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腰间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腰间突出症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5月至2021.11月,入选患者共90例,利用红绿双色球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与研究组(针灸治疗),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用于腰间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腰间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腰间突出症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5月至2021.11月,入选患者共90例,利用红绿双色球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与研究组(针灸治疗),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用于腰间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间脱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已得到广泛研究。随着医学的进步,非手术疗法在腰间脱出的治疗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效果。本文旨在综述非手术疗法在腰间脱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姿势控制联合运动训练对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后髁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成功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姿势控制训练,康复训练每周5次,共4周。比较2组患者手法复位后即刻(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训练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最大主动张口度,并于6个月后复查MRI评估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髁关系,观察其在位情况。结果①经4周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27±4.75)和(2.50±4.01)分],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后即刻[分别为(14.68±4.14)分和(12.00±5.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后治疗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②经4周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最大主动张口度分别为[(38.05±3.51)和(41.55±4.01)mm],明显高于组内训练前[分别为(34.32±1.99)分和(35.41±2.13)分](P<0.05);且训练后治疗组的最大主动张口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③6个月后复查MRI显示,治疗组正常-髁关系为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运动训练相比,姿势控制训练联合运动训练能进一步改善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前移手法复位后的功能状况并维持疗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 姿势控制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术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我科收治6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循证护理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机病例对照方法研究不同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黄疸、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渗血情况及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新生儿脐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新生儿669例,随机分为早期脐组、延迟脐组及晚期脐组三组,分别对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HB、胆红素峰值、脐带情况、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出生72小时之后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延迟脐组及晚期脐组明显高于早期脐组(P<0.05);三组之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脐组及晚期脐组与早期脐组相比,新生儿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感染、脐部渗血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周发红发生情况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方面并未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延期脐可增加新生儿的血容量,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新生儿贫血,通过研究也表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并不明显增加,且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亦不受影响,还具有使新生儿脐带的脱落时间缩短,感染发生几率降低。

  • 标签: 延迟断脐 晚期断脐 新生儿贫血 新生儿硬肿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延迟脐时间对足月分娩新生儿预后结局的影响,选择最佳脐时间。方法:选取我院140例足月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4组:A组为常规脐组(n=40)在胎儿娩出后30s内脐,B组(n=38)在胎儿娩出60s脐,C组(n=30)在胎儿娩出90s脐,D组(n=32)在胎儿娩出120-180s脐或至脐带停止搏动。收集新生儿的资料,比较4组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水平、血细胞压积、Apgar 的评分、胆红素的水平以及达峰时间以及并发症贫血和黄疸发生等情况。结果:(1)与A相比,C组和D组在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有差异(p

  • 标签: 晚断脐 新生儿 血红蛋白 胆红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延迟脐时间对足月分娩新生儿预后结局的影响,选择最佳脐时间。方法:选取我院140例足月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4组:A组为常规脐组(n=40)在胎儿娩出后30s内脐,B组(n=38)在胎儿娩出60s脐,C组(n=30)在胎儿娩出90s脐,D组(n=32)在胎儿娩出120-180s脐或至脐带停止搏动。收集新生儿的资料,比较4组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水平、血细胞压积、Apgar 的评分、胆红素的水平以及达峰时间以及并发症贫血和黄疸发生等情况。结果:(1)与A相比,C组和D组在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有差异(p<0.01);D组在新生儿血细胞的比容水平有差异(p<0.01);(2)与A相比,D组在新生儿胆红素的水平均有差异(p<0.01);(3)与A组相比,B、C、D组在新生儿出生1 min 和5 min Apgar 的评分上均无差异(p>0.05);(4)与A组相比,D组在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有差异(p<0.01)。结论:延迟脐时间可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浓度,降低贫血发生率,提高其血细胞的比容和胆红素的峰值,对于新生儿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晚断脐 新生儿 血红蛋白 胆红素
  • 简介:摘要报道1例2019年2月20日因刀砍伤致右腕部离、头部外伤患者。采用首先重建离断肢体动脉供血的再植方式,原位无短缩再植。术后22个月随访,再植肢体成活,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断腕再植 血液循环重建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2017年8月12日,成功完成1例双手9指完全离再植。再植过程中,对骨折、肌腱、血管及神经进行"批发式处理",左手历时8 h多,右手历时12 h多,手术成功完成,再植指体一期全部成活。术后1周即开始辅助康复训练,6周开始逐渐拔除克氏针,术后3个月重返工作岗位。术后30个月随访,TPD为4~8 mm,患者指体功能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为优。

  • 标签: 多指离断 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拇指旋转撕脱性离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23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伤患者,按不同的离平面或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再植或修复重建。对无再植条件或难以再植的末节离伤,则剔除肌腱和甲下指腹,保留甲床和末节指骨,固定骨折或融合关节后,切取示指背邻指皮瓣移植重建指腹,以保留拇指的外形和功能。结果本组中20例近节离,术后6例发生血管危象,3例经探查后解除危象,3例经探查无效而坏死,随后采用皮管包骨1例、游离足趾再造2例。其余指体均顺利存活。3例为末节离,其中2例顺利存活,保留了拇指原有的功能和甲床;另外1例因甲床发黑坏死,切除坏死组织,采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创面,保留了指体长度。术后随访时间为0.5~10年,平均18个月。所有指体均恢复拇指原有的基本外形,并不同程度恢复了对指及抓捏功能,两点分辨觉为5~9 mm。其中4例术后3~12个月出现指体萎缩,2例为轻度,2例为中度。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8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结论按不同的离平面或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拇指旋转撕脱性离进行再植或修复重建,可提高成活率和临床疗效。

  • 标签: 拇指 显微外科手术 再植或修复重建 旋转撕脱性离断
  • 简介:摘要2021年6月和8月,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分别收治拇指复合组织块完全离的患者各1例,经清创、骨折固定及神经、血管、肌腱修复,拇指复合组织块再植成活,康复锻炼2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拇指功能、感觉、外观恢复良好,可完成日常生活及部分精细操作。

  • 标签: 拇指 复合组织块 离断伤 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手术中使用双极电凝镊进行肝脏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癌切除手术的63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肝脏离器械不同,将患者分为镊夹组(n=32)和超声刀组(n=31)。镊夹组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55.5±10.5)岁(范围:37~78岁);肿瘤最大径(6.0±3.4)cm(范围:2.4~13.4 cm),6例有门静脉癌栓,5例有门静脉高压症。超声刀组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57.8±10.1)岁(范围:37~79岁);肿瘤最大径(7.9±5.1)cm(范围:2.4~21.3 cm),3例有门静脉癌栓,2例有门静脉高压症。采用t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超声刀组相比,镊夹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19.3±76.4)min比(294.0±100.8)min,t=-3.322,P=0.002],出血量少[250(475)ml比500(1 050)ml,t=-2.307,P=0.026],输浓缩红细胞量少[0.92(0.88)U比2.32(4.00)U,Z=-1.987,P=0.047],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更高[术后第1天:(33.5±6.1)g/L比(29.5±4.2)g/L,t=3.226,P=0.020;术后第3天:(35.7±4.5)g/L 比(30.1±3.2)g/L,t=5.575,P<0.01;术后第7天:(33.2±3.7)g/L比(31.0±4.4)g/L,t=3.020,P=0.004]。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LT、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镊夹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25.0%),其中肝功能衰竭1例;超声刀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35.5%),其中肝功能衰竭2例,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胆瘘(P>0.05)。结论双极电凝镊夹肝脏离技术离肝脏的速度较快,术中出血量少。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镊夹电凝 超声刀 手术时间 出血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以复发性胰腺假性囊肿为主要表现的胰管离综合征,经过2次内镜下囊肿胃引流以及4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最终成功放置胰管支架进行胰管断裂桥接治疗,术后囊肿吸收,患者恢复良好。此病例有助于临床医师认识胰管离综合征,尤其是对于反复发作的胰腺假性囊肿更应当警惕本病。

  • 标签: 胰腺假性囊肿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管离断综合征
  • 简介:摘要饮食干预是控制超重、肥胖的基础性措施,间歇性食是指正常能量摄入和能量摄入受限交替进行的一种新的饮食模式。在饮食摄入能量受限时,因能量不足会增加机体脂肪组织的分解,发挥减重作用。与传统的持续性能量限制相比,间歇性食减重效果明显且依从性更好。在间歇性食干预肥胖时,需要注意食和进食的时机、饮食热量的分配、食物营养素的比例以及进食的餐次安排等。间歇性食耐受性良好,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少数人群并不适用。

  • 标签: 间歇性断食 超重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