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常表现为神经根痛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好发于髓外硬膜下,且以颈段多见。它起源于脊神经根,大多不超过两个节段,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经椎间孔向椎前或椎旁生长成巨大哑铃形,有的甚至可长入胸腹腔,包裹血管,压迫骨质,侵蚀椎体及附件。给手术增加很大难度。我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病房近期收治1例罕见的严重侵蚀椎体及附件的巨大型神经鞘瘤,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神经鞘瘤 巨大型 侵袭性 内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和克隆新的肝癌相关基因,探索肝癌发生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同源筛选、RT-PCR等克隆肝癌相关基因JST,分析其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序列比对,阐明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相关。结果克隆了一个肝癌相关基因,cDNA全长为247bp。其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序列存在一定差异。50例肝癌中12%(6/50)为上调表达,88%(44/50)为下调表达(P<0.01)。其表达程度与性别、AFP、HBsAg无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P<0.05)、分化程度(P<0.05)、临床分期(P<0.05)、包膜侵犯(P<0.01)、血管癌栓(P<0.01)、癌旁卫星灶(P<0.01)、Ki-67蛋白表达(P<0.05)、P53蛋白表达(P<0.05)、细胞凋亡(P<0.05)等密切相关。结论JST可能为一个肝癌抑制基因,通过下调作用影响肝癌发生发展,与肝癌的一些病理特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癌 P53蛋白表达 相关基因 癌发生 克隆 癌旁组织
  • 简介:目的报告1例血友病关节病误诊35年的病例,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方法患者,男,42岁;7岁起发病,35年,多家医院均未能确诊,术后方明确血友病关节病的诊断。结果患者7岁时出现“双髋、双膝酸困不适及疼痛,渐进加重,伴关节活动幅度逐渐减小”等症状被当地医院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对症治疗,因效果不佳,于1个月后在当地人民医院误诊为“双膝骨结核”,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之后双髋、双膝关节反复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达35年。于近期加重,我院以“双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收住院。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尽管术后给予伤口处加压包扎、冰敷、常压引流等处理,术后第1天引流量高达2400ml,且伤口敷料持续出现大量渗血。始考虑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漏诊即请血液科会诊。查:特异性凝血因子Ⅷ为13.70(正常值:O.60~1.60)、Ⅸ103.30(正常值:0.80-1.20)方确诊为甲型血友病关节病。结论本例甲型血友病关节病长期误诊,教训深刻。提示临床医师须强化病史问诊的能力,重视相关疾病的体征以提高对不同关节炎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必要时,应及时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

  • 标签: 关节炎 血友病A 误诊 关节炎 血友病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双乳肿块渐进生长,偶有疼痛不适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5月起发现左乳下方一肿块,无疼痛及红肿,在外院拟诊为乳腺增生症,给予中成药祛瘀散结治疗。

  • 标签: 双侧同时性乳腺癌 手术治疗 辅助放化疗
  • 简介:单纯骨囊肿(simplebonecyst,SBC)又名单房骨囊肿(unicameralbonecyst,UBC),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长骨干骺端的骨组织良性瘤样病变,94%发生于肱骨及股骨近端[1],其发病原因不明。我院收治1例发病不足8个月的婴儿肱骨近端巨大SBC病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婴儿(1~23月) 骨囊肿 肱骨 病例报告
  • 简介:在临床实践中,甲状腺滤泡癌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组织病理学经常难以诊断,因此需要一些分子标记物来帮助确定甲状腺滤泡肿瘤的良恶性。本文将目前已发现的几种最新的能辅助甲状腺滤泡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分子标记物,予以综述介绍。

  • 标签: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分子标记物
  • 简介: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对6例奥沙利铂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例患者自第2周期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无其他不适,1例患者在第10周期出现发热症状,并于第15周期出现Ⅱ度过敏反应,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瘙痒、皮疹,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结论:奥沙利铂过敏临床并不罕见,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性较大,部分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临床上需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奥沙利铂 发热 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术后采用不同康复模式的治疗效果,提出适宜的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模式。方法在9家医院因肘关节骨折129例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现行骨科康复模式,观察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进行术后康复。分别在术后5天、12周、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aguescale,VAS)、关节活动度评定,术后12周、24周进行HSS(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功能评定。结果VAS评分观察组:术后5天(3.94±2.12)分,术后12周(1.04±1.46)分,术后24周(0.38±0.76)分;对照组:术后5天(3.12±1.54)分,术后12周(1.12±1.28)分,术后24周(0.75±1.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屈曲和伸直活动度观察组:屈曲术后5天(72.07±28.08)°,术后12周(107.55±24.11)°,术后24周(120.40±22.56)°;伸直术后5天(18.97±18.68)°,术后12周(15.59±17.51)°,术后24周(10.51±14.66)°;对照组(屈曲术后5天(68.24±28.29)°,术后12周(107.50±20.64)°,术后24周(117.82±18.66)°;伸直术后5天(17.54±25.34)°,术后12周(18.24±22.43)°,术后24周(14.27±23.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前和旋后术后5天及术后12周时观察组:旋前术后5天(51.50±30.95)°,术后12周(77.76±13.23)°;旋后术后5天(47.00±30.92)°,术后12周(77.14±15.67)°;对照组:旋前术后5天(42.22±29.67)°,术后12周(74.55±18.52)°;旋后术后5天(41.50±30.31)°,术后12周(71.98±2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时观察组旋前(83.06±7.41)°,旋后(82.77±7.65)°,显著优于对照组旋前(78.30±14.59)°,旋后(73.56±22.67)°(P=0.035,P=0.005)。HSS评分术后12周观察组(77.00±15.06)分,对照组(68.14±19.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HSS评分观察组�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康复 多中心研究 前瞻性研究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治疗得到较快发展,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复发率仍然较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被认为与HCC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密切,可能参与第二次致癌过程。目前抗病毒治疗在HCC的治疗中已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 简介:1901年PrierreCurie成功地研制出放射粒子,从而开始了组织间种植治疗肿瘤的时代。但由于当时释放出中高能γ射线,防护、质控、植入技术条件差,操作烦琐等因素,故临床应用发展非常缓慢。1979年开始报导125I进入临床治疗脑肿瘤。80年代,由于低能γ射线放射核素研制成功,以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CT、MRI等扫描技术的应用,这种组织间近距离粒子治疗,明显提高了脑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90年代,特别是1998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解决了纳米焊接技术的难关,国产125I放射微粒开始问世。以及和MRI、CT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的完美结合,解决了放射

  • 标签: 脑肿瘤 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种植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局部控制率 扫描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热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胃炎(CAG)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CAG发病机制及长期过热饮食与慢性萎缩胃炎发生的关系。方法用热水灌胃55℃蒸馏水,2.5mL/d建立大鼠萎缩胃炎动物模型,选取大鼠胃窦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见正常组黏膜表面光滑,无糜烂,固有层无炎细胞浸润,黏膜下层无水肿,肌层无炎细胞浸润。热水组于灌胃后24wk,大鼠胃黏膜出现腺体明显缩小,黏膜肌层的平滑肌呈束状增生插入黏膜固有层中。腺体上1/3至2/3腺上皮萎缩,腺管腔增宽,胃小凹颈部黏膜宽度变窄。扫描电镜见正常组大鼠胃黏膜被纵横交错的小沟分隔成许多胃小区,呈网状,上皮细胞排列规则,被覆一薄层连续的黏液。热水组大鼠在24wk时胃黏膜细胞萎缩、腺腔增大并见出血现象;在32wk时除见胃黏膜细胞萎缩、腺腔增大更加明显外,并见大量上皮细胞脱落、细胞破损、局灶黏膜糜烂。透射电镜见正常对照组胃黏膜腺体饱满,腺腔完整,与周围连接紧密,腺细胞形态饱满,分泌颗粒丰富。热水组24wk,腺体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包绕腺体。腺腔不规则。腺细胞萎缩,细胞间距增大,胞质内细胞器减少,分泌颗粒减少并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可见少量细胞的胞核常染色质减少,异染色质增多,靠近核膜,出现早期凋亡现象。热水组32wk,细胞萎缩更加明显,胞质内细胞器锐减,早期凋亡现象更加普遍。结论长期过热饮食可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引起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导致胃黏膜萎缩。

  • 标签: 热水 萎缩性胃炎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素或者生长抑素联合其它抗癌药腹腔灌注对腹水中VEGF和IL-8含量的影响,从而了解其治疗癌腹水的机制。方法:把140例癌腹水患者分为4组,A组:用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腹腔灌注;B组:用生长抑素+5-FU+丝裂霉素腹腔灌注;C组:单用生长抑素腹腔灌注;D组:对照组不做腹腔灌注,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观察结束后,分别检测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可使腹水VEGF和IL-8的含量明显下降,以含生长抑素组下降明显。结论:生长抑素治疗癌腹水的机理可能和拮抗或抑制VEGF和IL-8的产生有关。

  • 标签: 癌性腹水 生长抑素腹腔灌注 VEGF IL-8
  • 简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不下,其中2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即发现肝转移灶。同时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差,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但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术后辅助放化疗方案的制定等问题均无高级别证据给予定论,我们提倡多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原发部位和肝内病灶的严重程度、是否引起症状及患者一般情况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外科治疗 辅助放化疗 个体化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Ⅲ型胶原比例的高低与其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共收治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41例,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6.2岁;左侧23例,右侧18例。损伤部位:距离跟骨结节4.5~6.0cm。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创跟腱缝合技术和器材进行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6天,平均2.2天,术中取断端局部横断面病理标本(距断裂位置〈0.3cm)做天狼猩红染色,计算每个患者跟腱胶原中Ⅲ型胶原的比例,并按照其比例高低分为四组:A组0%~25%,B组26%~50%,C组51%~75%,D组76%~100%)。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6.8个月,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进行预后评分。结果四组终末随访预后评定均达到优良水平,但术后6个月却有明显差异,A组共10例,优5例,良2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70%;B组共14例,优11例,良3例,总体优良率100%;C组共12例,优10例,良2例,总体优良率100%;D组共5例,优1例,良2例,差2例,总体优良率60%;术后6个月随访功能评定,A组与D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B组与C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对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由同一组医师进行相同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导,四组患者自身跟腱Ⅲ型胶原的比例不同,可能会导致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差异,Ⅲ型胶原比例过高或者过低的患者恢复较慢。

  • 标签: 跟腱 急性病 腱损伤 胶原Ⅲ型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放射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鼻咽癌放疗后放射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同期560例鼻咽癌放射患者共26例发生了放射脑病,发生率4.64%(26/560);发生放射脑病的患者中首程放疗患者23例,中位潜伏期30个月(6-69个月),好发部位为双侧颞叶。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射线种类、再程放疗、放化疗疗程、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放疗后放射脑病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射线种类、再程放疗、放化疗疗程、临床分期属于晚期是影响放疗后放射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鼻咽癌放射脑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果,射线种类、再程放疗、放化疗疗程、临床分期是主要影响因素,放射脑病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损伤 放射性脑病 外照射
  •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对大鼠移植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生长抑素抑制大鼠移植肝癌生长的机理。方法制作大鼠移植肝癌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1),治疗组(n=8)。治疗组腹腔注射善宁每天100μg/kg,分2次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d后心脏采血0.5ml,后处死大鼠,大鼠血液室温下4h,待其凝固,离心(3000转/min)10min,分离血清放入-80℃冰箱保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VEGF,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组织VEGF、MMP表达。结果治疗组血清VEGF值低于对照组,瘤组织VEGFmRNA、MMP-1mRNA在对照组、治疗组中均有阳性表达,而治疗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生长抑素抑制血清VEGF,转移相关基因VEGF、MMP-1表达降低,可能是生长抑素抑制大鼠移植肝癌生长的机理之一。

  • 标签: 生长抑素 大鼠 移植性肝癌 VEGF MMP 肝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特点,对化疗的耐受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接受一线化疗的年龄≥70岁的晚期NSCLC(ⅢB或Ⅳ期)患者105例。结果:10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32.4%(34/105),中位生存期10.0个月(95%置信区间:6.6~13.4个月),35.2%(37/105)患者出现化疗相关的3~4级骨髓抑制,8.6%(9/105)患者出现3~4级消化道反应,全组患者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疗效好,毒性反应能耐受,对于有较好体力状态和器官功能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标准含铂联合方案化疗。

  • 标签: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毒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索及比较超声刀在腮腺浅叶功能手术中应用的可行及优越。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手术治疗64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刀片组、电刀组和超声刀组。均行腮腺浅叶功能手术,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天总引流量、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涎腺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天总引流量、面神经损伤及术后涎腺漏发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明显优于传统刀片组和电刀组。结论在腮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刀 腮腺肿瘤 功能性手术
  • 简介:成人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的患者伴有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成人脊柱侧凸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所有原因引起的脊柱畸形,根据Aebi分型,可在病因学角度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4型(表1)。

  • 标签: 脊柱侧凸 分型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c-myc基因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3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c-myc基因阳性扩增率为53.5%(23/43),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5或0.01),与肿瘤发生部位、体积大小、肿瘤中心坏死、病人年龄及性别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c-myc基因过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大肠癌组织 C-MYC基因 相关性研究 肿瘤 过表达 DUKES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