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浸润和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入院的28例胃癌患者的64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总结胃癌及浸润转移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CT平扫胃壁皆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胃壁增厚,病变部位局限性增厚,病灶呈现蕈伞型,溃疡型或者肿块型,密度降低。强化扫描可见胃壁增厚,肿物不均匀强化,局部黏膜强化明显,胃后脂肪间隙中断或者消失,部分肿瘤和胰腺的关系紧密、肝十二指肠内轻度强化肿大淋巴结等特征性影像学变化。结论64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浸润和转移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的判断预后,从而对临床治疗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胃癌浸润 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毒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毒清组和益气毒方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尿毒清组常规治疗加服尿毒清颗粒,益气毒方组常规治疗加服益气毒方。治疗4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益气毒方组、尿毒清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益气毒方组比尿毒清组效果更佳(P<0.05)。益气毒方组、尿毒清组BUN、Scr、Ccr,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毒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

  • 标签: 益气排毒方 脾肾气虚型 慢性肾衰竭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64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12月怀疑为肺栓塞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64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和16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诊断肺栓塞,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TPA的敏感性、阳性符合率以及不确定诊断比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肺栓塞的阳性比例分别为96.0%,88.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肺栓塞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0%,84.0%;观察组和对照组肺栓塞的不确定比例分别为4.0%,8.0%。以上比较P<0.05,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有特异性,肺栓塞检出的准确度高,可作为临床排查肺栓塞的首要检查方法。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螺旋CT对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收治的44例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析多螺旋CT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效果。结果44例接受多螺旋CT扫描重建后,确定为阑尾图像,20例合并阑尾周围积液以及渗出,24例患者表现为管壁增厚、阑尾水肿增粗。4例出现回盲部肠壁异常增厚,7例于阑尾腔内可见肠石存在,4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可见升结肠肿物,7例显示为正常的阑尾,其中2例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例小肠节段性肠壁增厚,3例出现右附件肿物。44例患者中,41例患者经CT扫描确诊,36例接受手术治疗确诊。其余3例经CT扫描以及手术治疗排除阑尾炎。结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不典型阑尾炎疾病时,可依据多螺旋CT的影像资料,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不典型急性阑尾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低剂量的CT螺旋扫描在胸部常规体检人群中应用检出肺部结节的检出率及其广泛应用性。方法对67位常规体检人进行常规剂量,低MAS进行二次扫描,判断结节的检出率及剂量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低剂量的平扫大大降低患者的剂量,且能早期发现肺部小结节。

  • 标签: 小结节 低剂量 计算机体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螺旋CT冠状动脉CTA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2018年我院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先行CTA检查,再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评估CTA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结果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最终冠脉造影确诊有105例(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3支,双支血管病变31支,三支血管病变31支;轻度狭窄者占35%、中度狭窄者占30%、重度狭窄者占28%,闭塞者占7%)。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对显示冠状动脉管壁的改变、管腔的狭窄程度及血管周围情况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更适合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三乙综合医院放射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腹部创伤患者,患者均通过病理确诊。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1。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进行腹部创伤诊断,观察组采用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结果观察组采用CT检查结果正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检查结果正确率。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检查,诊断正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腹部创伤 应用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重建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疑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技术,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24例患者共评价504段血管,221段血管狭窄,轻度狭窄116段、中度狭窄79段、重度狭窄18段、闭塞8段。侧支循环建立7例。发现钙化斑块237段,MPR、MIP、VR均能很好显示。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是一种准确、可靠、无创的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肢 动脉病变 血管成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应用收缩子宫药和瘀活血药以减少流产后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提高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来我服务所自愿要求终止妊娠且妊娠天数在49天内的200例健康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每组个人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且妊娠囊平均内径<2.5cm,年龄在18—39周岁之内,排除口服药物流产禁忌症。两组均采用北京紫竹药业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观察组流产后服用益母草颗粒和新生化颗粒,并肌注缩宫素10u,对照组只服用益母草颗粒,分别观察两组人员流产后的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结论药物流产后随即加服益母草颗粒和新生化颗粒并肌注10u缩宫素,有利于胎囊完全排出,减少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提高完全流产率。

  • 标签: 药物流产 服用排於收缩子宫药 提高完全流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64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诊断心律不齐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79例心律不齐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接受64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行CT冠脉成像检查后1w,给予患者DSA诊断。结果DS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136段,冠状动脉正常488段。64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51段,冠状动脉正常473段。以DSA为金标准,64螺旋CT冠脉成像冠脉狭窄敏感度94.67%,特异度为91.91%,准确性91.03%。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心律不齐的64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结果与DSA结果较为接近,均可用于心律不齐的诊断。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 DSA 心律不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钉吻合器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对普外科收治的直肠癌行直肠癌全腹膜切除手术(经结肠镜检查病理确诊或术中冰冻活检确诊病例)4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三钉吻合)20例及对照组(二钉吻合)20例进行对比研究。术中吻合器吻合后观察吻合口有无出血、吻合钉外露、肠充气试验及美蓝试验检查吻合口有无漏气及美蓝漏出。结果实验组无一例出现吻合口出血及吻合钉外露;充气试验、美蓝试验阳性各1例;术后无一例吻合口漏发生。对照组20例中发生吻合口出血4例;吻合钉外露8例;充气试验、美蓝试验阳性各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结论通过两组对比研究,三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消化道重建的应用中操作简便、实用、安全、可靠的特点;无吻合口出血、吻合钉外露;吻合口漏发生率低。在使用上优于二钉吻合器。

  • 标签: 三排钉吻合器 直肠癌 吻合口
  • 简介:摘要探讨64螺旋CT在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影像科接受CT检查的肝脏小结性病变患者5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64螺旋CT扫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共60个病灶,单发性35个,多发性25个,CT检测结果单发性结节中检出34个,未检出1个,多发性结节中检出21个,未检出4个,12例肿瘤病灶中,8例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均呈低密度;对于单发性结节CT检测灵敏度95.4%,特异度88.3%;对于多发性结节CT检测灵敏度92.0%,特异度91.5%。结论64螺旋CT检测能检出肝脏小结节性病变,但对多发性病变检出尚有不足,考虑与其他影像联合诊断。

  • 标签: 肝脏结节 诊断价值 64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对320CT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功能的参数进行比较,初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30例,分别行320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及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以超声结果为参照标准,与320CT结果进行对比,行相关性分析及一致性检验。结果320CT和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测量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相关性高,r值0.45~0.88。320CT所测EDV、SV、EF值较超声心动图偏大,ESV值较超声心动图偏小。结论本研究显示320CT与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上有很好的相关性,320C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站式”的心脏检查工具。

  • 标签: 左心室功能 320排CT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雾化吸入与高频胸壁振荡痰机联合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儿科接收的重症肺炎患者112例,根据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为56例,通过应用雾化吸入常规治疗,并予以常规的护理手法,综合组为56例,在应用雾化吸入的基础上,联合高频胸壁振荡痰机治疗,并配合采用综合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分析,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6.4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0.36%),同时综合组无论是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还是气促改善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将雾化吸入治疗手段与高频胸壁振荡痰机相结合,并佐以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雾化吸入 高频振荡排痰机 小儿重症肺炎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64CT探测器Z轴参数在头颅CT平扫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头颅CT平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Z轴宽度为20mm的探测器进行扫描,研究组应用Z轴宽度为40mm的探测器进行扫描。结果研究组的CT值、CNR以及SD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用64CT对患者的头颅进行CT平扫的过程当中,Z轴宽度为40mm的探测器与Z轴宽度为20mm的探测器最终获得的图像在质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所需扫描时间更短,有利于提高射线的利用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图像质量 64排CT探测器 Z轴 噪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湿润烧伤膏与凡士林在治疗体表脓肿切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体表囊肿伴脓肿切术后创面分别采用湿润烧伤膏纱条和凡士林纱条换药,分为湿润烧伤膏组及凡士林组,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局部明显疼痛例数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体表囊肿形成脓肿切术后,伤口分别用湿润烧伤膏纱条和凡士林纱条换药,伤口均愈合,但湿润烧伤膏组(9.7±1.5)较凡士林组(14.9±2.6)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1),明显疼痛患者例数显著减低(7.5%与75.7%)(P<0.01),复发率也显著降低(1.3%与21.6%)(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纱条治疗体表囊肿伴脓肿术后创面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疼痛及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脓肿 体表 湿润烧伤膏 凡士林 纱条 手术创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螺旋CT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肠癌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全组低张灌等密度或高密度造影剂行CT检查均一次成功,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7.9%。结论低张下行CT检查简单、经济,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于结肠癌术前诊断、肿瘤分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低张 造影 结肠癌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导式主动痰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治疗10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吸痰管吸痰,观察组采用诱导式或气管按压法诱发患者自主咳嗽痰。结果观察组无肺部感染及气道损伤,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改变为4%而其他并发症则为2%。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8%,气道损伤率为10%,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改变为16%其他并发症为1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患者主动咳嗽,使粘着在气管、支气管管壁的分泌物在咳嗽过程中易于脱落和咳出,有效防止痰液滞留,保证气道通畅和体内气体交换,是一种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甚至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诱导式排痰 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化瘀石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肾结石的疗效。方法从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排查出气滞血瘀型肾结石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8例。常规组予以化瘀石汤口服治疗,研究组口服化瘀石汤的同时予以针刺配合。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97.37%)显著高于常规组(84.21%),两组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气滞血瘀型的肾结石患者而言,在口服化瘀石汤的同时配合针刺,可获得更加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普及。

  • 标签: 针刺 化瘀排石汤 气滞血瘀 肾结石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