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腓骨肌萎缩病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变异位点验证。应用计算机软件预测变异位点氨基酸进化保守性和变异可能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分析变异位点的性质。结果先证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示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脱髓鞘及轴索性改变。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和母亲 MFN2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c.1066A>G(p.Thr356Ala)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姐姐和父亲未检测到该变异。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区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MFN2基因c.1066A>G(p.Thr356Ala)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M2+PP3+PP4)。结论MFN2基因c.1066A>G(p.T356A)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腓骨肌萎缩病2A型 MFN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错义变异
  • 简介:目的:构建含解耦联蛋白2(UCP2)-3’非翻译区(UTR)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探讨微小RNA(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5b的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UCP2的3’UTR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荧光素酶载体DsiCHECK-2骨架中,构建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测序方法鉴定DsiCHECK-2-UCP2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鉴定证实psiCHECK-2-UCP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转染UCP2野生型和UCP2突变型报告基因的293T细胞过表达miR-15b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下调31%(P=0.003),过表达miR-15b抑制剂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加,上调46%(P=0.01)。而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对UCP2突变型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UCP2是miR-15b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且miR-15b结合于UCP2基因3’UTR区域.转录后水平对UCP2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解耦联蛋白2 微小RNA-15b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Usher综合征(USH2)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基因突变型及其临床表型。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USH2和RP 3个家系的4例患者和11名正常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病史并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OCT、视野、全视野ERG检查。3个家系中,家系1为USH2;家系2、3为RP。采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基于靶向捕获的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测序,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进行验证,并在家系成员中进行共分离。结果家系1先证者除眼底有RP表现外,同时合并神经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USH2A基因第64、5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13877-13880 del AGAC (p. Q4626P)(M1)、c.798 del T (p. F266L)(M22个杂合性移码突变。家系2、3先证者仅有眼底典型RP表现。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家系2先证者USH2A基因第70、37、29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15178T> c (p. S5060P)(M3)、c.6986C> A (p. P2329H)(M4)2个杂合性错义突变和c.5836C> T (p. R1946X)(M5)终止突变。家系3先证者USH2A基因第67、57号外显子分别存在c.14951C> T (p. P4984L) (M6)、c.11156G> A (p. R3719H) (M7)2个杂合性错义突变。保守性分析结果显示,USH2A p. Q4626P、p. F266L、p. S5060P、p. P2329H、p. P4984L所对应的氨基酸位点在多个物种中均高度保守。检测出的7个致病突变中,M1~ M4、M6为新发现突变位点。结论USH2A基因突变是导致USH2和非综合征性RP的主要原因;不同突变位点影响蛋白质翻译和合成,导致不同临床表型。

  • 标签: Usher综合征 色素性视网膜炎 基因,隐性 突变
  • 简介: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一种具有明显异质性的多基因遗传病,又称为复杂性疾病(complexdisease),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而引起慢性高血糖构成其发病主要原因。T2DM受环境、遗传、饮食、种族、年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006年Grant等首次发现了核转录因子7类似物2(variantoftranscrip-tionfactor7like2,TCF7L2基因的微卫星DG10S478与T2DM显著相关,更多的相关研究陆续展开,并得出一致结论:TCF7L2是T2DM发生高度相关的易感基因。本文就TCF7L2基因SNPs与T2DM相关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基因遗传病 2型糖尿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INSULIN T2DM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研究携带RUNX2基因突变位点的人牙囊细胞的分离、鉴定及意义。方法:收集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鉴定其致病基因RUNX2的突变位点,通过离体培养CCD患者的未萌牙牙囊细胞,检测其携带的基因突变位点,鉴定RUNX2+/m牙囊细胞。结果:全血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患者RUNX2基因2外显子插入TG突变,该突变型为c.309_310insTG,成功分离培养及鉴定RUNX2+/m牙囊细胞,并发现RUNX2基因突变减少了牙囊细胞中此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成功分离培养携带RUNX2基因突变位点的人牙囊细胞,为进一步研究RUNX2基因在牙囊及牙齿萌出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模型。

  • 标签: RUNX2基因 牙囊细胞 基因突变
  • 简介:利用对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EST)数据库进行比对和搜索分析,并通过RT-PCR的方法从烟草中克隆到一个包含1218bp开放阅读框的新基因NtDSK2。NtDSK2编码了具有典型的双特异性激酶特征的蛋白。此蛋白与花生的STY激酶属于双特异性激酶的同一个亚家族。基于EST的数字化组织表达特征分析推测NtDSK2在烟草组织中广泛表达。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烟草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侵染后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NtDSK2的表达量在TMV处理后随时间稳步上升,并在48h达到最大。推测NtDSK2是参与烟草抗胁迫调控的重要激酶基因

  • 标签: HZNH 烟草花叶病毒 双特异性激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们报道国内首例由硒半胱氨酸插入序列结合蛋白2(SECISBP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甲状腺激素代谢缺陷男童的病例并复习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缺陷的认识。临床上对生长迟缓、运动发育落后的患儿,如甲状腺功能检测示TSH正常或轻度升高、T4升高而T3下降,应考虑甲状腺激素代谢缺陷。

  • 标签: 甲状腺激素代谢缺陷 SECISBP2 硒蛋白 生长迟缓
  • 作者: 马静 李正才 黄锐 李霞 高映勤 王美兰 张铁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昆明 650228 昆明市儿童先天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实验室(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 650228,昆明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昆明 650228,昆明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昆明 650228 云南省儿童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 650228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中国云南地区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 type 2,WS2)患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及颞骨CT检查。获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第二代测序方法对406个耳聋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和启动子进行检测,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变异位点的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双侧虹膜异色,诊断为WS2,二代测序分别检出SOX10基因杂合变异(c.698-2A>C;c.346C>G(p.Q116E)),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家系内均为自发突变。二代测序结果经Sanger测序证实。结论本研究在中国人群中发现2个SOX10基因变异位点(c.698-2A>C;c.346C>G),丰富了该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

  • 标签: SOX10基因 Waardenburg综合征 感音神经性聋 虹膜异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MTOR基因变异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明确诊断的2例MTOR基因变异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MTOR”和“Smith-Kingsmore”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OMIM进行检索(建库至2021年8月),总结MTOR基因变异特点及其导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为1岁6月龄和2岁,发病年龄均在婴儿期,均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巨头畸形及面容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均发现MTOR基因新发杂合变异,1例携带c.5395G>A(p.Glu1799Lys),另1例携带c.7234G>C(p.Asp2412His)。文献检索未见中文文献,国外文献报道具有详细表型的MTOR基因变异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患者45例,共发现11个基因变异,均为杂合错义变异,28例(62%)患者携带c.5395G>A(p.Glu1799Lys),考虑为热点变异。c.7234G>C(p.Asp2412His)未检索到相关文献。结合本组2例患儿,共总结47例患者临床特点,其中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46例,发育倒退9例,巨头畸形42例,面容异常30例,肌张力减低16例,合并孤独症谱系障碍17例、多动症3例、强迫症3例,眼部疾病13例,皮肤血管畸形11例,低血糖9例。结论Smith-Kingsmore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巨头畸形、面部畸形,可合并癫痫、孤独症谱系障碍、肌张力低下、低血糖等表现。MTOR基因变异是其致病原因。

  • 标签: 基因 发育障碍 巨头畸形 Smith-Kingsmore综合征
  • 简介:摘要患儿 男,3月24日龄,表现反复肢体抖动及强直-阵挛发作,伴发育迟缓。血浆乳酸增高,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增宽,视频脑电图提示多灶性癫痫放电。家系全基因组检测示GRIA2基因c.2375G>T(p.Gly792Val)新生错义变异,与神经发育障碍伴语言障碍及行为异常相关。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该变异为可能致病变异。患儿诊断神经发育障碍伴语言障碍及行为异常、癫痫,予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无效,予左乙拉西坦联合吡仑帕奈治疗后发作减少。随访1年,患儿有严重发育障碍、语言障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TFCP2基因重排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s,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具有TFCP2基因重排RMS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检测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31岁,肿物位于左上牙龈;例2女,49岁,肿物位于右上颌后牙区。镜下形态:例1由条束状、旋涡状的短/胖梭形细胞构成;例2肿瘤与骨组织混杂生长,长梭形细胞为主伴有少量上皮样细胞。免疫表型,例1肿瘤细胞部分表达结蛋白及广谱细胞角蛋白,例2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结蛋白;2例均MyoD1弥漫阳性,Myogenin阴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Ventana-D5F3部分阳性。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TFCP2基因易位。二代测序检测到EWSR1-TFCP2融合基因。例1术后5个月左颈淋巴结转移,例2术后32个月前腭部肿瘤复发。结论具有TFCP2基因重排RMS是RMS的一组特殊亚群,好发于骨,特别是青年患者颅面骨,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和/或梭形细胞形态,预后不良。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肉瘤(OS)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具有耐药,易复发和远处转移等特点。鼠双微体基因2 (MDM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包括实体瘤、肉瘤和白血病,通过与p53等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近来众多证据表明MDM2基因不仅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对骨肉瘤的治疗及预后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阐明MDM2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寻求骨肉瘤治疗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MDM2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骨肉瘤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 标签: 骨肉瘤 预后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铁代谢障碍性疾病,较为罕见。现报道1例转铁蛋白受体(TFR)2基因突变相关血色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肝硬化,血清铁蛋白(8 548.9 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116.77%)明显升高,肝活检示肝硬化,肝内铁沉积(重度Ⅳ级),对其血液标本进行全外显子捕获和高通量测序,并经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在TFR2基因10号和7号外显子上检测到2个杂合突变(c.1288G>A,p.G430R和c.960T>A,p.Y320X),前者已有文献报道与血色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后者罕见报道,是TFR2基因新变异点,该突变可使肽链终止。

  • 标签: 遗传性血色病 肝硬化 糖尿病 转铁蛋白受体2
  • 简介:我们系统总结了有关CASP8AP2基因的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预后价值的研究报告.现有研究显示,CASP8AP2基因的表达受到同源盒蛋白和DNA甲基化的调控,miRNA-210能够使其表达沉默.CASP8AP2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FAS和TNFα介导的细胞凋亡、TNFα介导的NF-KB活化、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组成Cajal体和组蛋白位点体、复制依赖性组蛋白的转录和前体mRNA的3'端加工成熟、调控细胞周期S期进展,还能作为转录因子c-Myb、p73的辅助激活因子参与调控多种基因的转录.同时,CASP8AP2基因低表达与儿童ALL的复发相关;在儿童T-ALL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CASP8AP2基因的缺失较为常见,与患儿的较差预后相关.另外,在CASP8AP2基因序列中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可能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发生有关.结论:CASP8AP2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基因表达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CASP8AP2基因还是一个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病相关.

  • 标签: CASP8AP2基因 组蛋白位点体 白血病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猪链球菌2型菌株98HAH33基因0267进行功能研究。方法比较猪链球菌2型野生株98HAH33、突变株Δ0267及回复株CΔ0267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速率,细菌黏附、全血杀伤及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比较对宿主的黏附和抗吞噬能力,仔猪试验比较在毒力方面的差异。结果野生株、突变株及回复株生长速率一致;野生株对宿主细胞A549、Hep2、HBMEC的黏附率分别是突变株的2.59、4.87和3.08倍,回复株对宿主细胞A549、Hep2、HBMEC的黏附率分别是突变株的2.65、4.65和2.86倍;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1~3 h在全血中的存活率分别是36.91%、28.12%和41.61%,58.44%、44.06%和58.26%,93.02%、70.08%和95.85%;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试验结果显示RAW264.7吞噬野生株、突变株及回复株的菌量分别为2 767、5 322、2 567;仔猪竞争感染试验证明基因0267与猪链球菌2型98HAH33的毒力相关。结论猪链球菌2型98HAH33基因0267与细菌黏附和抗吞噬相关,是一个新毒力因子。

  • 标签: 猪链球菌2型 细菌黏附 全血杀伤 吞噬 毒力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以最近发展起来的核转染技术直接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DNA质粒转染到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核内进行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从兔股骨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以Nucleolector^TM技术转染pEGFP-C2(EGFP组),以同期培养未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测定细胞的活力、贴壁率、生长曲线以及转染的效率。结果在转染后24h成功发现EGFP的表达。两组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变化、贴壁率以及生长曲线。EGFP的表达逐渐增强,至第6天达到最高峰(47.8%),观察一个月未发现表达减弱。结论pEGFP-C2基因核转染对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EGFP可以作为兔骨髓基质细胞有效的基因表达标记;Nucleofector^TM技术是一种简易而高效的转染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方法。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骨髓基质细胞 核转染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软骨发育不全(ACH)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ACH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1岁,母亲身材矮小,因发现双下肢膝反张9月余入院。查体:头围45 cm,身材矮小,四肢较短,双下肢肌张力偏低,发育商65分,X线示双侧髂骨及双髋关节病变,考虑ACH,送检基因结果示FGFR3基因c.1138G>A杂合变异(p.Gly380Arg),母亲该基因位点为杂合变异。例2,女,10个月,因发现四肢无力5月余入院。查体:头围46 cm,身材矮小,四肢短小,四肢肌张力减低,四肢肌力4级,发育高41分,X线示双下肢符合ACH。送检基因结果示FGFR3基因c.1138G>A杂合变异(p.Gly380Arg)为新生变异,父母该基因位点为野生型。结论ACH临床特征具有多样性,骨骼改变和神经发育同样需要加强认识和甄别。

  • 标签: 软骨发育不全 FGFR3基因 杂合变异 全面发育迟滞
  • 简介:目的构建RhoA—siRNA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肝癌HepG2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pGenesil-1质粒构建RhoA—siRNA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至肝癌HepG2细胞中建立稳定细胞系,并分为3组。转染pGenesil-1-RhoA—siRNA载体者为HepG2/RhoA—siRNA组,转染随机对照载体者为HepG2/control组,未转染的肝癌HepG2细胞作为HepG2组。Westernblot检测RhoA—siRNA对其蛋白表达的抑制情况。分别采用MTT法、细胞划痕损伤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生长潜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2检验比较各组差异。结果3组细胞蛋白表达水平比较,HepG2/RhoA—siRNA组RhoA蛋白的表达明显下凋(F=178.19,P〈0.05)。HepG2/control组和HepG2组细胞划痕损伤在48h内愈合,而HepG2/RhoA—siRNA组则不能愈合。HepG2/RhoA—siRNA组克隆形成率低于HepG2组和HepG2/control组,分别为39%±3%、67%±5%、70%±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34,38.69,P〈0.05)。RhoA基因沉默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数量增多而S期细胞数量减少(F=70.46,76.57,P〈0.05)。结论RhoA—siRNA表达载体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RHOA SIRNA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ATP6V1B2(ATPase H+ transporting V1 subunit B2)基因突变可导致显性遗传性耳聋-甲发育不全(dominant deafness and onychodystrophy,DDOD,MIM124480)综合征和Zimmermann-Laband综合征2(ZLS2,MIM616455)。DDOD综合征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甲发育不良,最新研究表明患者还存在学习和认知问题。ZLS2综合征的患者表现为牙龈异常增生、甲发育不良和智力障碍,但是若突变位点偏向ATP6V1B2蛋白中心,则突出表现为智力障碍和癫痫,而没有明显的牙龈异常增生和甲发育不良。ATP6V1B2基因编码液泡型质子转运ATPase蛋白(vacuolar proton transporter ATPase,V-ATPase)V1结构域的中B2亚基,V-ATPase对维持细胞内和细胞器正常的酸碱环境至关重要。目前认为该基因的致病性变异所导致的V-ATPase功能障碍和溶酶体酸化异常可能是DDOD综合征和ZLS2发病的分子基础。对Atp6v1b2 c.1516C>T基因敲入小鼠的深入研究发现:Atp6v1b2Arg506X / Arg506X的小鼠存在明显认知障碍,海马CA1区受损可能是其病理基础。B2亚基和E亚基的相互作用减弱可能是V-ATPase功能障碍的潜在分子机制。深入分析比较ATP6V1B2基因致病突变所导致的疾病表型,并对致病突变进行功能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ATP6V1B2基因 耳聋-甲发育不全综合征 Zimmerman-Laband综合征 表型 致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