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坏死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0年7月-2022年6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坏死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老年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坏死骨吸收区对股骨内应力分布及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诊断为ARCOⅡ、Ⅲ期股骨坏死的患者94例(155髋),男77例,女17例;年龄(39.90±10.45)岁(范围18~64岁)。依据是否含骨吸收区将患髋分为有骨吸收区组和无骨吸收区组,比较两组ARCO分期的差异。在无骨吸收区组选取1例ARCOⅡ期髋关节,模拟5、7、10、14、18、23 mm六个不同直径大小的球形骨吸收区,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人在慢速行走时的髋关节负重,观察分析股骨不含骨吸收区以及含不同直径大小骨吸收区时坏死区最大应力、平均应力和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的最大应力值。结果有骨吸收区组67髋,其中ARCOⅡ期17髋、ARCOⅢ期50髋;无骨吸收区组88髋,其中ARCOⅡ期58髋、ARCOⅢ期30髋。有骨吸收区组ARCOⅢ期比例(74.6%,50/67)明显高于无骨吸收区组(34.1%,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P=0.000)。有限元应力云图显示在骨吸收区的上方存在应力集中区;有骨吸收区组的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最大von Mises应力为(6.94±1.78)MPa,高于无骨吸收区组的(5.01±0.35)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P=0.026)。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股骨坏死区的最大应力、平均应力以及骨吸收区周围1 mm区域内最大应力值与骨吸收区直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骨吸收区可增加坏死区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骨吸收区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骨吸收区周围可产生应力集中区,加速股骨塌陷。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质吸收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患者周某,女,60岁,农民,因左下肢疼痛活动受限一年余,于1998年11月9日收入我院内科病房。患者于16岁时因患“结肠炎”即开始口服土霉素,以后间断服用,每年约服200-300片。自1997年春季感左下肢疼痛不适,活动后加重,曾去某医院就诊,经服强的松、消炎痛、伸筋丹等治疗1月余无效,疼痛逐渐加重,并活动受限。来我院就诊经查血常规、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均正常,腰椎拍片无异常,左髋关节拍片提示Ⅱ°股骨坏死。笔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土霉素 下肢疼痛 结肠炎 类风湿因子 内科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通过对股骨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检查所见,总结该病的X线、CT与ECT的诊断标准。方法分析78例临床股骨缺血性坏死病例的早期、中期及治疗后的X线、CT与CET扫描的全部影像资料。结果通过观察,股骨缺血性坏死各期的影像均有一定特征性征象。结论X线、CT与ECT等影像检查是诊断股骨缺血性坏死的可靠诊断依据,并对病情观察与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X线 CT ECT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并解析益肾通络汤治疗股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股骨坏死病人 90例,按数字表法照组分为两组(观察组, 45例,应用 益肾通络汤疗法)(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疗法)。将比较两组股骨坏死病人的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肾通络汤应用于股骨坏死的治疗当中,能够有效地减轻疼痛,促进股骨坏死病人的康复,十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临床 益肾通络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股骨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NFH)是一类致残性的疾病,但是我们对它的发病机理却所知甚少。随着研究的多样化,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治疗方案,以及改进现有治疗方法。一些非手术治疗也显示出了它独特的优势,但非手术治疗的前提仍需要依靠早期对ONFH诊断,而早期的ONFH患者在出现塌陷前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因此绝大多数ONFH患者仍需要各种手术进行治疗。本文着重对其现临床上常使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股骨坏死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创伤性股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骨折12例、髋关节脱位6例。股骨坏死最早发生在术后10个月,最晚5年,38例患者中8例行髓心减压术、9例介入治疗、13例行人工股骨置换术、8例晚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对未进行人工置换术的17例患者,术后随访5~30个月,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改善11例,病情稳定,摄片示股骨坏死无明显加重4例,病情加重3例,有效率为88.2%;21例人工置换术患者,术后无假体松动、下沉,无感染及术后脱位发生。结论创伤性股骨坏死是髋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应早期诊断、及时采取复位措施、采用合适的内固定、不宜过早负重,治疗后定期检查,适当口服促进血运的中药和钙剂,可减低股骨坏死的发生率。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创伤性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理DSA介入融痛疗法是治疗股骨坏死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它运用高超的动脉插管技术,釆取将药物直接注入供应股骨的血管,使血管扩张,痉挛解除,并溶通血栓阻塞,从而改善股骨的血运。这一治疗方法若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以为药物的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股骨坏死患者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DSA介入融痛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DSA介入 融痛疗法 护理体会
  • 简介: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主办,骨科在线(http://orthonline.com.cn)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承办的“全国股骨坏死治疗方案高峰辩论会”将于2011年9月16~17日在广州召开。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治疗方案 中国医师协会 关节外科 医学继续教育 南方医科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35例股骨坏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5例股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5例患者中130例是由外伤引发的,占55.2%,75例是由药物引发的,占31.9%,39,30例是由酒精引发的,占12.7%。235例股骨坏死初诊误诊率为38.2.%(90/235),多被误诊为误诊腰椎疾病和软组织损伤。结论股骨坏死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创伤和药物(激素类)引起的,其次是长期酒精刺激引起的,多表现为髋部周围不适,常被误诊为腰椎疾病和软组织损伤,因此掌握股骨坏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才能降低误诊率的发生,及时诊治。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病因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坏死CT与核磁共振诊断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坏死患者60例(2013年4月23日—2016年4月23日期间)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占30例。对照组中,股骨坏死患者均使用CT诊断,实验组中,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后,实验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更佳,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坏死患者,采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均较佳,且核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股骨头坏死 核磁共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股骨坏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96例经MRI和CT确诊的股骨坏死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者为A组,96例股骨坏死者根据ARCO分期标准分为四期4组(Ⅰ期B组;Ⅱ期C组;Ⅲ期D组;Ⅳ期E组,每组24例)。运用超声观察股骨内血流情况以及髋关节面及关节腔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C、D、E组患者关节腔内血流流速不同程度减低,血流阻力指数不同程度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患者关节面出现毛糙、回声中断及关节间隙增宽、变窄、消失。结论超声能早期发现股骨关节内血流改变,同时发现股骨关节面毛糙、关节腔增宽、积液等征象,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显像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血流改变
  • 简介:目的为股骨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一种新型的动物模型。方法出生后4周的幼兔通过适应性训练和特定的悬吊,模拟人类直立行走,两条后腿负重行走。饲养至成年后用液氮将一侧股骨冷冻,术后2周继续悬吊,定期拍X线片和取股骨行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坏死的情况。结果术后3d切片见股骨完全坏死,术后3周X线片示骨密度增高,术后7周X线片出现典型的新月征和股骨坏死塌陷的表现。结论液氮冷冻“直立行走兔”短期内复制出了与人股骨坏死一致的动物模型。

  • 标签: 模型 动物 股骨头坏死 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