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入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面临多种危险因素,包括传染病和生物危害、化学危害以及姿势和劳动强度。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这包括提供个人防护装备、鼓励疫苗接种、加强感染控制培训、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减少接触化学危害、调节姿势和劳动强度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障介入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安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 标签: 介入科 护理人员 职业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安全管理措施在预防社区医院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选取两个相似的社区医院病区,一个作为实验组(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另一个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护士的跌倒防范知识培训、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加强患者的运动及用药指导,以及改善病区环境及安全设施。结果:在为期六个月的观察期内,实验组中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4.5%,而对照组为9.8%。实验组在跌倒引发的骨折、皮肤损伤等并发症方面也表现更低。结论:本研究证明,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社区医院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和相关并发症。

  • 标签: 社区医院,老年患者,跌倒,安全管理,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但通常伴随着疼痛和不适。为了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和减轻痛苦,分娩镇痛已经成为常见的实践。然而,分娩镇痛也伴随着一系列风险,包括母婴的不良事件。本文旨在对分娩镇痛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安全性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确保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分娩镇痛 风险 安全性分析 改进策略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期间采用巡回护理对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60例,均在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于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采集其病例信息后,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参照组30例)及巡回护理(研究组30例),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6.67%)、患者家属总满意率29(96.67%);参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9(20.00%)、患者家属总满意率22(73.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将巡回护理应用于精神科,有利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护理质量,应用期间可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临床安全性,效果获得患者家属满意,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巡回护理 精神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因新生儿自身生理功能比较脆弱,极易在护理期间出现不良事件,不利于保障新生儿护理安全性,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现如今,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总结可能引起不良事件的不安全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防护措施,以帮助提高新生儿护理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通过予以护理标识干预,观察其在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自2021年11月-2022年9月时间段内于本院治疗的病人中,选择出重症监护室的患者54例,纳入研究并作观察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护理标识管理的观察组以及护理常规安全管理的对照组,各27例;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褥疮、管道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几率25.93%远高于观察组3.70%,且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也比观察组96.30%低(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高,不仅可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且能警示患者规范自身行为,有效规避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通过予以护理标识干预,观察其在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自2021年11月-2022年9月时间段内于本院治疗的病人中,选择出重症监护室的患者54例,纳入研究并作观察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护理标识管理的观察组以及护理常规安全管理的对照组,各27例;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褥疮、管道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几率25.93%远高于观察组3.70%,且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也比观察组96.30%低(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高,不仅可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且能警示患者规范自身行为,有效规避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对策,进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0例,按硬币法将患者分为2组,即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安全隐患管理措施,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试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安全隐患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中骨科住院患者96例,抽签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参照组(48例),将一般护理归为参照组,人性化护理归为研究组,观察指标为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指标、两组安全隐患。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坠床 、跌倒、满意率、投诉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结果发现,研究组安全意识、护理技能、护患沟通、护理记录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骨科护理 安全隐患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份血透室收治的50例病人为对照组,并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之前份收治的病人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两组病人的不安全因素、护理质量、病人及医师的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出现的出血、停针、跌倒、医院感染和设备故障等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少(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对应防范对策。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5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78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在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会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埋下较大的威胁,而风险管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各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安全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统计学分析结果,论证了产妇分娩中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作用和价值。方法:以2022年1-12月这个时间段为病例资料收集基础,在期间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调100例为研究对象,参照等分原则进行对照、观察组别划分,均50例,常规产科护理模式用于对照组产妇,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用于观察组产妇,比较两组产程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都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明显(P

  • 标签: 产房护理安全管理 产妇 分娩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采取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本院64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常规管理)与实验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临床护理价值。结果 患者综合护理质量方面,实验组明显要优于比参照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期间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促进老年患者护理水平的提升,研究就护理安全管理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78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后得到的不同护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对照组之间明显存在较大差异,符合统计学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期间,护理安全管理可以起到较为理想的护理管理效果,提升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性。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为了促进急诊护理水平的提升,研究就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60例急诊中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后得到的不同护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期间,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急诊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