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研究昆虫体色不仅在昆虫系统学中,而且在生物学、生态学和害虫防治等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取食植物叶片幼虫体色表现为绿色,该绿色是由类胡萝卜素与蓝色四吡咯色素结合所形成,叶绿素又属于四吡咯化合物.但目前尚未见昆虫体内含叶绿素报道.[方法]在田间套笼饲养玫瑰三节叶蜂幼虫,饲养至5和6龄时,借鉴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并在6龄时用杀虫剂茚虫威处理,观测对其叶绿素含量影响.[结果]5和6龄玫瑰三节叶蜂幼虫均含有叶绿素,且5龄幼虫含量高于6龄幼虫.其中,5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1.6780mg·g-1,叶绿素b为0.6847mg·g-1,类胡萝卜素为0.4797mg·g-1;6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1.2726mg·g-1,叶绿素b为0.5187mg·g-1,类胡萝卜素为0.4863mg·g-1.剔除幼虫消化道后,5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0.4008mg·g-1,叶绿素b为0.2618mg·g-1,类胡萝卜素为0.2444mg·g-1;6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0.4299mg·g-1,叶绿素b为0.3826mg·g-1,类胡萝卜素为0.2859mg·g-1.用茚虫威处理后,6龄幼虫体内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含消化道)显著下降,其中,叶绿素a下降约48%,叶绿素b下降约34%,类胡萝卜素下降约37%;而对于剔除消化系统6龄幼虫,茚虫威处理后,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结论与意义]玫瑰三节叶蜂幼虫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杀虫剂能降低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且其体色可能与叶绿素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玫瑰三节叶蜂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茚虫威
  • 简介:[背景]目前,在农林业害虫治理中,化学防治法占有主导地位.然而,在农药实际应用中,人们更多关注是其杀虫效果,忽略了其对植物影响研究.[方法]将生产中常用杀虫剂溴氰菊酯用丙酮配制成500、1000和1500倍液,当温室中培育烟草幼苗长至9叶1芯时,在第9片叶上轻轻涂抹杀虫剂(100μL),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氮蓝四唑和愈创木酚法等,测定药后24h烟草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溴氰菊酯可导致烟草幼苗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SOD、CAT、APX、GPX活性降低,且随着药剂浓度增大,下降幅度升高.其中,1500和1000倍液处理结果与对照差异显著,500倍液处理结果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结论与意义]溴氰菊酯500~1500倍液对烟草具有生态安全性,不会造成其氧化胁迫反应.

  • 标签: 溴氰菊酯 烟草 丙二醛 抗氧化酶
  • 简介:【背景】多样性比较是评价转基因作物对生物群落影响标准参数之一。以往用于描述多样性指数很多,但这些指数各有优缺点,生物学解释不全面。运用现代生物多样性表示方法,能够描述更复杂情况下多样性关系。本文主要介绍了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在生物安全研究中应用。【方法】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与以往常用一维多样性指数不同,当其等级参数为某些特定值时代表了几个著名多样性指数,该方法可较为确切地评价复杂生物群落多样性。本文在介绍其计算公式后,通过比较河北省2种转Bt基因棉田(孟山都33B和中棉30,均未施农药)以及常规管理(施用农药)和综合治理(IPM,施用农药和释放赤眼蜂相结合)条件下非转基因棉田蜘蛛群落,证明了该方法适用性。【结果】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分析表明了所有可能互作类型:1个明确多样性排序以及2类棉田蜘蛛群落间不同潜在关系。Rényi指数分析表明,在供试棉田中,中棉30棉田蜘蛛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他3种棉田蜘蛛多样性高低则难以一概而论。蜘蛛稀有种多样性以孟山都33B棉田最高,IPM和常规棉田次之;蜘蛛常见种多样性以IPM棉田最高,常规棉田和孟山都33B棉田次之。【结论与意义】Rényi多样性指数可用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综合评价,并可用于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该方法弥补了仅用单一数量参数评价多样性传统方法缺陷,将不同参数整合成一个具有内在关联概念框架。

  • 标签: BT棉 可扩展多样性指数 农药效应 生物安全评价 生物多样性比较 Rényi多样性指数
  • 简介:冈崎姬小蜂是我国多种潜叶蝇优势寄生蜂。鉴于蔬菜潜叶蝇尤其是入侵斑潜蝇在我国肆意扩散和危害,本文总结了冈崎姬小蜂分类地位、分布和田间发生、寄主种类、取食和繁殖、性比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田间应用进展。冈崎姬小蜂是一种抑性、卵育型幼虫内寄生蜂,通过产卵寄生和取食2种方式致死寄主;雌蜂对寄主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寄生蜂具有广泛温度适应性和极强控害潜力,尤其适用于控制入侵我国相对耐高温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未来将以更高效利用该寄生蜂为目标,主要集中于:(1)生物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性全面深入研究;(2)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3)因地制宜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应用技术研究;(4)与其他潜叶蝇寄生蜂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研究。

  • 标签: 冈崎姬小蜂 卵育型寄生蜂 寄主取食 控害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