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音乐疗法结合自然疗养因子在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实行疗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对象,应用信封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传统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音乐疗法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2个礼拜,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品质。结果:干预后实验组PSQ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音乐疗法 自然疗养因子 2型糖尿病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全球有5000多万例癫痫患者,每年新增病例超过500万,占全球疾病负担的0.5%。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主要合作伙伴共同编写第一份全球癫痫报告,呼吁各国重视癫痫,并将其作为公共卫生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10年对癫痫领域研究项目的资助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了解我国癫痫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

  • 标签: 癫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3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 CMEL组)。保守治疗组18例,男7例,女11例;手术治疗组18例,男10例,女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应用PACS软件对突出颈椎间盘体积进行测量分析,以一定指标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分别评估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RHNP)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23~36.00(17.31±11.19)个月。以5%作为测量误差的标准:保守治疗组与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吸收率和吸收比例分别为6.79%±0.66%、36.65%±29.90%及2/18、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再突出比率分别为64.91%和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优良比分别为13/18和16/18。结论CMEL术后早期即能广泛"诱导"突出的颈椎间盘发生RHNP,提示CMEL术式可以减少或避免联合一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从而为CSM治疗提供新的更为合理可靠的策略及依据。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 突出颈椎间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针对性饮食指导和营养管理对孕产妇母婴健康和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诊孕产妇124例,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单纯实施孕产期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针对性饮食指导、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前增加体重、BMI值、新生儿体重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孕产期常规护理 针对性饮食指导 营养管理 母婴健康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 84例初产妇纳入本组课题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将 84例初产妇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分得初产妇 42例,采取常规会阴保护接生,研究组分得初产妇 42例,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分别对比两组初产妇的会阴情况,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 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会阴裂伤情况、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新生儿 Apgar评分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中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有助于改善初产妇的会阴裂伤情况,减少产后出血、产褥污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提升分娩安全性,值得在产科临床中着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 控制胎头娩出 自然分娩 初产妇 会阴裂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高通量宏基因测序、代谢组学等技术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内栖息种类超过1 500多种,生物量接近于1014菌落形成单位,并给机体增加约60万个基因。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体内起生物屏障、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免疫应答的调节,并对机体生理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年龄、环境、饮食、疾病及用药等因素会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同时肠道微生态变化与感染(尤其是耐药菌感染,二重感染)、肝病、消化道疾病、肿瘤、糖尿病、肥胖、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等密切有关,肠道微生态可为各类相关疾病甚至是肿瘤免疫治疗提供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微生态调节剂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失衡起较好的调节作用,随着人体微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微生态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微生态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微生态学研究技术及相关的概念颠覆了以往的医学认知。因此我们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新版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供广大临床医师在选择和应用微生态调节剂时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微生态制剂 益生元 益生菌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老年人群是一组特殊的人群,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群的相关疾病可能与肠道年龄有着较密切的联系。肠道微生态中的菌群参与机体的防御、免疫、营养、代谢和抑癌等,同时也参与抗衰老的过程,一旦发生与老年相关的疾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和丰度势必受到干扰。本文将综述肠道菌群与老年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为治疗和护理老年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综述 老年人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老年疾病 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白血病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相比显著不同,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调控机体免疫系统及造血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功能参与白血病的疾病进展,但潜在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深入探索可作为治疗靶点的肠道微生物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白血病 免疫 造血系统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保留皮肤的乳腺癌切除术(skin-sparing mastectomy,SSM)联合应用"隐形自然腔隙"术式的一期假体乳房重建手术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72例乳腺癌患者,借助患者的隐形解剖自然腔隙建立假体腔并置入假体(命名为"隐形自然腔隙"术式)进行一期假体乳房重建,分析手术技术特点及重建手术效果。结果70例患者采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nipple-areola complex sparing mastectomy,NSM),2例患者因术中冰冻病理提示乳头下腺体癌浸润将其切除。3例患者出现乳头表皮坏死,所有患者未出现血清肿,切口感染,包膜挛缩等并发症。根据评价量表,乳房术后外观总分平均值为9.39分。各单项平均分为:乳房体积(9.57分)、乳房轮廓(9.43分)、植入物的位置(9.84分)、瘢痕(9.38分)、下极投影(9.27分)及乳房下皱襞外形(9.21分)。BREAST-Q量表评价结果在社会心理学表现分量表中,中位分数为77分。在对乳房的满意度分量表中,中位分数为71分。结论"隐形自然腔隙"术式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行性高、组织创伤小、美学效果满意的一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式,适于开展和推广。

  • 标签: 一期乳房重建 乳腺癌 "隐形自然腔隙"术式 乳房浅筋膜系统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时合理选择分娩体位和自然娩肩法对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分娩产妇140例,以Excel随机函数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平卧位和协助胎儿娩肩进行分娩,干预组采取产时自由体位和自然娩肩法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妊娠结局和母体产后恢复情况。结果:①干预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②干预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肩难产发生率、产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分娩控制感评分高于对照组;③干预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恶露排出量、子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分娩体位 自然娩肩法 妊娠结局 产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干预措施实行于低危初产妇对其自然分娩结局的作用。方法:本文病例筛选我医院接收的分娩产妇40例,将所有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采取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助产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所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疼痛程度较轻,最终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以及不良妊娠发生率较低,各项指标数据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均占据明显优势,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低危初产妇分娩护理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助产效果及安全性,减少产妇分娩疼痛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几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低危初产妇 自由体位 助产护理 自然分娩结局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职业病学学科(代码H2402)研究项目的资助情况,为我国职业病领域科研工作者的课题申请、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成果信息系统,检索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职业病领域的资助情况。主要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量、支持经费、依托单位、研究成果、研究方向、高频关键词等。结果2010~2019年职业病代码下共资助各类项目55项,资助经费总额2 233万元;其中资助面上项目30项,青年科学基金20项,地区科学基金5项。33项(60.00%)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为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41项(74.55%)科研项目的依托单位为国内高等院校。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职业病领域的研究支持力度稳步增长,但不同研究方向、依托单位的支持力度不平衡。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落后地区和薄弱研究方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辅导和支持。

  • 标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职业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异常中实施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 53例自然分娩盆底功能异常 [1]的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无盆底功能障碍的正常产妇 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采用会阴四维超声进行盆底功能的检查,分析其检查情况。结果:在静息状态时,研究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和面积、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 P>0.05), Valsalva动作时,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长度、裂孔面积以及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测量值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异常的产妇实行阴道四维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可以尽早判断其是否存在障碍,有助于临床防治。

  • 标签: 会阴四维超声成像 自然分娩 盆底功能异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角膜缘微环境细胞(limbal niche cell,LN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来自于角膜缘干细胞微环境且具有血管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多能干细胞。LNC具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潜能。体外实验发现,LNC在三维立体培养环境中可以维持角膜缘干细胞的特性;动物实验发现,LNC可以预防和治疗碱烧伤所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NC还可以促进角膜基质的无瘢痕修复,减少修复过程中的新生血管化,提示其可以重建角膜基质。因此,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角膜基质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LNC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细胞。(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28-231)

  • 标签: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 简介:摘要气道表面衬液(ASL)是呼吸系统对吸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气道微环境稳态主要体现在ASL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ASL的酸碱度、离子强度、渗透压、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正常状态对发挥气道正常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及抗菌效应至关重要。当气道表面微环境稳态被破坏,呼吸道局部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是导致肺部感染发生、慢性感染迁延不愈、反复病情加重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温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战场环境,对人体的各个系统以及代谢等均有较大影响,往往会加重原有创伤。在新时期国际局势不断变化及我军军事战略重点转移的特定背景下,重视并加强低温环境战创伤的防治研究及针对性的卫勤保障,努力提高救治水平,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笔者就低温环境战伤防治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低温 环境 创伤和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三甲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现状,为改善护士执业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研制的《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问卷》,对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41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执业环境测评总均分为(65.71±18.57)分,其中"医院对新入职护士有系统培训","医院有清晰的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并能有效落实","工作团队中的护士能够胜任护理工作","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工作关系融洽""科室的医生护士能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等条目得分较高,"护士有机会决定医院事务""护士有机会成为医院管理相关委员会的一员""护士有机会参与医院内部管理""护士有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机会""护士薪酬在社会各行业所处水平合理"得分较低。结论该院护士执业环境低于全省及全国均值,应建立护士参与管理的有效机制,重视护理专业发展,关注特殊科室、重点人群的执业压力和发展需求,持续改善护士执业环境

  • 标签: 护士 执业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微生态营养在胃癌手术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德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恶性肿瘤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免疫微生态营养组(实验组)及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62例。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全程管理患者,在术后第1及第7天检测患者生化免疫指标,观察术后菌群失调、并发症发生。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7 d实验组患者CD4+百分比[(44.87±9.41)%比(40.48±9.20)%,t=2.582,P<0.05],CD4+/CD8+[(3.59±0.94)比(3.23±0.90),t=2.168,P<0.05)、免疫球蛋白IgG[(13 306.82±2 557.63) mg/L比(12 073.93±3 013.67) mg/L,t=2.416,P<0.05)、免疫球蛋白IgA[(2 769.70±834.75) mg/L比(2 408.09±817.16) mg/L,t=2.398,P<0.05]、免疫球蛋白IgM[(1 637.43±640.89) mg/L比(1 381.04±558.62) mg/L,t=2.336,P<0.05]、补体C3[(1 628.77±287.31) mg/L比(1 507.11±254.71) mg/L,t=2.454,P<0.05]、补体C4[(397.48±97.50) mg/L比(345.38±87.05) mg/L,t=3.088,P<0.05]、C反应蛋白[(15.58±6.51) mg/L比(19.40±9.52) mg/L,t=-2.564,P<0.05]等均较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菌群失调发生率(3.30%比15.0%,χ2=4.904,P<0.05)、白细胞降为正常时间天数[(6.57±1.79) d比(7.35±1.97) d,t=-2.162,P<0.05]以及排气时间[(4.55±1.22) d比(5.15±1.50) d,t=-2.666,P<0.05]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免疫微生态制剂可提高胃癌患者术后免疫指标,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肠道免疫营养 微生态制剂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就诊女性患者的分泌物行阴道微生态检查,评估女性不同就诊因素及不同生理阶段等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对女性阴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至8月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妇科就诊的患者256例,通过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以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为研究材料,对阴道微生物状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就诊因素患者中外阴瘙痒、术前检查、白带异常就诊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调严重;外阴瘙痒患者以患VVC多见,白带异常患者以患BV多见,50.00%~93.62%患者阴道内乳酸杆菌量减少;青年组与中年组的VVC感染率分别是22.75%、17.14%,BV感染率分别是9.48%、17.14%。结论通过分析256例女性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发现大多数女性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及不同病原菌感染,临床在诊治阴道疾病时应注意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

  • 标签: 阴道微生态 阴道乳酸杆菌 阴道感染
  • 简介:摘要: 随着医学技术与观点思路的不断更新发展,微生态学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较为蓬勃的状态,该方面的知识理论和方法逐渐被引入到中草药的研究当中,本文概述中草药与肠道微生态系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当前医学的研究分析,提出观点。

  • 标签: 中草药 肠道微生态系 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