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年至2020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0例皮肤癌病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病人使用传统的单纯手术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的病人实施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病人治疗的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治疗后1年内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治疗后完全恢复的概率高于对照组,产生不良反应及复发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皮肤癌 盐酸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皮肤科面部痤疮护理中运用综合性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面部痤疮患者5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各有28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复发率,随访2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3.67%)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皮肤科 面部痤疮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伴皮肤溃疡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具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8年10月至次年10月一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糖尿病伴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溃疡愈合率和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都高于对照组;在溃疡完全愈合时间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经比较,组间差异显著且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 皮肤病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31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在本院就诊的312例非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视为参照组,为入选患者均实施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比较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参照组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51.92%,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99.36%,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可检出变态反应性疾病,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62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甲组31例实施推荐复方醋酸塞米松乳膏进行治疗,乙组的31例采取的是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两组案例治疗之后对结果分析和研究。结果:分析对比和分析两组案例的治疗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3.5%和77.4%。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不良反应现象,乙组的不良反应几率低于甲组,分别是6.4%和25.8%。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满意度情况,乙组的满意几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0.3%和77.4%。结论:针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实施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整体效果优于甲组,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复方氟米松软膏 湿疹皮炎 皮肤疾病
  • 简介:【摘要】阴茎离断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多是由于外伤所导致,一般情况下自残、阉割以及他人伤害是最常见的原因,动物咬伤则比较少见。阴茎离断伤的患者一般采用阴茎离断再植手术进行治疗,但对于因自残造成的阴茎切割伤的患者,患者需要多次的植皮手术伤口才能愈合,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心理稳定程度的评估,这是一个长期且持续性的治疗。本文选取一例自残所至阴茎完全离断原位再植术后皮肤坏死伤口的患者,旨在探究临床治疗措施,报告见下。

  • 标签: 阴茎离断 皮肤坏死 德维可 德敷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杨皮肤综合征临床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年 2月收入 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分析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并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后,患儿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全身皮肤可见少许皮屑,口唇湿润、咽部无充血,口腔粘膜未见疱疹及溃疡,颈部柔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患儿病情恢复,允许出院。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开展,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烫伤 皮肤综合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小儿肠造口术后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6-2020.6月收治的60例进行肠造口的患儿,利用抽签的方式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在进行了肠造口手术之后,利用针对性护理为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乳腺癌患者接受放疗的同时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模式对于放射性皮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主体,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皮肤损伤评分以及放射性皮炎发生概率,观察组所得数值较低于对照组P0.05 ;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为P

  • 标签: 乳腺癌 放疗 标准化皮肤护理 放射性皮炎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防控期间,各大高校在春季延期开学期间实施了线上教学。文章总结了皮肤科的教学现状,论述了线上教学在皮肤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方式,线上教学在皮肤科教学中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出在今后的皮肤科教学中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皮肤科培养优秀的临床人才。

  • 标签: 线上教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皮肤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难愈型伤口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肠造口患者60例,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伤口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观察组实施造口及伤口皮肤粘膜分离处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在伤口愈合指标上,两组渗出液量、拆除缝线及伤口愈合时间等对比较差异显著,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伤口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伤口处理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周围皮肤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98例患者均为ICU重症患者,均行器官切开干预及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护理,入组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分组方式以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开展,分别采用预见性护理(实验组,n=49)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49)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皮肤红肿、感染、破损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人工鼻气道湿化吸痰在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周围皮肤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人工鼻气道 湿化吸痰 ICU危重 气管切开 周围皮肤 预见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皮肤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8名患有头颈部肿瘤的患者确认患者接受了化疗。按照患者接受化疗治疗期间皮肤管理的不同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实施皮肤管理的患者共34人分入普通组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管理的34名患者深入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实践观察可知,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实施皮肤管理的患者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评分水平上相对更高,评分水平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水平,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应当在此类放疗患者的皮肤管理中,优先考虑应用这种护理方式。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头颈部肿瘤 放疗 皮肤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日益普遍,人们对治疗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聚焦于马应龙八宝眼膏在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应用。市场上虽有多种药膏,但马应龙八宝眼膏因其疗效明显、作用温和而受到患者青睐。本文将分析马应龙八宝眼膏治疗过敏性皮炎、湿疹、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疮等疾病的病例,探讨其药物组成和药理作用,以期明确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优势。

  • 标签: 马应龙八宝眼膏 面部过敏性皮肤病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作为一种间叶来源性肿瘤其患病率逐年呈增高趋势,目前该类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法等均已基本完善。多数患者确诊为胃肠间质瘤后均需要行手术治疗或服用分子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舒尼替尼或瑞戈非尼等。本治疗中心于 2018 年收治一名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系统性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间质瘤, 根据检查结果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 2 个月后出现严重皮肤损伤。本文意通过检索Sci-hub、知网、万方等医学数据库分析引起该类副作用机制、概率及治疗手段并结合文献复习。 【关键字】:胃肠道间质瘤 伊马替尼 皮肤损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