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发起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区”是被理解为可以与“传承人”相互置换的一个概念来加以强调的,对社区在遗保护中的参与、知情乃至引领权利的强调,体现了UNESCO力图通过文化的保护来保护普通人的权益的根本目标。每个社区都具有均质的、多样性的特点,社区成员在传承和实践遗项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作为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同“单纯实践者”之间的不同和相互协作,他们通过不同的分工,共同促成了相关遗项目的延续与实施。社区内部的差异性,加上不同国家文化传统、政治形态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具体的遗保护实践可能很难避免政府力量主导的情况,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参与遗保护的任何国家或地区忽视社区参与和引领的理由,相反,政府力量应该以一种“文化对话”的态度,尽量克服具体实践过程中强势干预的立场,最终促成遗保护中社区主导的局面,并为普通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 单纯实践者 文化对话
  • 简介: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不同性质的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鉴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公共品的性质,以及准公共品的多种提供方式,可以将物质文化遗产(从产业化角度)分为可经营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经营性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可经营的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产业化运作模式进行保护,就是要推进和实现物质文化遗产面向社会化、保护主体多元化,实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产出效益化。

  • 标签: 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产业
  • 简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词,“社区”指的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某一个或某一系列遗项目的施行和传承,并认同该(系列)遗项目是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的人。社区的规模可大可小,具有固定性和均质性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界定。社区以及构成社区的群体和个人是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不仅应当最大限度地参与从遗项目认定、清单编制、保护措施的规划和实施到遗项目申请进入各类名录的整个过程,而且应当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成为所有保护措施和计划的中心,成为遗项目列入名录之后的受益方。

  • 标签: 社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主体
  • 简介:传统手工技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通过产业化的开发和保护,成为市场中流通的旅游工艺品,这也是目前能使之得以延续的较好方式之一,但成为旅游工艺品后,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常常会脱离“物质性”而存在,成为纯粹的商品,这种情况促使我们需要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反思。本文尝试通过对靖西绣球社会功能、角色变化的梳理,考察一个物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既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又作为旅游工艺品而存在,哪些因素促成了其角色的转换,并提出,旅游工艺品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必须以当下传承主体的自身感受,而不是所谓的传统为实现标准。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工艺品 绣球 传承
  • 简介:迁徙和联姻是中国回族形成的两个关键历史场景,作为第二次"迁徙"的回汉联姻对回族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有重要意义。回族作家与回族作家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生动书写和多元阐释。不同民族、性别视角下的回汉联姻叙事研究,并非质疑回汉、两性之间的差异,而是挑战一种二元对立的逻辑关系,试图在族际文本对话中不断逃离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探寻更加完整而真实的当代回族身份认同。

  • 标签: 迁徙 联姻 回族 身份认同
  • 简介:华夏摩尼教向据《老子化胡经》之“化摩尼”说而依托道教。时至明代,福建民间明教徒还在继续将此说俚俗化,称老子寄形苏邻国禁苑石榴,王后食之受孕而诞摩尼。然本文所解读的霞浦钞本一篇汉文诗偈《下生赞》,却只言摩尼佛寄形石榴,不言老子所化;其所在科册则一反唐宋摩尼教攀附老子、依托道教之传统,不仅未提老子化摩尼,而且宁愿把古代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等的教主奉为主神,亦不延请老子入座,全科册未见太上老君身影,由是益证该科册不可能出自唐宋摩尼教徒之手。本文以宗教学的常识,解释科册包含夷教资料的原因,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证科册乃明末清初霞浦当地意在创立新宗的民间法师所造。

  • 标签: 霞浦钞本 《老子化胡经》 摩尼光佛 何乔远 苏邻国
  • 简介:明代(英宗以後)内阁制度是不是宰相制度?①具体说,内阁大学士(以下省称“合臣’’)是宰相呢,还是秘书咨询官员?②如果说不是宰相为什麽明代称阁臣为宰相之记载,更仆难数?而且早在约成於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双槐岁钞》中已经出现,称英宗正统年间,

  • 标签: 明代 内阁制度 非宰相性质 中国 历史研究 政治制度
  • 简介:20世纪的受迫迁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除了战争及大陆帝国崩溃、政权更迭和相关政策等之外,殖民化成为引人注目的重要因素。二战后欧洲海洋帝国开始崩溃,殖民化应运而生,难民潮等受迫迁徙亦随之出现,席卷各大殖民帝国。帝国终结及殖民化对这场受迫迁徙的产生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帝国殖民压迫造成殖民地治理危机;帝国向民族国家的国家形态转变产生联动效应;帝国终结引发社会秩序失衡。因此,帝国及其不平等的殖民统治是难民产生的根源;帝国实力下降导致的行政和控制力下降,提供了难民产生的基本条件;帝国镇压民族主义抗争的举措直接制造了大批难民;帝国终结造成的难民问题对相关国家和地区及其国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标签: 受迫迁徙 帝国终结 非殖民化 难民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遗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族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族案例中,口头传统类遗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制的不清晰,而不当的社区参与也可能导致社区主义。学术上有关遗保护中"社区"的考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遭遇主体的困境。

  • 标签: 哈尼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社区参与 社区主义
  • 简介: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追求也越来越广泛。物质文明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民间继承流传。但是社会高度发展之下,人们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改变,使一些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生存受到严重影响,部分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逐步消失。随着国家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如何做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积极做好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是当前时代研究的主题,本文就此课题进行分析探讨,深入推动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发展
  • 简介:去年11月20日至24日,我与保生信仰分会的同仁赴台参访,其间的情景,仍然依稀如昨,令人眷恋难忘。我们一行从石井坐船出发,仅用40多分钟就抵达金门,然后直奔机场,飞往台北松山,开始台北保安宫、新竹镇安宫、台南学甲慈济宫的重点参访。因为这是我受聘泉州花桥慈济宫董事长后的首次率团赴台,三家宫庙确实是热情备至,关照有加,竭尽东道主之谊。参访团抵达时,三处宫主率全体董事和工作人员在山门相迎,陪侍掬三炷香、行三鞠躬礼,拜谒保生大帝,祈求平安

  • 标签: 闽南文化 工作人员 民间信仰研究 董事长 海峡两岸 泉州市
  • 简介:高台马社火,源自由古老祭祀演化出的民俗行为艺术,时空文化特征浓郁,被誉称六盘山地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在现代化加速引起传统文化式微的背景下,宁夏隆德县山河乡这一民俗活动被保存并申报为国家级遗名录项目。本文对高台马社火传习演变保护现状调查后发现,其流布、传承、展演等方面存在着可以深化保护认识的“问题”。针对如何因地制宜科学保护,提出个人思考。

  • 标签: 高台马社火 调研 思考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粹,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保存和传承价值。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弘扬民族音乐,让学生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

  • 标签: 实现遗 建设开展 开发提升
  • 简介:客家古民居、古村落是客家人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梅州的广袤山村散落着蔚为壮观的客家古民居和古村落。本文以“客都明珠”梅县区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为例,对开拓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空间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认为科学利用客家古民居、古村落,开拓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空间大有可为。

  • 标签: 科学利用 客家古民居 古村落 开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空间
  • 简介:信息技术与内容的变化,推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让世界上各个国家加强文化保护有了更有效手段。我国要注重发挥出现代技术的作用,为传统遗文化项目提供有力保护,加快文化的发展。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探索与分析,尤其是要注重引入数字化保护方法。本文首先简述了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在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出数字化保护措施的作用。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会
  • 简介: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构建全面系统的活态传承绩效评价体系对引导活态传承的规范执行,客观科学评价其传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民族地区体育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绩效评价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分析,对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内涵和路径进行了理论阐释;并结合专家问卷法,筛选出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活态传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了民族地区体育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绩效评价模型。

  • 标签: 民族地区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