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操作结合理论学习法在创伤、手外科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根据实习、规培生的实习时间,紧扣教学大纲,尽早进行独立临床操作,并将临床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结果学生在短暂的实习期内都能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临床操作技能。结论在创伤、手外科教学中将临床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具体、直观、形象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尽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 标签: 临床操作 教学方法 手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种西药合用不良反应,为确保西药合理用药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需要多种西药合用的患者188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94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P<0.05)。结论对需要多种西药合用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多种西药合用 不良反应 对策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现状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就本院呼吸科治疗的100例出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现状进行调查,并观察其合理性。结果100例患者中,52.0%的患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48.0%的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使用糖皮质治疗的患者不合理用药率为6.0%;用药情况观察,使用率最高的为口服类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片,占52.1%;其次是注射剂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占47.9%;再者就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占25.0%;还有就是注射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占10.4%。结论呼吸内科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上基本上合理,但仍存在部分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还需加强用药上的管理。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用药现状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2015年各临床科室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统计与分析,以进一步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在门诊的合理使用。方法每月抽取1000张以上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注意点评,统计分析。结果随机抽取2015年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26597张,其中合理处方23904张,合理率89.87%;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132张,占42.03%,不适宜处方1259张,占46.75%,超常处方302张,占11.21%。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药物选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诊断不规范处方超量等。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 标签: 抗菌药物 门急诊处方 应用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BL(以问题为基础)模式联合理论强化对心胸外科临床实习生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心胸外科临床实习生分为两组,分别接受PBL模式教学(对照组36例)及PBL模式联合强化理论教学(观察组36例),对比两组实习生实习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平均出科成绩(92.4±3.6)分,与对照组实习生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94.4%(34/36),与对照组实习生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联合理论强化能有效提升心胸外科临床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生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显著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理论强化教学模式 心胸外科 实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对120例伴随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表现以及转归的方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高于男性患者,年龄跨度在31到40岁之间的患者不良反应率最高,单独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用药,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患者较多,年龄跨度在18岁到40岁之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较长,但恢复时间却相对较短,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患者皮肤系统,经治疗,患者转归效率为98.3%。结论给予患者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该结合患者病史,严格分析此类药物的适用证禁忌症,从而将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控制在最低。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门诊处方住院医嘱为研究对象,观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予以处方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结果67例患者中,56例处方/医嘱中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83.58%,主要用抗菌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其中,61例用药合理合理率91.04%,6例用药不合理,包括无指征用药2例,给药起点过高1例,换药频繁1例,联合用药不当1例,药品选择不当1例,不合理率8.96%。结论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不足,有待加强使用管理及药学干预,进一步保障用药合理及安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入选者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观察组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观察并对比两组整体治疗效果破损黏膜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黏膜修复优良率为82.14%,略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的效果更佳,能加快破损黏膜修复进展,可大力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糖皮质激素 疗效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对120例伴随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表现以及转归的方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高于男性患者,年龄跨度在31到40岁之间的患者不良反应率最高,单独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用药,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患者较多,年龄跨度在18岁到40岁之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较长,但恢复时间却相对较短,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患者皮肤系统,经治疗,患者转归效率为98.3%。结论给予患者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该结合患者病史,严格分析此类药物的适用证禁忌症,从而将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控制在最低。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督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意义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医院的西药房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药品的合理分类以及药品监管制度在改进前后的不同应用效果,并对管理中的差错率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探讨改进工作的意义。结果在进行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管制度的改建后,管理差错率由原来的2.81%降低到现在的0.72%,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7.23%提升到了96.17%,改进前后差异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的管理当中,积极的进行药品的合理分类监管措施的改进,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的差错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所以说进行药品的合理分类监管措施的改进意义重大。

  • 标签: 药品合理分类 药品监管制度 医院西药房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药物分析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住院部经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260例病人,选取对象均为成年人,对不同种类药物的使用频次、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同种类间的使用频次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较为合理。结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应根据临床实际进行选择,用药时应注意不同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第三代 头孢菌素 药理作用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和合理应用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使用频度,并作药物分析与合理应用情况作评价。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明显低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P<0.05),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高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P<0.05);头孢曲松药物、头孢他啶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均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常用药物,且以选择肌内注射或者静脉滴注作为成人常用用药方式,头孢曲松药物、头孢他啶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间的药理特征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严格了解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分析,以更有效保障临床用药合理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药理分析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宁夏某三甲中医医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HIS系统,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调取该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对该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金额、限定日费用(DDDC)、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该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逐年下降,用药频度(DDDs)最高的是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最高。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整体基本合理,同时也不乏存在不规范之处,积极通过中药注射剂各项政策引导、临床药师干预、处方医嘱点评、合理用药培训宣传等措施继续规范中药注射剂,确保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使用 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家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小儿多动症130例为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托莫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多动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多动指数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能改善患儿的多动指数,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家庭负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小儿多动症 多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42例)与未感染组(122例),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年龄大于50岁、侵入性治疗操作、急诊治疗时间大于5d、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d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风险中,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不合格、有侵入性操作、空气消毒错误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护理中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多种,根据感染风险发生原因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护理 院内感染 风险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家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样本都是在某医院进行治疗的多动症患儿54例,选择的时间段是2017年7月—2018年7月。全部患儿选择心理药物治疗。结果患儿进行治疗后的Conners儿童行为评分与家庭影响情况都比治疗前要低很多,呈现以P<0.05的检验结果,拥有突出的分析价值。结论小儿多动症选择心理与药物治疗之后能够改善对于儿童自身以及家庭的影响效果,值得后期借鉴。

  • 标签: 心理 药物治疗 小儿多动症 家庭 临床效果
  • 简介:德国最新一期《今日心理学》杂志对男女做梦现象进行的调查显示,男人和女人的梦境体现了两性的本质特征:男人的梦里多有暴力性行为,女人的梦则更多与复杂的生活有关。

  • 标签: 做梦 暴力 心理学 男人 女人
  • 简介:摘要阳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姜炭、白芥子、麻黄、生甘草组成,有阳通滞之功,原治疗阳虚寒凝,血滞痰阻的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笔者抓住“阳虚寒凝,血滞痰阻”的病机采用本方加味治疗头晕头痛脱发均取得佳效。

  • 标签: 阳和汤 头晕头痛 脱发
  • 简介:摘要现代核医学影像诊断的最基本过程是利用放射性测量仪探测积聚在体内特定组织器官的放射性药物发射出的放射线,一个由计算机处理、可以产生断层图像的测量仪即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简称ECT(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放射科的透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简称CT)的影像截然不同,核医学影像是一个由活体产生的功能性图像,根据引入的放射性药物的性质,还可以是一个生化的、甚至是分子的图像,由此也决定了核医学必定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学科。

  • 标签: 显像 CT-PET 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