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在当代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国际范围内中心—边缘关系结构的转变,处于当今民族国家体系当中的统合型国家在边疆治理与话语实践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个较为典型的统合型国家,当代中国的边疆问题具有"中时段"特征,并且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着复线边疆的现实与挑战。本文从历史角度思考了统合型国家的内部生态问题,并通过对清朝边疆治理策略的分析,探讨了在继承清朝边疆"遗产"问题方面所遇到的正面和负面问题,以及如何从"我们的大清"认同成功地转变为"我们的中国"认同,并对现代中国边疆话语的重构提出了些初步想法。

  • 标签: 统合型国家 边疆话语 清朝遗产
  • 简介:1958年,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来沪调研,从1月6日至1月16日的短短10天时间内,他先后召开经济学界、法学界、新闻界、文学界、哲学界、出版界、电影界、教育界、历史学界等9次座谈会。本文主要以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哲学座谈会的档案材料为重点,分析考察1957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之后,陆定来沪调研如何促进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的力量聚合和研究定向,并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陆定一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
  • 简介:想为《朔州市朔城区志》(1989-2010)写下这段誉美之辞,有如下几点不可推托的理由:、这部志书中留下了我段难忘的奋斗印记。2001年8月,我被中共山西省委委派到朔城区担任副区长,主管农林水等方面的工作,曾在朔城区人民政府第四、第五届政府中任职4年之久,亲身经历了朔城区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贡献给了这块土地和人民。

  • 标签: 朔城区 经济社会发展 朔州市 画卷 盛世 人民政府
  • 简介:按语:从2014年12月起,我们每周开次闽南研究读书会。从读书会开办至2015年初的这阶段,在王铭铭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先阅读了著名前辈学者施坚雅(G.WilliamSkinner,1925-2008)、弗里德曼(MauriceFreedman,1920~1975)、王赓武(1930~)的相关著述。这些著述视野开阔,论述的主题是从东南沿海展望华夏与域外的关系。如王铭铭老师指出的,尽管这些海外论著不直接针对“闽南研究”这个领域,但它们在不少地方直接涉及中国东南地区与海外的关系,并开创了从这区域性的关系展望中国与世界的学术视野,对于我们从区域的视角考察闽南,尤其从它与东南亚等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反观和理解闽南,由此而理解闽南研究应有的天下观,有着重要启迪。

  • 标签: 里德曼 施坚雅 王赓武 王铭铭 Skinner 东南沿海
  • 简介:令人惊讶的党组会议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场大规模的思想批判运动,已被历史证明是完全错误的。领袖亲手参与,江青起了恶劣作用。通过这场批判,江青由过去的隐身状态闯入政治前台,给此后的中国政治带来巨大阴影。对此已有许多文章从不同角度叙述。

  • 标签: 武训传 袁水拍 批判运动 党组会议 周扬 周大
  • 简介:在中国城市郊区化与交通供求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下,郊区居民出行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随着郊区生活愈多潜在问题浮出,刻画其在每日24小时尺度上的微观活动—出行模式的研究已不足以反映,需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出行研究。本文基于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地区居民日常活动与交通出行调查所获取的周GPS与活动日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与方差分析的方法,以周为时间尺度,研究居民在出行基本特征、时间节奏与巡回模式的日间差异。研究表明,郊区居民日常出行主要受工作活动制约,在工作日与休息日出行活跃程度差异明显;工作日之间,郊区居民出行具有自调节性;休息日之间,郊区居民出行特征差异较大。此研究结果可为交通出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出行行为 巡回模式 日间差异 郊区居民 北京市
  • 简介:明清两朝,由于漕运成为关系国家命脉的大事,运河两岸的庙宇建造往往都带有国家与地方共同作用的色彩。除了民间团体不断依托漕工与商贾建构新的神灵之外,皇权对水利的关注也使得他们参与到地方祭祀空间的改造中来。而民间社会也会根据他们的需求对皇权的介入加以利用,体现了当地独有的生态、水利、皇权、官僚体系与民间社会的多元互动关系。运河沿线庙宇皇家化与地方化的过程在苏北皂河镇安澜龙王庙身上有很好的体现,据此可以进步解读出皇权将地方神庙皇家化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以及民间将皇家庙宇加以地方化的策略与文化逻辑,这两者背后都与治水的实践和对治水的想象存在内在关联。

  • 标签: 皇家化 地方化 安澜龙王庙 运河 苏北
  • 简介:马薛里吉思为马可波罗在华的友人,曾任镇江路副达鲁花赤,其家族世传制作种名为“舍里八”的饮品技艺。本文以该饮品为中心,从制备所需果品原料的角度考察了他先後任职华北、云南与镇江的原因,否定了前人将《回回药方》中的“舍刺必”视为“舍里八”的异译,并循该饮品在元代又意译为“解渴水”的线索,从元明史料中检索其在中国本士化生产後的十四个不同品种,且分析了元代御医罗天益撰《卫生宝监》中所记的个因过量饮用而致病的案例.

  • 标签: 马可波罗 马薛里吉思 舍里八 镇江
  • 简介:宋刊元印本《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纸背公文纸资料存留了300余叶700户以上的元代湖州路户口事产登记。目前已经完成扫描复制,是为元史学界第次看到大批量的元代公文纸资料,也是首次发现成规模的元代户籍册。本文揭示已整理出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第册户口事产登记材料,对其格式、户类、户籍、乡村基层组织等情况做第批分析。

  • 标签: 纸背公文纸资料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元代湖州路 整理录文 户籍册 分析
  • 简介:1940年后,根据地面临严重财政经济困难,为巩固社会秩序、保障部队供给,中共加强了粮食征收力度。此举遭到农民的普遍抵制和抗拒。为解决矛盾,中共在征收方式上先后诉诸村干部调查、群众监督、派遣工作团、民主评议和开群众大会等办法,有效抑制了征粮中实际出现的命令摊派、隐瞒包庇、徇私情和干部贪污等问题,假报可耻、拒交受罚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国家取得了控制和汲取农村资源的压倒性胜利。然而,这种公权力的扩张和社会矛盾的解决,并非种常态化的现代方式,而是以农民丧失自主行为能力为代价的。这种国家与农民的不对等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成为新中国社会结构的个基本框架和政治底色。事实证明,革命取得胜利后,极易陷入过去的窠臼。如何避免"黄宗羲定律",走出历史的"三峡",建立正常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公粮征收 国家与农民关系 现代国家建构
  • 简介:文章在整理四川师范大学所藏李安宅先生亲撰《李安宅自传》(1961年9月3日撰成于西南民族学院,共21页)的前两部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通过分析李安宅先生早期学术发展的轨迹,归纳了其中存在的必然学术逻辑。文章指出,李安宅先生在非常年代回顾自身学术发展史时自称"文化买办",恰恰是其早年的中外学术文化浸润、其人游学中外各大学及学术机构的缩影。此外,他在民国时期的学术人生,还是当时大批学者民族本位、"学术报国"式爱国情结的体现。

  • 标签: 李安宅 《李安宅自述》(1961年撰) 个人生活史 研究史
  • 简介:本文是笔者的"多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的游牧与农耕族群互动研究"系列论文之。在系统梳理了双方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在中华大地上游牧行国体制与王朝藩属体系的第次碰撞发生在秦汉时期游牧行国和王朝藩属先后实现游牧和农耕地区的"大统"之后,两大政治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碰撞是自然的结果,是两大政治体分布的空间和支撑其存在的具有互补性的经济基础所导致,而碰撞的结果则是匈奴游牧行国体制最终被王朝藩属体系所涵盖,成为王朝藩属体系的部分,而匈奴族群的部分也被融入农耕族群之中。

  • 标签: 匈奴 汉王朝 游牧族群 农耕族群 碰撞 重组
  • 简介:分藏于法国与英国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55、IOLTibJ744《十二钱卜法》属卷之裂,可以直接缀合。P.T.1055与IOLTibJ744的缀合不仅进步丰富了学界对吐蕃民族典籍的认识.而且为今后敦煌古藏文写卷缀合工作的进步开展提供了范例。为便于学界利用此件写本.将经过缀合和整理的相关释文予以公布,并作说明和校理。

  • 标签: 敦煌遗书 《十二钱卜法》 缀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