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肩峰指数与退变性全层肩袖撕裂之间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3201710经MRI检测或肩关节镜确诊肩袖全层撕裂患者48为实验组,平均年龄66岁;选取同期因其它肩关节疾病(冻结肩或肩关节不稳)就诊患者52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3岁。将两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由同名放射医生采集所有患者肩关节标准前后位X线片,由2名独立骨科医师测量所有患者肩峰指数结果,对比两组之间肩峰指数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肩峰指数值:肩袖撕裂组平均肩峰指数0.71,对照组肩峰指数0.6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肩袖撕裂患者,女性肩峰指数为0.70,男性肩峰指数为0.69,二者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结论肩峰指数可有效预测老年人群退变性全层肩袖撕裂发生。

  • 标签: 肩关节 回旋套损伤 肩损伤 创伤和损伤 肩峰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腺癌(MIA)能谱CT特征性影像表现,研究相关病理分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7经术后病理证实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AIS组78MIA组59。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直径、CT值、边缘是否清晰及有无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以及能量衰减曲线、病理分化情况。结果137病灶直径为4.1~19.8mm;磨玻璃影(GGO)109(79.6%),混合磨玻璃影(mGGO)28(20.4%);实性区CT值为(321±101)Hu,GGO区CT值为(578±97)Hu。AIS组病灶平均直径短于MIA组(P﹤0.05);AIS组病灶平均CT值明显大于MIA组(P﹤0.01)。137病灶边界清晰75(54.7%),边缘可见毛刺征15(10.9%)、胸膜凹陷征21(15.3%),内部可见空泡征26(19.0%)。两组病灶上述CT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能谱CT能量衰减曲线均为下降型。两组患者能量衰减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可以较好地鉴别AISMIA,有助于临床肺腺癌患者早期诊断。

  • 标签: 肺原位腺癌 微浸润腺癌 能谱CT
  • 简介:目的:寻找鉴定对顺铂耐药胃癌细胞异常甲基化基因。方法:我们拟胃癌细胞耐药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DNA甲基化芯片,对比分析两种细胞DNA甲基化表达谱差异,结合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验证获得异常甲基化基因。结果:利用DNA甲基化谱芯片对胃癌细胞耐药细胞两细胞系基因组DNA甲基化谱进行分析,发现1095甲基化差异位点;并筛选出36高甲基化,14低甲基化修饰基因。然后通过MS-PCR方法对这50基因甲基化修饰细胞水平上又进行了验证分析,最终筛选出与甲基化谱芯片结果14种基因,包括11种高甲基化3种低甲基化修饰基因。结论:胃癌癌细胞发生顺铂耐药时,细胞基因组存在广泛DNA甲基化修饰改变。

  • 标签: 胃癌 DNA甲基化 顺铂 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供临床借鉴。方法对20151至20181我院收治121胫骨平台骨折并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根据有无切口感染,分为两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般资料、骨折特点、手术相关变量及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1~3,平均随访时间为1616(13.2%)发生切口感染,其中表浅感染12(9.9%),深部感染4(3.3%)。最为常见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部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3级为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存在较高切口感染发生率,高危危险因素包括高BMI、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3级。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各项指标,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此类并发症发生尤为重要。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表型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访2,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n=30)无骨转移组(n=240)。于术前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样本,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捕获外周血CTC,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TCCTCEMT表型进行鉴定;比较两组患者CTC检出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影响因素及CTCEMT表型分子标志物TWISTvimentin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骨转移组CTC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患者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WIST阳性表达、vimentin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组TWISTviment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15,P﹤0.05)。结论术前乳腺癌外周血CTCEMT表型分子标志物TWISTvimentin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有关,对乳腺癌骨转移早期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骨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脏零缺血免缝合肿瘤吸除技术治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优越性。方法:收集近期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术患者21,其中采用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4(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肿瘤吸除技术患者7(吸除组),分析肿瘤吸除技术临床优越性。利用SPSS19.0统计学方法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有无输血等相应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吸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脏零缺血免缝合肿瘤吸除技术治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效果显著,有助于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肿瘤吸除技术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称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食管癌组织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生成关系。方法选取120食管癌患者,收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食管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3KAKT蛋白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表达情况;采用D2-40蛋白标记淋巴,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淋巴密度(LMVD),分析PI3K、AKT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微淋巴密度(LMVD)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PI3KAK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86.7%,均明显高于癌旁食管正常黏膜组织4.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组织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PI3K、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PI3K、AKT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食管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LMVD数量为(13.92±3.02),明显高于PI3K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6.5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T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LMVD数量为(13.84±3.08),明显高于AKT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6.14±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食管癌组织表达水平较高,且能够促进微淋巴生成淋巴结转移,其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关系。阻断该通路可作为治疗预防食管癌及淋巴结转移研究方向。

  • 标签: PI3K/AKT信号通路 食管癌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钙化病变在动态增强MR(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mages,DCE-MRI)图像上表现及DCE-MRI联合乳腺X线摄影术(mammography,MG)对该类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非肿块型单纯钙化乳腺病变在MG及MRI上影像学特征,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G及DCE-MRI诊断结果差异。结果:102病变,良性病变43,恶性病变59。良恶性病变钙化形态及分布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病变以单发点状钙化为主(13/43,30.23%),恶性病变则以成簇分布点状钙化为主(22/59,37.29%)。DCE-MRI图像上,可疑良性钙化病变多表现为无强化,可疑恶性钙化病变以非肿块样强化多见,TIC曲线以平台型为主(P<0.001)。DCE-MRI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钙化病变诊断准确率高于MG,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DCE-MRI检查灵敏度明显优于MG(P=0.012)且具有较高特异度(P=0.5)。与单用MG检查相比,MG与DCE-MRI检查相结合可显著提高灵敏度(P=0.001)。结论:不同钙化形态及分布病变在MRI上表现不同。对于MG检出非肿块型乳腺钙化病变,结合DCE-MRI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效能。

  • 标签: 乳腺病变 钙化 乳腺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扶正固本颗粒联合顺铂对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治疗及T细胞免疫调节影响。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建立小鼠S180腹腔积液瘤模型。空白组,无任何处理;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化疗组:顺铂注射液(1mg/kg)腹腔注射;低、、高剂量组:顺铂注射液(1mg/kg)腹腔注射联合扶正固本颗粒(5.625、11.250、22.500g/kg)灌胃给药,每日给药1,10天,观察小鼠般情况,记录体重变化,计算抑瘤率、脏器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化疗低、、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65.5%、43.2%、44.0%、57.6%。与化疗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小鼠体重与血液Th1/Th2水平均提高;、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血液CD4^+、Th1、Th17水平均提高,CD8^+水平降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液Th2、Treg水平下降,Th17/Treg水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高剂量扶正固本颗粒治疗较单独化疗能增强荷瘤小鼠T细胞免疫。

  • 标签: 扶正固本颗粒 顺铂注射液 S180荷瘤小鼠 T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心肌细胞条件培养液(cardiomyocyteconditionedmedium,CMCM)对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增殖影响,探索CMCM抑癌作用是否有肿瘤特异性,并探究其理化性质。方法:原代培养Wistar乳大鼠心肌细胞,以顺铂(DDP)作为阳性对照,CCK8法分析CMCM对K562细胞及人间皮瘤细胞NCI-H2452以及正常肝细胞HL7702体外增殖影响。随后将CMCM采取不同比例稀释,探究稀释浓度与抑瘤作用间关系。将CMCM采用胰酶消化,予以不同温度处理,以探究CMCM理化性质。结果: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分别与CMCM共同培养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正常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经胰酶消化及热处理后CMCM活性仍然存在,CMCM对K562细胞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结论:CMCM可抑制K562细胞及NCI-H2452细胞增殖,CMCM不能被蛋白酶所破坏,对热稳定,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 标签: 心肌细胞条件培养液 K562细胞 NCI-H2452细胞 抑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全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176至201810间34实施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全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14~295(中位数176)min;出血量10~100(中位数30)ml;肿瘤大小1.1~9.5(中位数4)cm;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长度4~7(中位数5)cm。患者术后排气时间18~96(中位数38)h,术后镇痛时间26~46(中位数36)h,术后住院时间4~11(中位数6)d。术后腹腔感染2,均未出现吻合口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1内,无二住院患者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6,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下腹部外横内纵小切口取标本腹腔镜下右半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完全腹腔镜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功能性端端吻合 无菌无瘤术
  • 简介: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预防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作用及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影响。方法:选取112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6。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治疗。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结果:随访3,观察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vs14.3%,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缩短,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能够有效预防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并且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 结直肠癌 粘连性肠梗阻 胃肠功能 分子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6至20186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肛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52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行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腹部无辅助切口手术(NOSES组),26行传统腹壁小切口取标本手术(LAP组)。并对其术、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52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环周切缘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AP组相比,NOSES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更低,住院费用更少,患者对术后腹壁外观满意程度更高(均P<0.05)。结论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且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腹壁外观更加美观等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 直肠癌 外翻技术 免辅助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uPTC)超声特征、BRAFV600E基因检测及临床参数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分析20161至2018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甲状腺全切双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53uPTC患者灰阶超声参数、BRAFV600E基因以及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uPTC患者原发灶声像图超声参数、BRAFV600E基因及临床参数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构建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uPTC患者性别(男)、病灶部位(下极)、肿瘤最大直径(>10mm)、侵犯包膜、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病灶数目、纵横比、边界、肿瘤回声、微钙化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对侧淋巴结转移转移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OR=2.784)、侵犯包膜(OR=4.183)、BRAFV600E基因突变(OR=6.273)、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OR=6.852)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预测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CI0.719~0.963),当取登指数最大时,其预测敏感性74.38%,特异性88.59%。结论男性uPTC患者伴被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时,应警惕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该类患者可采取积极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以减少复发及再手术时风险。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超声检查 BRAF V600E基因 中央区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