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改良式静脉穿刺方法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式静脉穿刺方法,对照组仅按常规的静脉穿刺方法。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穿刺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而在穿刺成功率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静脉穿刺方法可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临床路径 静脉穿刺 成功率 护理
  • 简介:常规操作方法中,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采用同一种方法,实践证明,此种方法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病人痛苦大,危险高,尤其是老年人,血管脆弱,弹性差,皮肤松弛。本人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一种新方法,静脉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病人痛苦减轻。

  • 标签: 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 老年人 常规操作 皮肤松弛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深静脉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61例深静脉置管病例,对穿刺方法、成功率、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最高,为98.6%,其次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分别为95.0%和86.9%。误穿动脉发生率,股静脉穿刺最高为11.7%,其次是颈内静脉穿刺5.7%,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为3.9%。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对比颈内静脉更易发生气胸、血胸。股静脉穿刺置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8%,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和静内静脉穿刺置管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穿刺过程的配合能力选择适当的置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深静脉 穿刺 置管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不同穿刺方法与肾活检质量的关系。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在B超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部位与方法进行肾穿刺活检。A组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略偏近髓质,垂直进针;B组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皮质为主的部位,垂直进针;C组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皮质最厚的切面,针尖向下垂直或略偏向内或外进针,尽量避开髓质。结果A、B、C组分别穿刺75针、50针、32针,每针取得的肾小球数分别为:7.16±2.61个、10.74±3.40个、14.75±2.46个,C组肾小球数目明显多于A、B组(P<0.01),三组单针穿刺成功率分别为24.0%、48.0%、96.88%,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三组肉眼血尿发生率分别为33.33%、10.0%、3.33%,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结论采用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皮质最厚的切面,针尖向下垂直或略偏向内或外进针肾穿刺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B超引导 穿刺方法 肾活检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股静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及局部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行股静脉穿刺连接真空负压管留取血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抽取血标本。对两组血标本溶血、凝血发生以及局部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标本发生溶血、凝血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组织损伤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揭示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行股静脉穿刺取血标本较使用传统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一次性采血针 注射器 采血管 标本溶血 凝血 组织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穿刺处渗血防治方法探讨。方法2015年我中心通过内瘘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患者30名,全年进行血液透析3692次,2016年针对以上患者分两组进行测试,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渗血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影响的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7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选择穿刺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35例。对照组穿刺应用区域穿刺法,观察组穿刺应用绳梯式穿刺法,进行两组治疗后穿刺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结果对照组35例患者中出现血管瘤14例、内漏狭窄或闭塞8例、血栓7例,具有82.9%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5例患者中出现血管瘤3例、内漏狭窄或闭塞2例、血栓1例,具有17.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29例出现穿刺疼痛,15例穿刺渗血,11例皮下血肿;观察组穿刺渗血8例,皮下血肿4例,穿刺疼痛20例。观察组穿刺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绳梯式穿刺法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使得穿刺效果得到改善,促进疗效显著提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绳梯式穿刺法 区域穿刺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穿刺方法在动静脉内瘘早期应用中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时间在2016年4月22日—2017年4月20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止血带压迫穿刺、不进行止血带压迫穿刺,对比2组穿刺结果、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压迫时间=2.24±0.14秒、渗血次数1次,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动脉穿刺次数=410次,成功次数为407次,其成功率为99.27%,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不进止血带压迫穿刺,利用手指按压可更加灵活的控制压迫内瘘血管的压力,缩短压迫的时间,可避免因为血管壁较薄而导致其在穿刺时出现的皮下血肿现象,可推广。

  • 标签: 穿刺方法 动静脉内瘘 早期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1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前的穿刺术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后的穿刺术设为改良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针眼渗血率及透析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2%,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6.4%,改良组的穿刺成功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针眼渗血率为3.6%,对照组针眼渗血率为5.4%,改良组针眼渗血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为41.8%,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组的透析效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中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在保证穿刺成功率和透析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穿刺 自体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共42例,随机将4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1人。对照组在鼓膜穿刺术治疗中通过常规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全面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疗效总有效率为90.47%(19例),高于对照组的76.19%(16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加入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巩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鼓膜穿刺术 分泌性中耳炎 全面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探讨。方法结合我院急诊室20名工作两年以上护理人员留置针操作测试,探讨如何提高急诊病人静脉留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采用改进留置针穿刺方法和传统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将心脏科157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30°~40°角度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往前进0.2cm,左手绷紧皮肤不变,右手食指压住针芯柄,拇指前推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拇指固定住外套管,左手再将针芯抽出。对照组采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15°~20°角度进针,见回血降低角度再往前进0.2cm,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将针芯退出外套管0.5cm,再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内后将针芯抽出。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心脏患者采用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方法,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老年心脏患者 留置针 穿刺方法 单手送管
  •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成功率,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延长动态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基本条件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穿刺法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病人手部静脉穿刺后新的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对住院接受静脉输液203例老年病人采用传统固定法和新的固定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新固定方法的漏针率明显低于传统固定方法,病人的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固定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老年病人 手部 静脉穿刺 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穿刺点分别应用藻酸盐敷料和无菌纱布块两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布块按压,实验组患者在穿刺点处用5cm×5cm藻酸盐敷料按压。比较患者在穿刺点处用3cm×3cm无菌纱两组患者穿刺后平均出血持续时间和穿刺点渗血分级。结果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为(16.2±3.7)小时,实验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为(6.6±4.3)小时;两组患者渗血持续时问和渗血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按压PICC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优于无菌纱布块。

  • 标签: 藻酸盐 PICC 止血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浅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约10°再进针1~2mm后,退针芯5~4mm再持外套管连同针芯一同送入血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沿血管前行约10mm后将针芯退至外套管根部并固定,再单送外套管入血管。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达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验组方法明显提高一次性穿刺送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穿刺送管 成功率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