血管与自体动静脉内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及两组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个星期3次,单次透析时间4小时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资料,并按照血管通路分类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病例为35人;观察组血管通路为人造血管,病例为35人,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后,其KT/V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人造血管与自体动静脉内在透析充分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动静脉内与人造血管比较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人造血管作为血管通路相比自体动静脉内具有穿刺方便、血流量较大等优势,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比较差、自身建立动静脉内难度较大者或自身外周静脉血管耗竭患者,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 透析充分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尿毒症患者,探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人工血管的检测作用。方法从2011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医的尿毒症患者中,选择采用血液透析的患者83例,对其进行人工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动静脉状况。主要观察内动静脉内径、吻合口、血管壁和管腔内外情况,检测腔内的血流状态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60例患者血流通畅吻合口无异常、血管充盈好,10例患者形成口血栓,8例患者吻合口处狭窄,5例患者出现静脉瘤样扩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患者人工血管手术成败有良好预测作用,是选择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关于血管情况较佳的辅助检测手段。

  • 标签: 尿毒症 人工造瘘血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患者接受人工血管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来到我们医院接受人工血管进行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0例作为此次课题观察指标,所选60例患者全部在接受人工血管手术治疗之后按时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对于造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不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和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对比,血流量比较高,动静脉内径比较大,对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为接受人工血管的尿毒症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尿毒症 人工造瘘血管 应用价值
  • 简介:患者男,37岁。因头痛加重14h并意识障碍13h,于2009年4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入院体检:血压为125/89mmHg,脉搏为86次/min,体温为38.9℃,呼吸为2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0.8。意识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分,左侧瞳孔为1.5113111,右侧瞳孔为2mm,对光反射迟钝,颈项抵抗明显,双侧巴宾斯基征(+),克氏征(+)。

  • 标签: 动静脉瘘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
  • 简介:利用相分离法制备了亲水性聚偏氟乙(PVDF)-氯化锂共混膜,通过接触角测量和水蒸气吸附实验评价了膜的亲水性,并通过水蒸气渗透实验测试了总传质系数和水蒸气渗透速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中氯化锂含量的增加,PVDF膜的接触角明显降低,同时,PVDF膜对水蒸气的吸附能力随之增加.当氯化锂质量分数低于2.5%时,水蒸气在膜中的总传质系数略有增加,当氯化锂质量分数高于2.5%时,总传质系数明显增加,而水蒸气在膜中渗透速率随氯化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氯化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PVDF膜的亲水性,进而增强水蒸气的渗透性能.

  • 标签: PVDF多孔膜 氯化锂 亲水性 除湿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聚偏氟乙(PVDF)是氟塑料系列的重要成员,由于其化学结构具有C-F键,使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优异的耐候性、耐化学性和低湿气透过率。PVDF广泛用于化工厂储罐和反应容器的管道材料和衬里材料,建筑和汽车的内部和外部塑料部件,以及电气和电子设备中的金属板或绝缘材料的表面保护膜。近年来,PVDF作为光伏太阳能电池背板的耐候保护薄膜的首选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前面板通常是玻璃,具有耐候性、抗刮擦性、抗冲击性、耐热性,同时仍具有较大的光电转换效率。背板通常由聚合物薄膜和层压板组成,以保护太阳能电池和电线免受气候的影响。

  • 标签: 丙烯酸酯树脂 改性 聚偏氟乙烯薄膜 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人工血管移植物内(arteriovenous graft,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预测风险、延长使用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与介入科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行AVG建立手术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39例患者,其中男58例(41.7%);中位年龄57岁;24个月内83例(59.7%)出现AVG功能障碍。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AVG建立后6、12和24个月,其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6.1%、56.8%和38.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老年(年龄>65岁)患者AVG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65岁患者(Log-rank χ2=7.632,P=0.006);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10.1 fl患者AVG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MPV≤10.1 fl患者(Log-rank χ2=19.910,P<0.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11.4 fl患者AVG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PDW≤11.4 fl患者(Log-rank χ2=35.410,P<0.001);大型血小板比例(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P-LCR)>24.8%患者AVG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LCR≤24.8%患者(Log-rank χ2=7.181,P=0.007)。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MPV(MPV>10.1 fl,HR=6.501,95%CI 1.916~22.054,P=0.003)、高PDW(PDW>11.4 fl,HR=3.625,95%CI 1.957~6.714,P<0.001)及低P-LCR(P-LCR>24.8%,HR=0.145,95%CI 0.045~0.470,P=0.001)为AVG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以上因素建立函数模型对预测HD患者AVG功能障碍的风险程度有一定价值(似然比检验χ2=49.360,P<0.001)。结论HD患者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MPV、PDW、P-LCR水平可能是造成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术前或术后复诊综合评估这些因素对预防AVG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肾透析 危险因素 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32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AVG)术后再狭窄临床资料,腔内血管成形(PTA)治疗组18例均行单纯球囊扩张,裸支架组14例均行PTA及裸支架植入,随访效果良好,认为对AVG术后再狭窄的患者,PTA及裸支架植入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及初级辅助通畅率要明显优于单纯PTA治疗患者。

  • 标签:
  • 简介:血管超声是在介入技术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实时血管成像技术,可展现血管的截面图像,分辨管壁的结构、识别斑块、动脉夹层等。血管超声可以实现虚拟组织学成像、彩色血流成像、三维重建等成像效果,不仅可以对斑块进行定性分析,还可以对斑块成分进行定量。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血管超声可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实现更精确的管径测量,优化支架的类型选择及植入定位,评估支架植入的满意度,减少及预防支架的并发症,在脑血管介入领域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 标签: 血管内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 血管内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进行血液透析的146例病人。双盲法分成各73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人造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降低人造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确保血液透析效果,这一护理模式值得推荐。

  • 标签: 临床护理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 内瘘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评估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在半年中人造血管穿刺130余次,人造血管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改进措施,及时反馈信息,并对不足之处随时调整,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结果半年后发现130次人造血管穿刺,发生内穿刺失败2次,穿刺针移位1次按压出血1次,血肿发生1次,内感染1次,皮肤过敏,瘘管狭窄及栓塞匀无发生发生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能持续降低人造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风险,进而提高血透护理质量??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人造血管;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1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术后再狭窄血管成形术的疗效与意义。方法7例患者6例经患侧肱动脉穿刺、1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动静脉内术后再狭窄段血管球囊成形术(PTA)。结果7例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cm~9cm,血管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A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术后再狭窄闭塞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动静脉内瘘 血管内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的血液透析136例病人。患者均为人造血管,双盲法分成各68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人造血管患者予以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内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优质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 内瘘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护理中的应用实施分析。方法 本研究内共计选择和分析了50例患者为对象,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实施了维持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治疗的患者,将本研究中患者随机性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中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中的患者使用细节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中患者护理后人造血管阻塞发生率、ESCA评分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人造血管阻塞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采取对比后有意义(P<0.05)。对照组中患者的自护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以及自护能力总分在内的ESCA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中患者,两组数据采取对比后有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中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之后没有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中患者精神状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在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数据采取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人造血管护理期间,对患者使用细节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护理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通过模仿人类的思维过程、学习过程和知识存储过程,对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进行研究、开发、模拟、扩展和扩充的一门新兴技术科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领域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由世界各地的医院和移动设备产生的海量、多样化、无序的数据。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影像学、康复医学、口腔医学、妇产科等领域。

  • 标签: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心血管内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也随之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当前的社会逐渐的步入到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且在当前的影像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促进了医学水平的提升,也将临床诊断准确性大大的改进。而随着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也需要合理的利用人工智能,将心血管科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本文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心血管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 标签: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心血管内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