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AIS≥3)随机分为IIT组(n=21,血糖控制于4.4~6.1mmol/L)和常规治疗(CIT)组(n=21,血糖控制于10.0~11.1mmol/L)。观察2组治疗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胸腔引流管拔管和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结果2组无住院死亡,无低血糖反应。与CIT组相比,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低血糖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IIT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严重胸部创伤 强化胰岛素治疗 预后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常见的肺部慢性炎症疾病,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性表现,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进展。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随着气流受限的发展,COPD患者可出现气道阻塞症状加重,肺功能下降,降低其生存质量并增加病死率。而COPD稳定期是肺疾病症状相对稳定或症状轻微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症状的相对稳定,患者往往放弃继续治疗而导致症状的反复发作和肺功能逐渐恶化。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支气管舒张剂 激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心脏监护室的患者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93例,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房颤(AF)分为房颤组(n=43)和非房颤组(n=250)。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1)AMI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新发房颤的比例为14.7%;(2)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且平均年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房颤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OR4.918,95%CI1.662—14.549,P=0.00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可用于患者危险分层及指导早期预防冶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房颤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NT-PROBNP
  • 简介:目的:评估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了解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老年有2型糖尿病病史患者(年龄40—69岁)199例。调查患者既往病史、糖尿病病程、家族史。检测并比较所有入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k)、血脂、血压及颈动脉彩色超声。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北京版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MoCA评分较5年以内者降低(P〈0.05)。认知功能与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病史、WHR、FPG、Hb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阻力指数(RI)显著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病史、颈动脉RI、HbA。是影响糖尿病患者MoCA评分水平的关键因素。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其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史、颈动脉血管阻力及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护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情绪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理状况 护理 聚焦解决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临床干预对策。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有疾病的严重程度(OR=2.136,P〈0.05)及蛋白尿(OR=4.379,P〈0.05);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有蛋白尿(OR=2.003,P〈0.05)及分娩孕周(OR=5.218,P〈0.05);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有疾病的严重程度(OR=2.961,P〈0.05)及分娩孕周(OR=6.278,P〈0.05);产妇-胎儿/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有蛋白尿(OR=3.024,P〈0.05)及分娩方式(OR=3.147,P〈0.05)。结论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较多,应加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力度,使患者积极主动进行产前检查,同时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概率。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结局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干预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与疾病诊断、治疗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2、7、14、21天CRP、D.D的水平,并将入院后第2天的CRP、D—D水平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CRP为(16.52±1.3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0.96)mg/L;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D—D为(0.99±0.3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O.36±0.2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入院后第2天,中、重度患者CRP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CRP、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P〈0.05)。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的CRP、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13—13水平的高低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程度及血栓情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对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结果52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Hp感染率为88.4%。抗Hp治疗的有效率为91.3%。18例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6.7%。52例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92.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3.1%。结论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抗Hp治疗是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进行抗肿瘤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长久的获益。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艾灸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中心动脉舒张压(CADP)、中心动脉压(CAPP)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CASP、CADP、CA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CASP、CAPP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CASP、CA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艾灸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中心动脉压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艾灸 马来酸依那普利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调查高龄老年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ISH老年患者(≥80岁)403例,随访5年,分析其基线情况、用药前后血压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统计各类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403例患者中Ⅰ级高血压83例(20.6%),Ⅱ级高血压216例(53.6%),Ⅲ级高血压104例(25.8%);治疗前有合并症者375例(93.1%),随访5年后有合并症者397例(98.5%);收缩压>150mmHg者及舒张压<60mmHg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从年龄分组及血压分组来看各组血压均控制较好,治疗12周338例患者血压达标(83.9%),随访至5年时共有340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84.4%),从年龄分组及按血压分组来看,用药12周后及随访5年后血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P<0.01,舒张压P<0.05);随访5年后收缩压<140mmHg者135例,舒张压<60mmHg者55例;从降压药物的应用来看,CCB应用者最多182例,其余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179例,利尿剂167例,硝酸酯类132例,ACEI及ARB各112例,α?受体阻滞剂应用最少为5例。单独应用1种降压药物者74例(18.4%)较少,多为联合用药(329例,81.6%),应用4种降压药物者53例(13.2%)最少,应用2种降压药物者180例(44.7%)最多。结论高龄老年ISH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较高,降压治疗上选择药物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血压及有无并发症进行个体化治疗,多需要联合用药。在治疗老年人ISH时不仅要收缩压达标,还要注意舒张压情况,舒张压<60mmHg时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80以上 收缩期高血压 钙通道阻滞药 降压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动态增强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3DDCEMRA)的特点,并研究其在老年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78例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行3DDCEMRA,包括颈动脉19例,胸、腹主动脉14例,肺动脉8例,肾动脉11例,双下肢动脉21例,全身动脉5例.采用1.5T磁共振机,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3.0ml/s;扫描延迟时间70例采用Test-bolus法,8例采用Care-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建.其中21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或(和)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78例3D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74例,占94.9%.21例经手术、IADSA证实的3D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83.3%和90.5%;假阳性及假阴性各1例,病变程度低估2例.3DDCEMRA结果与IADSA或(和)手术符合率为83.7%,其中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100.0%,但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1.8%.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DCEMRA是适合老年血管疾病诊断的一种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DCEMRA成功的关键,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三维成像 图像增强
  • 简介:目的探讨积极干预血尿酸礼山衰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了解UA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慢性心衰并高尿酸患者采用积极干预和姑息高尿酸的治疗后的血清尿酸(UA)水平、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不同变化,分析血尿酸的水平与心衰标志物脑钠肽(BNP)、心脏超声的相关结构和功能指标以及心力衰竭的不同分级的相关性。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MACE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积极控制血尿酸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短期预后。血尿酸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来评价尿酸增高的慢性心衰患者危险的程度和顶后。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B型脑钠肽 高尿酸血症 预后
  • 简介: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琼脂糖凝胶尿蛋白电泳测定,分析患者尿蛋白成分特点,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仪对20例正常对照组及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分析。结果60例糖尿病患者,24例尿蛋白定性阴性中有17例没有检出尿蛋白,1例肾小管性蛋白尿,6例为生理性蛋白尿。36例尿蛋白定性阳性患者生理性蛋白尿7例,4例肾小管性蛋白尿,15例肾小球性蛋白尿,10例混合性蛋白尿。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测定,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判断肾损伤程度和部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电泳
  • 简介: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112例)。收集患者病史资料,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比较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惊厥等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的比较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必须高度警惕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与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盐酸多巴胺5~20μg/(kg·min)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24h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乳酸水平以及用药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相比去甲肾上腺素组,多巴胺组重症医学科(ICU)死亡率、治疗24h后的HR水平和用药期间心房颤动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随访28d、6个月、1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MAP和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有效降低ICU死亡率,减慢心率,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但不降低长期死亡率。

  • 标签: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心源性休克
  • 简介:糖尿病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人民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大部分患者主要在门诊治疗,如何针对这一群体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已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而在治疗手段,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以及医生对各类危险因素和慢性并发症的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科学的、经济的、合理的治疗能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治疗效果。现将我院内分泌科门诊2002年以来发现的不合理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80例分析整理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不合理治疗
  • 简介:<正>用ELISA法作HBV血清学五项指标(两对半)检测,将1860位内科疾病患者按科室主要分为消化、肾病、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神经6大疾病组,对其电脑存档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9种两对半模式,特殊模式较多出现;共检出HBsAg阳性345例,总阳性率为18.55%,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10.20%,具有显著性意义(x~2=19.59,P<

  • 标签: 检验资料 血清学调查 统计分析 总体平均 常规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抑郁情绪的老年男性慢性躯体疾病与新生肿瘤和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在前期以老年抑郁量表和一般生活资料调查表对1020例老年男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3年的随访,分析合并抑郁人群与非抑郁人群新生肿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老年男性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人群新生肿瘤的发生率OR=2.163(95%CI1.394~3.357),危险程度明显高于非抑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人群风险明显高于非抑郁人群(OR=5.207,95%CI2.487~10.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抑郁和抑郁的严重程度分别与新生肿瘤率和死亡率成正相关。结论老年男性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的患者易发新生肿瘤,且死亡率明显高于同组疾病人群未合并抑郁者。

  • 标签: 老年人 男性 抑郁 肿瘤 死亡率
  • 简介: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阿司匹林早期使用可明确降低死亡风险,指南推荐无禁忌症患者尽早服用。评价农村地区AMI患者早期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改善医疗质量。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东部农村AMI患者入院24小时内阿司匹林使用率及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影响其早期使用的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获取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的AMI病历,提取病历信息。分析阿司匹林在入院24小时内的三个年度的加权使用率及各医院的变化趋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取东部农村32家医院参加研究,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和2011年无阿司匹林禁忌症的AMI住院病历共2785份。2001、2006及2011年的加权使用率分别为79.1%,78.3%和86.4%(趋势P〈0.001)。医院间使用差异逐渐缩小。住在教学医院,或有高血压病史、有胸部不适症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服用比例相对高;反之,高龄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较少接受早期阿司匹林治疗。结论东部农村地区AMI住院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2001-2011年呈上升趋势,医院间差异缩小,改善明显。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东部农村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对24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单纯血压升高118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伴靶器官损害128例为伴靶器官损害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靶器官损害数目累及3个器官组与累及1个器官组相比,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和血压负荷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压负荷越高,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心脏病 肾脏病 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