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当代著名比较法学家大木雅夫先生的《东西方的观念比较》[1]经华夏、战宪斌先生的翻译,中译本已出版近十年了。本著的前身乃是大木雅夫先生于1981年2月至9月连载发表的论文《西洋与远东的观念》。若按该论文最初发表的时间算起,已有三十多年了。

  • 标签: 法观念 东西方 批判 法学家 中译本 论文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自古罗马《阿奎利亚》以来,传统侵权遵循着过错责任的一贯思路,以行为人须有主观上的可归责性作为追究其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这里,过错是附着于加害行为的,加害行为构成侵权上归责的基础,故而传统侵权又被称为侵权行为、不法行为。本文将这种思路概括为“有行为、有过错,才有责任”的侵权模式,行为是其出发点,

  • 标签: 侵权责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统侵权法 侵权行为法 过错责任 可归责性
  • 简介:最近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修正案》首次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作为原则写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我们通过探析该原则的立法本意,进而分析其在中国政治哲学基础的缺失,再结合相关制度以及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观念,分析其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困境。

  • 标签: 自我保护 沉默权 程序正义
  • 简介:民事诉权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从其出现的那一刻起,关于诉权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并先后出现过多种内容迥异的诉权学说。然而,要真正的理解诉权的意义,就不应局限于纯理论的层次,而是要回归实践中寻找诉权在权利体系中存在的独立价值,同时探求诉权在权利保护上的实践意义。以这种方法研究诉权,以此为标准讨论诉权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诉权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还可促进立法和司法在最大程度上便利和保障当事人诉权的行使,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诉权独立价值实践意义请求权
  • 简介:少年司法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多年来只在实体法上有原则性规定,但没有相应的程序作保障,因此少年司法制度一直处于困境之中。今年通过的刑事诉讼修正案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这对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少年司法 刑事诉讼法 价值
  • 简介: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已经在人大立法层面上正式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深入理解其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原则和立法规定,以期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势在必行。本文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含和意义、我国非法证据的界定、非法证据排除的诉讼阶段与排除机关,非法证据排除的启动程序,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与证明方式以及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等几个方面对《刑事诉讼〉修改后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阐述和分析。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贝卡里亚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父”,后人对其思想的解读多限于刑事实体法领域。实际上贝卡里亚并未泾渭分明地区分实体法与程序,他对纠问式诉讼模式痼疾严重、刑讯逼供泛滥、非理性证明方式主导审判等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贝卡里亚的刑事程序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张无罪推定、反对刑讯逼供、反思证据制度,并在这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对贝卡里亚刑事程序思想的解读不仅有助于全面研究贝卡里亚的思想,而且对探究现代刑事程序形成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贝卡里亚 无罪推定 刑事程序 证据制度
  • 简介:采用荧光显微镜检验光敏印文与黑色签字笔字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通过比较交叉部位与未交叉部位印文色料、书字色料的不同荧光现象来判定的。朱墨时序不同,荧光现象差异明显。该无损检材、准确及客观。

  • 标签: 光敏印文 黑色签字笔笔画 朱墨时序 荧光显微镜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高度危险源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度危险行为,为了更好地保护法益,刑事立法被要求前置,导致危险犯尤其是抽象危险犯的立法增多,一些预备行为和过失危险行为被犯罪化。危险驾驶罪属于过失危险犯,经由抽象危险犯的形式被犯罪化,这也是益保护前期化的集中体现。以此看待危险驾驶行为,司法实践中则不能一律入罪,而是需要完善相应的行政支援措施。

  • 标签: 危险驾驶罪 抽象危险犯 法益保护前期化
  • 简介:<正>人类社会始终面临着治理的需要,而治理的模式却千差万别,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及其运作,更因国家权力的千变万化而呈现多种面孔。从历史到当下,人们不断在探寻确立社会生活有序模式的逻辑与经验,追求着某种普遍性和一致性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始终面对差异性和多样化的现实。当我们仔细

  • 标签: 刑事程序 人民调解 主题研讨 责任法 矿产资源 公司法人格否认
  • 简介:自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市场化机制建立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全球碳金融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交易量大幅提升,成交金额不断攀升,市场化机制在夯实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争端与纠纷日益增加,国际多边环境公约调整下的碳排放权机制部分地在WTO体制下进行规制,成为众多学者的憧憬。碳排放权单位体现的既不是GATT框架下的"产品",也不是GATS框架下的"服务",而是在经济上反映出特殊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属性。然而,碳排放权单位交易商提供服务的行为契合GATS金融服务要求,因此交易商可依据GATS享受跨国服务领域中的最惠国待遇,并可将与WTO规则相关的争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实现环境争端解决的规范化、法制化。

  • 标签: 国际环境公约 碳排放权单位交易 WTO体制
  • 简介:公安信访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涉涉诉信访问题总量居高不下,大量信访人常年流落在外,部分信访人员采取极端手段向行政机关施压,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鉴于云南公安信访工作实际问题,就目前云南省公安涉涉诉信访案件呈现的特点,对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进行探析。

  • 标签: 公安信访 涉法涉诉 云南省
  • 简介:二元益观以法益发生的流程与环节为视角证明了以下几点:益的基本要素——利益要素与规范要素,益的基本性质——益的利益性质与益的规范性质,益的基体类型——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益的基本标准——益判断基准的社会客观性与益的可侵害性,刑法益概念的实质——基于国民普遍认可的利益具有可侵害性,法律通过对侵害行为的禁止性规定来保护利益的目的与方式之结合。这一新法益观推导出实质违法性乃在于满足构成要件的行为具有利益侵害性与行为规范违反性,行为不具有行为规范违反性时,则利益侵害不归责于禁止行为而不具有实质违法性。

  • 标签: 法益 利益侵害性 规范违反性 二元违法性
  • 简介:农民权益保护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经济视角下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权益保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土地归属,规划土地市场,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明确经济补偿依据,提高经济补偿标准;以"市场均衡"为目的,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国家经济干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开通利益表达维护渠道,构建司法救济程序。

  • 标签: 经济法 新农村建设 农民权益
  • 简介:无论武装冲突如何被定性、被分类,关押在敌方阵营中战俘的待遇一直是武装冲突中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古代,敌军俘获的人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战争囚犯这个概念。但如何对待战俘却不是一个新的挑战,甚至旧约全书中都要求给予在武装冲突中被俘获的人人道主义待遇。俘虏最初被视为获胜方战利品的一部分,并常被杀死或奴役。罗马人对待战争中抓获的俘虏非常残酷,但他也是最先意识到俘虏的经济价值并留用战俘的人。因为战俘传统上处于武装冲突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其待遇是战争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允许拘禁战俘的情况下,武装冲突法规定了保护战俘的详细条款。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比较和对比国际人道主义法和伊斯兰战争中有关保护战俘的原则。

  • 标签: 战俘保护 国际人道主义法 伊斯兰战争法
  • 简介:在司法实践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鉴定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鉴定技术的专业性、科学性,法庭很少会去质疑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但实际上,鉴定结论并无预定的证明力,它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专家意见,而非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不变真理。新刑事诉讼第48条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反映出法律更加谨慎、理智地看待鉴定意见证据的证明力。

  • 标签: 鉴定结论 鉴定意见 证明力 刑事诉讼法
  • 简介:<正>徐工集团工会办公室报道前不久,徐工集团工会把"六西格玛"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运用到工会管理工作中,变文字管理为数据管理,职工满意,企业叫好,在当地企业和工会系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六西格玛"是一种科学的数据型管理工具,通过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引入,改变企业文字性管理为数字性管理,分析可操作性的数据,进行不断改进。徐工集团工会"六西格玛"项目自2010年6月10日正式启动,通过一

  • 标签: 徐工 全面质量管理 玛法 数字性 数据管理 文字性
  • 简介:我国《反垄断》当然适用于垄断行业,但是政府产业规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垄断行业中的适用范围,而企业的所有制差异不会导致《反垄断》适用范围的任何限制。在我国,准确界定垄断行业中《反垄断》的适用范围会面临诸多困难,应对难题的主要举措是:努力寻找政府产业规制与反垄断规制的合理衔接点;加快产业政策法治化和产业规制行为法治化的进程;在产业规制法律制度限制《反垄断》在垄断行业中的适用范围时不能完全拘泥于法律的效力级别;重视《反垄断》与产业规制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动并系统性应对问题。当我国垄断行业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并呈现出放松管制的趋势时,《反垄断》发挥作用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 标签: 反垄断法 适用范围 垄断行业 产业规制
  • 简介: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的决定》,在特别程序一章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但该程序在修改过程中和新法颁布后都引起了一些质疑,其中最大的疑问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人民法院审判,其财产即被没收是否有违《刑法》和《刑事诉讼》“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基本原则。回应上述疑问的关键在于从法理层面厘清概念、归纳特点并界定性质,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理解和适用该程序。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 民事没收 刑事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