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隋唐时代我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以来时断时续的分裂纷争的局面,又形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繁荣的封建统广的大帝国。封建的社会经济和国家的国防力量又有了显著的增强和发展。繁荣昌盛的隋唐大帝国必然要进一步扩大业已形成的对四邻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深对各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作为联系各国的海上桥梁——海上交通也就空前迅速地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半岛海上交通的主要对外国家仍然是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对内仍然是沿海岸南北航行。

  • 标签: 隋唐两宋时期 山东半岛 海上交通 港口 交通史
  • 简介:中国历来是很重视音乐的,古代圣人将“礼”和“乐”相提并论,认为“乐”是“礼”的外化形成,可以育人之性情,荡涤人心的邪秽,感化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 标签: 唐音 音乐舞蹈 性情 兴盛 礼乐 思想
  • 简介:隋唐志传》大量抄袭、模仿《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一)大段抄袭原文,仅对相关人名、地名等稍作改动;(二)袭取《三国演义》某些情节片断,穿插于小说中;(三)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模仿。《隋唐志传》这种抄袭、模仿《三国演义》编撰成书的写作方式,虽导致作品思想艺术水平的低下,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历史小说创作观念的解放,即摆脱史官“实录”原则的约束,促成其文学意识的觉醒。

  • 标签: 《隋唐志传》 《三国演义》 抄袭 模仿
  • 简介:六朝隋唐距离今天已经很远了.那远去的六朝隋唐时代究竟是怎样的?回顾历史很难,想象当时的社会、品味当时的文化很难,研究过去的经济也不容易.做历史的,有时真想起古人于地下,或者走进时光隧道、回到过去.然而,即便回到过去,就有真切的感受吗?也不一定.现代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国经济,我们就能说得清吗?所以历史是一门充满遗憾的学问.

  • 标签: 六朝前言 江南社会 研究六朝
  • 简介:林谦三著《隋唐燕乐调研究》一书,提出了与前人研究不同的"调之性质""调名之由来"和"调律之高度"三项新见。本文仅对三项新见之一的"燕乐调之性质"试作评论。此项新见包括了"燕乐调的构成"、"燕乐调的‘均首’和‘调首’"、"燕乐调的‘之调式’和‘为调式’"、"燕乐七角调的定位"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 标签: 燕乐调 调性 均首 调首 之调式 为调式
  • 简介:按语:1999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柳孜村发现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出土了唐代沉船和大量唐宋时期瓷器,确定了通济渠的流经路线,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标签: 大运河 出土 隋唐 磁州窑 流域 唐宋时期
  • 简介:本文将重点放在隋唐时人精神世界中的瘟疫和疾病认知,从“疫鬼”、“疟鬼”以及鬼神致病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好鬼神、好巫与其说是唐人主动的选择,不如说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唐人对于医疗的现实状况做出的反应。或者说,鬼神致病、巫师治疗病人等并不单纯是唐人精神信仰,同时也是一种应对现实的表现。

  • 标签: 疫鬼 疟鬼 鬼神致病
  • 简介:宁志新教授的新著《隋唐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篇)》是迄今为止关干隋唐使职制度研究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著作,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著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爬梳史料,对隋唐,特别是唐代的使职数量进行了新的统计,补充了175个前人未统计出的唐代使职;二是考察了汉唐时期使职制度的沿革演变,将隋唐使职制度置于使职制度的演进历程中加以探讨。《隋唐使职制度研究》还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一是该书所体现的近年来日显珍贵的扎实朴素的实证研究风格;二是重视对各种使职的发展所寓舍和反映的变化的考察。

  • 标签: 《隋唐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篇)》 学术价值 学术特点
  • 简介:<正>关于台湾海峡两岸的古民族关系,学术界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宏论。本文拟论证先秦至隋唐时期台湾海峡两岸的民族关系,试图探讨三个问题.一、闽与闽越的关系;二、安家之民与山夷的关系;三、华夏(汉)族与两岸土著民族的关系。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一、闽与闽越的关系中国最早形成为民族的称为夏族,春秋战国时称为“诸夏”,汉代时称为汉族,一直沿用至今。夏族的统治者最早建立的国家称为夏朝,夏王朝把周边的土著居民称为“南蛮”、“北狄”、“西戎”、“东夷”。随着朝代的更迭,其称呼也不断变更,如周代,称为“夷”、“蛮”、“闽”、“貉”、“戎”、“狄”等。经秦汉历隋唐至明清,情况均如是。因此,探索不同的民族名称的本质及关系,乃是研究中国民族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要探索闽、百越与闽越的关系。

  • 标签: 闽越 百越 越国 台湾海峡两岸 越王 南越
  • 简介:隋唐五代民间文献常见的"庄"、"庄田"、"庄宅"、"庄园",其主人既有皇族、官僚、普通地主,也有自耕农.庄的规模有大有小,小者只有几间茅舍,几块菜地.这些庄均不是基本的独立的生产和经营单位,庄园主与庄客间也不一定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隋唐五代正史中所说的"田园"、"田业"、"田庄",实即同一含义,可以互相换称.唐五代诏敕中所谓的百姓庄田、官健庄田、寺观庄田、逃户庄田等等,也都是作为一般农田的同义语,别无他意.换个角度讲,农民、商贾、地主、官僚、士兵、寺观的田地也都可以称为庄、庄田,而不必具有什么特殊形式,或有什么特殊结构

  • 标签: 庄宅 隋唐五代时期 庄田 庄园 民间文献
  • 简介:隋唐时期,突厥时常制造边界冲突和发动战争,一度对中原产生严重威胁。吊诡的是,突厥与中原政权斗争过程中发生的多次盛衰转折都与当时境内发生的气候异常突变和自然灾难有极大关连,凸显其面临危机干扰时社会生态韧性脆弱的一面。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隋唐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突厥战争成败和社会发展兴衰之间的互动关系,重新审视突厥社会发展变迁中的社会生态韧性与适应性等相关问题。

  • 标签: 隋唐 突厥 气候变化 边境战争 社会生态韧性
  • 简介:本文从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容、科目、方法和考试形式对教育的影响,阐述了学校教育为什么从隋唐开始变成了应试教育.

  • 标签: 隋朝 唐朝 科举制度 中国 古代 应试教育
  • 简介:自从陈寅恪先生强调新材料的重要性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展开,学界对于什么是新材料,如何定位不同性质的新材料的研究价值,有了新材料如何提出新问题,如何处理新材料与旧材料的关系,诸如此类问题的相关认识得以不断提高.对于唐宋史研究来说,新材料不仅包括出土的文书、碑刻和其他各种考古资料,也包括不断被发现的湮没无闻、久不“传世”的文献,如明抄本《天圣令》.

  • 标签: 唐史研究 新材料 宋史研究 史料运用 《天圣令》 考古资料
  • 简介:白寿彝先生总主编,史念海、陈光崇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六卷已经出版了。它以140万字的篇幅,全面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强盛时代———隋唐两朝的历史。读完这厚厚的两卷本,我们高兴地看到,诸位学者的通力合作,产生出一部视野宽广、论证坚实、观点新颖的隋...

  • 标签: 《中国通史》 少数民族 隋唐 科举制度 游牧民族 民族融合
  • 简介:王小盾著《隋唐音乐及其周边》集中于唐代乐史研究所得系列成果,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史料考证展开,对隋唐音乐文化交融、音乐制度确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显示出了作者的研究旨趣及专注学问探究的人文情怀。文章从王小盾唐代乐史研究引得,认为创新唐代乐史研究方法,既要注重微观上音乐文献学中的唐代乐史史料开拓,又要重视宏观上唐代音乐现象本身反映出的社会互动关系,还要从民族音乐学上注意唐代音乐现象与同类文化事项之间的投射对应。

  • 标签: 王小盾 《隋唐音乐及其周边》 唐代乐史 学术史 新史学
  • 简介:客家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这是因为吉汉语的许多语音特点、词汇表达、语法特点还保留在客家话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客家话中留存的吉语词的历史层次,本刊撷取梅县话中常用的古语词以飨读者。本期所刊载的是梅县话中留存的隋唐五代时期的古语词。

  • 标签: 隋唐五代时期 古语词 梅县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词汇表达
  • 简介:陈寅恪先生是以江南“折租造布”为例,来论证唐代的“江南(南朝)化”说的。根据武则天时期的陈子昂上疏以及“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四年金部旨符”,唐代江淮地区仍在实行以前南朝的折租纳布制度。开元二十五年之前,该区上供的租米通常是用租布(可能也包括钱)在东都附近籴纳来的。但随着江淮地区上供地位的提高及边境和籴事业的开展,中央政府也出现了直接受纳租布的迹象。唐玄宗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官府的和籴规模、区域事业不断扩大,中央对充任货币职能的布帛需求量也在加大。开元二十五年,政府在京辅一带广行和籴,最终以法令的形式确认了江南的折租造布制度。

  • 标签: 江淮 籴纳 和籴 折租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