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女,62岁,因“腹泻4年,四肢无力2周,加重2d”于2017年3月15日收治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每日6~7次,白色水样便或黄色稀便,伴腹胀,排气后腹胀可缓解,余无明显不适,当地医院诊断“胃肠炎”,予以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患者症状未见缓解,遂自行服用中药治疗,配合长期饮食治疗(饮食单一、清淡),腹泻仍未见好转。入院前2周,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乏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故未予重视,未接受治疗。入院前2d,患者四肢无力症状加重,无法站立、行走,双手无法持握,无心悸,无胸闷、气短,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遂就诊于我院急诊

  • 标签: 腹泻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学优化指标PLT/ALB、CRP/ALB在判断经治疗已达到临床缓解期克罗恩病患者是否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诊断效能。方法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已确诊克罗恩病且经治疗已达到临床愈合(CDAI〈150分)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镜SES-CD评分是否小于2分,分为黏膜愈合组与非黏膜愈合组。对比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学资料及SES-CD评分,通过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黏膜愈合判断诊断效能。结果与非黏膜愈合组患者相比,黏膜愈合组ALB较高,PLT、PLT/ALB、CRPCRP/ALB较低。其中ALB、CRP、CRP/ALBPLT/ALB在治疗前后均与SES-CD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在诊断黏膜愈合效能方面,各指标诊断黏膜愈合敏感度、特异度如下:ALB(敏感度84.4%,特异度55.8%)、CRP(敏感度81.4%,特异度68.7%)、PLT(敏感度76.7%,特异度56.2%)。当血清学指标优化后使用时,正确指数高于相应单个血清学指标,其中CRP/ALB诊断正确指数最高,当CRP/ALB〈0.147时诊断黏膜愈合敏感度79.1%,特异度71.9%。结论血清学指标ALB、CRP、PLT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克罗恩病患者是否处于黏膜愈合状态,但血清学优化指标CRP/ALB诊断效果最佳,优于单用血清学指标。

  • 标签: 克罗恩病 黏膜愈合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食管癌组织中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食管癌患者74例设为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食管癌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中TRAF6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分析TRAF6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其TRAF6阳性率显著比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中要高(P<0.05),阴性率显著比食管癌旁正常组织要低(P<0.05)。结论:临床上在食管癌患者中,其TRAF6水平存在显著地提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地相关,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相关因子6 食管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有效缓解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入院52名主动脉夹层患者,针对疼痛特点,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构建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疼痛管理方案,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院54名患者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与之前对比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后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也提升了患者护士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主动脉夹层 疼痛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就诊82例FD患儿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体检80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增强胃动力联合抑制胃酸治疗。经电子胃镜进行检查并取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组织,采取HE染色法两组组织中EOS进行计数统计,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计数法组织内肥大细胞数量进行统计对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两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1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EOS、肥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EOS、肥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相应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OS、肥大细胞数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L-6及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上述炎性因子水平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0水平治疗前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EOS与IL-6、TNF-α、肥大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肥大细胞数与IL-6、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FD患者十二指肠黏膜EOS数量、肥大细胞数量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而IL-10水平降低,这些变化与FD发病存在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 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