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致力于研究犯意在法律的地位问题。在国家和刑法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刑法不惩罚意识犯这一明确的结论。刑法只关注违法行为,不考虑作为潜在危险的唯一表现的犯意。这一结论适用于整个刑法领域,为在刑法解释和刑法裁量中排除犯意因素铺平了道路。刑法不允许引入犯意因素使得另一法律领域得到关注,在此领域关注个人的内心活动且遵守宪法上的比例原则具备合法性。此即警察法,它旨在从根源上防止危险行为人可能制造危险的发生。如果允许通过犯意来评估个人的潜在危险性,则对犯意的判断将非常有助于合理地履行危险预防任务。目前的法律体系使得镇压和预防的严格区分逐渐消失,而它通过划分刑法和警察法作为法治国家的产物。与此相反,这里提供了很多反映刑法不断强化作用于危险预防的场景,它随着犯罪行为的事实构成、构成要件或者刑法裁量因素而出现,更多关注恶的深层思想,而不是对违法行为的反应。本文反对这一消极发展,试图通过分析法治国家原则,维护刑法排除犯意因素这一界限。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保障法治国家中自由和安全的平衡关系。过分追求安全导致的不平衡可能是本文所批判的犯意因素加强的原因。

  • 标签: 思想自由 犯意 刑法 规范理论
  • 简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新的犯罪形态.由于网络犯罪发生和存在的空间的虚拟性,伴随着网络犯罪而形成的证据也具有了新的变化,对网络犯罪的证据概念也需要新的诠释.正确认识网络犯罪的证据之概念不仅为其合理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对于查证和遏制网络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网络犯罪 刑事证据 网络证据 概念
  • 简介:自1949年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颁布以来,新中国的宪政进程也进行了60年,比较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几个宪法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语气比较"刚猛"的1975年《宪法》,在其内容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具有实际约束力的、宣言性的条款。无论是宪法文本本身还是"软条款"只有贴合了本国的实际情况、符合了时代背景,同时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和保障才能够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宪政制度。

  • 标签: 宪法 软条款 利弊分析
  • 简介:尽管中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调的法律框架已初步建立,但海事行政机关在执法仍普遍存在以罚代刑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部门利益的考量、证据转换存在障碍、移送程序立法存在缺憾、检察监督权虚置化、配套保障制度滞后导致案件信息封闭等。解决这一问题也要从上述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 标签: 海事行政执法 以罚代刑 证据转换
  • 简介:利益衡量在现代立法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立法的利益衡量是立法者为平衡利益冲突在多元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评价、权衡、选择并进行利益整合的有机统一过程,利益衡量的最终结果是法律规范的产生。立法的利益衡量包括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两个阶段。

  • 标签: 立法 利益衡量 利益表达 利益整合
  • 简介:犯意转移原则用以解决D意图杀死V1而实际杀死了v2等类似情形之责任认定问题。该原则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普通法,对英美刑法司法及立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亦面临着实践窘境及学者的猛烈批判。作为事实错误不免责之理论,犯意转移原则是建立在抽象故意观基础上的刑罚政策选择。在打击错误的场合,犯意转移原则对于D的责任认定并不妥适,因为它忽视了刑事责任的认定在主观与客观、事实与规范、自由与强制之间的博弈。

  • 标签: 英美刑法 犯意转移 抗辩转移 事实错误
  • 简介:讨论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不能忽视中国智识群体的“中国经验”,不能忽视他们对中国法治的“问题域”的关注和深入讨论。讲法治秩序,讲宪政安排,讲人的权利保障,需要具有某种能力并有力量去要求并维持政府权力限制之“德性”的公民。提倡以“公民参与”为导向的“公民美德”,显示了公民对有权者施加某种形式的限制的意愿及能力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法治秩序形成的先决条件和重要环节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可能的资源。

  • 标签: 法治秩序 问题域 公民参与 公民美德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风险社会的到来,危险犯在刑法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明确危险犯之危险状态的判断标准,既是司法实务裁判危险犯是否成罪的关键,也是对危险犯理论相关争议进行廓清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需要在明确危险犯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危险状态判断的各家学说进行评析,进而提出危险状态评判的实质、时点和标准,并对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危险状态的判断提出基于中国立场的合理化建议。

  • 标签: 危险犯 危险状态 判断标准
  • 简介:本文借助行政法、法学等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城管执法的暴力问题,主要概述城管暴力执法的概念及其危害,重点阐述其形成原因以及对策。

  • 标签: 城管执法 暴力执法 原因 危害 对策
  • 简介:他还未满40岁,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气质。他带领一批律师为孩子、农民工的权益而奔波,帮助他们树立起对法治的信心;他是中央电视台很多栏目的常客,通过媒体的平台为弱势人群呐喊;他是建国60周年依法治国彩车上的惟一律师代表。

  • 标签: 律师 牧师 依法治国 中央电视台 悲天悯人 弱势人群
  • 简介:能否准确地解读文件物证的各种痕迹信息,有时对鉴定结论的做出至关重要。作者总结检案实践,参考有关文献,探讨了文件物证痕迹信息的应用效果以及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痕迹信息 发掘解读 应用效果 系统鉴定
  • 简介:航海贸易多重联系因素和多重管辖依据是海事货物索赔并存管辖产生的直接原因。并存管辖导致多个法院可行使管辖权,是择地诉讼和管辖权之争的必要条件。解决并存管辖所导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遵循正当行使管辖权的原则确定适于审判案件的法院,避免不公正判决造成对货物索赔船货各方的不公平。

  • 标签: 海事货物索赔 并存管辖 择地诉讼
  • 简介:在刑事司法实践,在对被告人适用刑罚即“量刑”时普遍存在以下误区:误区之一:“重定罪、轻量刑”。有的法官认为,对刑事案件,只要把事实审查清楚了,证据搞确实充分了,性质搞准确了,剩下的工作就简单了,无非是依照刑法分则的条款量刑而已。

  • 标签: 量刑 刑事司法 法实践 事实审查 刑法分则 刑罚适用
  • 简介:<正>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政策要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使司法正义惠及人民群众。《决定》把法律文书说理作为司法公开的前提性条件。毫无疑问,这项政治性要求将会增强司法文书的正当性、权威性,从而为深化司法改革再添燃料和助力。本文主要以民事判决书说理为例,探讨其说理的制度细节。

  • 标签: 法治中国 全面深化改革 人民群众 前提性 审判委员会 审判公开
  • 简介: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增加通光量会使鉴定程序更加公开与透明,这也是司法鉴定改革趋势与方向。但司法鉴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必须考量减少外界“噪音”对鉴定人的干扰,因此在“鉴定阳光”射入方式上,如果说鉴是前与鉴定后阳光应当直射,那么鉴定中阳光则折射优于直射,这样既充分地保障当事人诉讼参与的权利,同时也保障了鉴定人无“刺眼”的鉴定环境。

  • 标签: 鉴定 监督 阳光 折射
  • 简介:我把《人民检察》的风格概括为四个词:一是快速。半月刊加快了出刊速度,可以较快地反映新问题,传播新观念、新思维,包括有关领导的工作指示精神都能很快地传达,有利于指导检察工作实践。二是精炼。《人民检察》刊登的文章虽然也有长一点的,但大多不是长篇大论,短小精悍的文章使我们能够快速阅读,有时候通过看摘要就能知道要点。三是务实。国内有很多法学刊物是从理论方面研究问题,读者有时候看一篇文章,新概念、新词汇多,半天也抓不住要点。《人民检察》就不是这样,它更多的是面向实务,紧密结合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际,务实性比较强。四是生动活泼。如疑案精解的选题,有刑法的,有刑事诉讼法的,受邀参与讨论的嘉宾也比较有代表性。

  • 标签: 检察事业 《人民检察》 争鸣 刑事诉讼法 检察工作 快速阅读
  • 简介:在当代社会,和解合同作为私人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但是我国合同法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学理基础。意大利法的和解合同制度,一方面遵循了罗马法传统,对于典型问题有着详细规定;另一方面在学理和立法上也反映出了制度的最新发展。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的司法实践和法典建构。

  • 标签: 和解 争讼 错误 解除
  • 简介:对合行为是指必须基于两方主体之间的对应行为才能实施或完成的危害行为,缺少一方,另一方的行为就无法实施或不能完成.我国刑法的对合行为有对象转移型、原因结果型、双方互动型和协力加功型四种类型.刑法对对合行为的处罚模式有三种:以同一罪名处罚双方;以不同的罪名处罚双方;只处罚一方而不处罚另一方.对合行为与刑法总则共同犯罪的规定关系复杂,应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 标签: 对合行为 共同犯罪 对合关系
  • 简介:<正>一、概念先例原则作为英美法的核心和基础,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本文简要阐述先例原则在英国法的历史进程,影响其发展的制度因素和法律理论。首先对几个基本概念做简单的分析和阐明,①作为本文讨论的基础。

  • 标签: 遵循先例原则 判例法 法院判决 普通法 大法官 英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