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体研究的鼎盛时期.文笔说的提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区别文学之文与实用之文,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它对我国文体的发展,扩大文学的社会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文笔说 起源 背景 作用 影响
  • 简介:在我国古代的思想发展史上,魏晋时期的儒、道、佛三教彼此借鉴与融合发展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造就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自先秦以来,儒、道便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两者有很多差异,但同时也有很大的互补性,于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出现了儒道结合,这种互含在玄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 标签: 儒学 道学 玄学
  • 简介: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的军事化袁刚秦汉地方政府郡、县、乡三级管理体制卓有成效地推行了近四百年地方政务。汉武帝以后又在郡以上设置十三部州刺史,郡县之间设督邮,县乡之间有廷椽,监乡五部,分层级地对地方政务进行监察,绩效甚佳。中央以行政和监察两手,加强了对地方...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地方行政区划 军事行政 军事化 都督诸州军事 行台
  • 简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年代,战乱频繁、哀鸿遍野,但客观上形成了南北大融合、文化多元化的局面。魏晋玄学与清谈之风也影响了时人的行为风范。这一时期社会对妇女的束缚相对较小,妇女们敢于与封建礼教抗争,摆脱礼教束缚,追求人的自然天性,表现内心真性情、真情感,对人格形象的欣赏和塑造也表现出新的审美价值观,追求自然美与人格美的完美融合,欣赏身心合一、形超神越的风采神韵,展现出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格美。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女性自然人格 封建礼教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成为一支统治阶级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僧官制度正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宗教管理的产物.僧官制度不仅加快了佛教本土化进程,而且增强了僧尼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佛教参与社会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对当前国家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宗教管理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僧官制度
  • 简介: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与其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具有密切关联,从密不可分的同源状态,到理性地调整自身以促使社会呈现和谐表象而进入"乐本位"状态,乐由于代表着古代审美理想的最高境界,其位置远居于诗文之上、甚至在礼之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以音乐论文学、探讨二者的内在的联系,出现了大量专论,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礼乐流失,另一方面在于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内转。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音乐 文学 变迁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编修蔚为风气。当时所修谱牒的主要内容包括谱主姓名、郡望、官爵、世系、婚姻关系等。这些内容折射出较强的等级差别性和血缘传承性等法社会学特征。魏晋南北朝谱牒本质上是当时社会分层——门阀制度的客观体现。王僧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谱学名家,亦是中国谱牒学史上著名的王氏谱学的代表人物。以王僧孺谱学为中心展开研究,在历史性考述王僧孺修谱行为的基础上,探析其行为背后的法社会学动因并作出评价,具有法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双重意义。

  • 标签: 法社会学 魏晋南北朝 门阀制度 谱牒 王僧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