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位于英国诺森伯兰郡的"毒物花园"日前开园迎客,园内种有大麻、罂粟以及用来制造可卡因的古柯植物。阿尔威克城堡花园内种植的50多种危险植物,还包括魔术蘑菇、有毒的毛地黄、具有致命毒性的茄属植物、烟草植物、野生的莴苣。这个花园由比利时风景艺术家维尔特兹设计。为了突出花园的危险性,整个花园的地基被设计成

  • 标签: 花园 毒物 可卡因 有毒植物 茄属植物 开园
  • 简介:<正>盆花可以装点居室、改善住室环境,陶冶人们的性情,给人一种富有生气的感觉。但是,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有些美丽的花却对人体有害。玉丁香花色纯白,气味芳香,是家庭常用的盆花之一。它的花香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明

  • 标签: 现代科学研究 丁香花 有毒 含羞草碱 神经衰弱 盆花
  • 简介:简述了都兰县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种类、毒性原理及毒草分布,提出防治毒草的对策,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毒草防治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毒草 分布 危害 措施
  • 简介:正瘤胃蠕动停止、反刍减弱,一般多见于牛,以舍饲圈养牛多发。多因消化不良、过食草料、前胃弛缓或其他疾病继发而至瘤胃,使瘤胃积滞过多的食物,使瘤胃容积增大、胃壁扩张、瘤胃运动机能紊乱。在绵羊尤其是以放牧为主的绵羊发病很少见,笔者2012年5月临床曾遇1例,经诊治痊愈。2012年5月25日,应本县大河乡农牧技术服务站蹲点技术人员邀请,前往宋某某家出诊。

  • 标签: 中毒诊治 放牧羊 有毒牧草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使得园林植物更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的居住区中,但是,绿地中有些植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却对人体有害。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居住区中常见的有毒植物有女贞、枇杷、南天竹、紫茉莉、虞美人、酢浆草、石榴等,这些有毒植物的全株或部分有毒,易被小区居民误食,但由于其观赏性高,人们喜欢接触,尤其是儿童,易导致中毒症状,危及居民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为此提出了对毒性较大、毒理不清且较难防治的植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对毒性较强但观赏性较好的植物要加强管理,可以考虑开辟特殊种植园或划区进行种植,并竖立警示标牌;加强对有毒植物的认识宣传等对策措施。

  • 标签: 居住区设计 园林植物 有毒植物 危害 措施
  • 简介:乳汁和胎盘是女性之为女性的两个重要特质,同时它们也构成了对哲学中“主体”这一概念的挑战。哲学中的“主体”是独立自主、至高无上的,并不依赖于他人和外在客观世界而存在。梅洛·庞蒂和依希德蕊的女权主义现象学的分析却为我们指明了胎盘:和乳汁是相互依赖、“共享式器官”形式的存在。在我看来,这种分析类似于对“共享式存在”这一命题做哲学上和心理学上的双重分析,例如一个人与自己母亲通过乳汁和胎盘两种形式的相互依赖。除此之外,这种双重分析也要求有一个更大的、能维持母体与子孙生存的环境。因为塑料和杀虫剂中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造成的环境恶化会影响母体内发育的胎儿,这是从人类自身内部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新兴的不可见的金属一化学技术对于21世纪的人类造成了新的危险和伦理上的挑战。“胎盘伦理”就是关于人类关涉动态自然界时的伦理规范;它要求我们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如果我们再不改变对待21世纪新技术的态度,那么在女性身体中将会有越来越多我们的后代逐渐地消失。

  • 标签: 母体 有毒世界 胎盘伦理
  • 简介: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筛选出大量的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其中从植物中筛选并提取的抗病毒物质所占比例较大,有的已经形成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源抗病毒物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抗病毒型农用抗生素的研制已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关于天然物质抗抑植物病毒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但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抗抑植物病毒的机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抑制病毒的侵染、对植物病毒增殖过程中的干扰和抑制作用、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反应等.

  • 标签: 天然物质 植物病毒 防效 作用机理
  • 简介:“家里不是最安全的地方,到处都潜伏着有毒质。”英国伦敦国王大学环境科学系斯蒂芬·史密斯教授在接受《每日邮报》的采访时指出。他还列举了17种日常家居用品,并逐一给出了较为安全的替代方案。

  • 标签: 家居用品 有毒有害 有毒物质 环境科学 史密斯 安全
  • 简介: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格尔木地区草地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毒植物小花棘豆,醉马草,达乌里龙胆的分布状况,引起牲畜中毒的症状,中毒处理方法等进行综合整理,提出防治对策.

  • 标签: 格尔木地区 有毒植物 危害 防治
  • 简介:随着畜牧业及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资源广泛开发利用,在生产实践中认识瘤胃微生物对含毒饲料的特殊作用及营养功能,为合理利用含毒饲料、开发安全饲料资源以及反刍动物有别于单胃动物的饲养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调控瘤胃微生物功能。向有益于环境及节约饲料资源方面发展。

  • 标签: 瘤胃微生物 饲料毒物 反刍动物 饲料资源 开发利用 饲料工业
  • 简介:选用索氏提取法取出10种有毒杀虫植物的活性物质,按照试验设计的浓度,将原液稀释成25、50、100倍浓度,采用常量喷雾,试验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3龄落叶松毛虫幼虫.连续观察5天.结果表明:25倍液白藓和兴安白头翁粗提物对落叶松毛虫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杀虫效果较好的兴安白头翁、兴安白芷、白藓和白屈菜粗提物对落叶松毛虫3龄幼虫毒力作用高峰期出现在第2d;白屈菜药效发挥受害虫种类影响较小;兴安白头翁、白屈菜、毛穗藜芦和兴安白芷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 标签: 有毒植物 粗提物 农林害虫 毒杀试验
  • 简介: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极大地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们也看到,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给畜产品安全造成的隐患、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

  • 标签: 有毒有害物质 残留 控制 畜产品安全 饲料行业 社会效益
  • 简介:采用单次灌胃染毒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研究了苯肽胺酸(N-phenylphthalamicacid,PP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组织分布及排泄情况,以及其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过程和毒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苯肽胺酸经消化道吸收速率较快,其半吸收期t1/2ka仅为(0.15±0.11)h,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tmax)为(0.68±0.37)h,血药峰浓度(Cmax)值为(141.48±27.87)mg/L;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分布快且分布范围广,半分布期(t1/2α)为(0.22±0.18)h,表观分布容积(Vz/F)为(17.54±7.71)L/kg;苯肽胺酸从大鼠体内消除较快,其清除率(CLz/F)为(1.32±0.51)(L/h)/kg,在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0-∞)为(25.69±2.93)h,消除半减期(t1/2z)为(7.77±1.44)h,约35h后95%以上的苯肽胺酸可从大鼠体内消除。研究发现:苯肽胺酸的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现象,提示其在大鼠体内可能存在肠-肝循环。从大鼠灌胃染毒后至24h内,被测各组织、脏器中均可检出苯肽胺酸,其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肺〉肝脏〉心脏〉脾脏〉肌肉〉睾丸〉脂肪〉大脑,肾脏中药物含量达192.7μg/g,同时仅肾脏组织的靶向分布系数(te)值大于1(4.77),提示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分布时对肾脏具有相对较高的选择性。排泄物研究结果显示,苯肽胺酸随粪便排出的总量仅占给药量的1.45%,而尿液中未检出苯肽胺酸。

  • 标签: 苯肽胺酸 毒物动力学 大鼠 组织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白屈菜、兴安白芷、毛莨、毛穗藜芦4种植物的粗提物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的茵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平均抑制率为75.06%;抑制病原茵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有毒植物是兴安白芷;兴安白芷的抑制浓度值最小,数值为19.00mg/ml。综合抑茵效果来看,筛选出兴安白芷为最优抑制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茵有毒植物。

  • 标签: 有毒植物 粗提物 樟子松枯梢病 抑制作用
  • 简介:有毒植物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以鲜草或干草形式被家畜采食后,妨碍了家畜的正常生长发育或引起家畜的生理异常现象甚至发生死亡的植物。长期以来,因草原干旱、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造成有毒植物的大量繁衍,可食牧草大幅度降低,草地呈逆向演替,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客观理性地认识有毒植物在草群中的存在,从生态和资源保护角度重新审视有毒植物的科学防控,将成为今后草原生态保护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有毒植物 生物多样性 生态防控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