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晚期结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晚期结肠癌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癌术后复杂伤口造口并发症患者的护理策略。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和护理实践总结了多学科融合、个性化护理和技术创新在伤口感染、创面修复和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综合应用递进式柔和清创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个体化营养管理等措施可有效控制伤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癌 伤口造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化专科护理流程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22年5月-2023年5月住院做结肠镜检查患者5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同时接受标准化专科护理流程干预,就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OBPS评分低于对照组,肠道准备充分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专科护理流程应用于结肠镜检查中可以有效提高肠道准备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结肠镜 检查 标准化专科护理流程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5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分配,探讨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VAS评分。结果:护理后,探讨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可减轻患者疾病疼痛。

  • 标签: 结肠癌 护理 围术期 VA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提高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合格率情况。方法:选取于2024年1月9日-1月20日期间到本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03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处理后将这103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50例,运用PDCA管理)与常规组(53例,常规管理)等两个组别,并分析组别清洁度、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清洁度更佳(P<0.05);组间舒适度进行比对,研究组更加舒适(P<0.05),满意度比对情况: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方式更加满意(P<0.05)。结论:对于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住院患者,对其实施PDCA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清洁度合格率,使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

  • 标签: PDCA 住院患者 结肠镜 检查 肠道准备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取为手术综合护理对结肠癌造口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结肠癌造口手术的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评分分别为(81.52±10.05)分、(65.03±9.09)分、(63.15±11.29)分、(71.21±10.03)分;对照组分别为(65.12±5.39)分、(45.71±11.35)分、(46.92±8.79)分、(51.12±10.19)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8.00%;经比较,P<0.05。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在结肠癌造口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 造口
  • 简介:1  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价值。方法:双盲法随机抽取并均分62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对照组——开腹手术,观察组——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接受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能取得令更多患者满意的疗效,手术不需要耗费过长的时间,术中患者不会大量出血,术后恢复情况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 临床指标 治疗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治疗过程中以提升疗效、改善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为目的,探究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的有效、实施。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2020年1月到2023年3月,研究对象:8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均选自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整合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结果 实验组除手术耗时稍长外,患者其他手术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出血量明显减少且机体恢复时间亦明显缩短,同时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仅有4.87%(2/41),与对照组相较,各数据间体现统计含义,P值均<0.05。结论 针对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临床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方案,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有保障,虽手术耗时稍长,但对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机体恢复时间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与患者的后期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 标签: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 胃十二指肠穿孔 临床效果 手术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害较高,在早产儿中比较多见,在得不到有效治疗前提下,还会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在本文研究活动中,将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基本信息(疾病诱因、症状、治疗策略)着手,主要探究临床治疗阶段相关的护理策略(专科指导、消毒隔离、知识宣教、手术护理、药物管理、饮食护理、预防护理)、应用价值,希望能为临床从业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方案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属于肠造口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多见于造口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造口黏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或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导致造口袋黏贴困难、粘贴不牢,引起患者情绪不安,增加伤口感染的危险,远期可能会出现造口回缩、狭窄。

  • 标签: 造口,护理,皮肤黏膜,伤口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在无痛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30例无痛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使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控制在15例左右,其中分别对两组通过无缝隙和常规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是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心理状态变化方面,采用了HAMD和HAMA评分的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更低,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在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方面,也是观察组更低一些,差异显著。结论:对于无痛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的模式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适合广泛推广。

  • 标签: 无痛电子结肠镜 息肉切除术 无缝隙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基因和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错配修复(MMR)系统是DNA修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识别和修复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从而保证DNA的准确和细胞的正常生长。错配修复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异常,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对错配修复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结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大肠息肉切除术并出现迟发性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电脑流水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结肠镜治疗方法。分别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止血治疗总有效高达97.50%,优于对照组87.50%。疼痛评分、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结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疗效更优,可快速控制出血点,减少血液流失,安全更高,减少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结肠镜 大肠息肉 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探究对患者术后恢复、生活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进食、引流管拔除及住院等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相关护理内容的实施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理想的术后效果,提升患者生活水平,综合护理效果突出。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结直肠癌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标准化护理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均分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造口袋更换、造口皮肤保护、测量造口大小、修剪底盘维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需要实施肠造口,生理功能出现变化使患者自护能力降低,实施标准化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且降低患者并发症,安全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直肠癌 结肠造口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胃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结肠癌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估EMR治疗早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安全、有效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通过对100例接受EMR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我们发现手术成功率达到9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术后恢复迅速。此外,术后病理分析显示,98%的患者实现了完全切除,未发现局部复发。

  • 标签: 早期结肠癌 胃肠镜下黏膜切除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协同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后护理的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设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总计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0例结直肠癌患者做分组处理,其中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协同护理,之后对比两组差异。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应在其护理工作中运用协同护理干预,效果极佳。

  • 标签: 协同护理 结直肠癌 结肠造口 护理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圈套器冷切除术(CSP)在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于我院行结肠息肉切除的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CSP组继续口服抗凝药物,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HSP)组患者停用抗凝药物1周。对比两组疗效、息肉完全切除率、术中及术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随访4周,CSP组总有效率略高于HS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SP组息肉完全切除率97.50%高于HSP组80.00%(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率、不良事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中应用CSP效果显著,可完全切除息肉,且术中及术后出血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较高。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 圈套器冷切除术 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 完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儿童结肠镜检查中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18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儿童,筛选时间是2023年3月-2024年3月,根据数字表法分组,肠道准备中甲组(90例)使用聚乙二醇,乙组(90例)使用甘露醇,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甲组儿童比乙组有着更高的肠道清洁度达标率,分别为83.33%和70.00%乙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甲组儿童比乙组有着更低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11%和34.44%乙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儿童结肠镜检查中使用聚乙二醇进行肠道准备,不仅安全高,还能达到良好的肠道清洁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肠道准备 儿童 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