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联合垂体激素缺乏患儿POU1F1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分析1例以反复低血糖就诊的联合垂体激素缺乏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2月龄起反复发作的低血糖、严重的纳差便秘、严重的生长发育迟缓,并且存在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泌乳素3种垂体激素缺乏。高通量测序检测显示患儿POU1F1基因存在c.767-769del (p. Glu256del)杂合变异。结论POU1F1基因变异是患儿的致病原因。低血糖在POU1F1基因缺陷病例中很少见,对于合并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的患儿,应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病因。

  • 标签: 联合垂体激素缺乏 POU1F1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s]、D二聚体(D-dimer,D-D)、纤溶酶原活性(plasminogen activity,PLG:A)及硫酸鱼精蛋白对TT的纠正实验;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活性和抗原含量;用PCR扩增纤维蛋白原FGA、FGB和FG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寻找基因变异位点并排除基因多态性;利用Human Splicing Finder、MutationTaster、PROVEAN在线软件对变异引起的剪接位点改变和致病性进行预估和评分。结果先证者FDPs、D-D正常,PT、APTT、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活性及抗原含量明显降低(均<0.1 g/L);其妹与父母TT轻度延长(18.20~18.50 s),纤维蛋白原活性(1.27~1.54 g/L)及抗原含量(1.34~1.56 g/L)轻度降低;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携带FGG基因IVS7-12A>G(g.4147A>G)纯合变异,其妹及父母均携带FGG IVS7-12A>G杂合变异;Human Splicing Finder、Mutation Taster软件分析表明,该变异可产生新的剪接位点,导致第7外显子长度增加11个碱基,造成编码序列改变。PROVEAN预测为有害的变异。结论FGG IVS7-12A>G可能导致剪接位点的改变,是该先证者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机制。

  • 标签: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 基因分析 剪接位点
  • 简介:<正>本文讨论语言规范问题,主要是明确语言规范的客观性,以及语言风格、言语变异同语言规范的关系,澄清一些认识。汉语规范和汉语规范化工作,建国以来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先后建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和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这是很好的事情。有的人却因此产生错觉,以为汉语规范是政府有关部门和语言学家们做出的规定,是建国以后才出现的新问题。他们把汉语规范和汉语规范化工作混为一谈,对汉语规范表示怀疑,认为规范就是僵化、模式化,抹煞个人风格,为“文学语言”所不容,甚至认为“文学语言在本质上是反规范的”。

  • 标签: 语言规范 语言成分 言语变异 汉语规范化 语言风格 辞面
  • 简介:权力变异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因素,预防权力变异是当前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权力变异的本质、危害及对策作些探讨。

  • 标签: 权力变异 腐败 廉政建设 危害 对策
  • 简介:挥运是一个过程,始于定式,趋于变异。定式是经验与理性的确立,习性于手,沉淀于心。变异是过去的突破,未来的敞开,脱化于手,灵动于心。

  • 标签: 变异 定式 沉淀
  • 简介:  雕塑自它产生之时起,就是人的观念的外化物.中国的雕塑以往大都与皇权有关,西方的雕塑也是神庙的祭祀品.只是才近一百年,雕塑从神坛的矜持中走了出来,不再仅仅表征高贵的权力,这得感谢杜尚和随后的波普艺术,也正因为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让观念之物粘上了地气和草腥,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一样,在人与物之间,最终会是人与人之间,有了平视、近观甚至抚摸的亲和性.……

  • 标签: 雕塑变异
  • 简介:生物学科思维是指本学科特有而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能够为解释生物生命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提供逻辑依据的思想理念,掌握生物学科思维可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具体措施。遗传学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遗传题的复杂性往往体现在多样的异常遗传现象中。各种遗传现象的表现是由其基因型决定的,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配子测交就是指通过测交的杂交方式,依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得出待测个体的配子组成,逆推出待测个体的基因型

  • 标签: 中异常 交思维 利用配子
  • 简介:摘要随着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加强家系分析和表型识别能力是做好产前遗传学诊断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熟悉不同遗传学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合理、规范、有序应用产前遗传学检测工具,分析胎儿结构异常背后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并判断预后,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是产前遗传学诊断的目标。

  • 标签: 产前诊断 系谱 表型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Au-Kline综合征(AKS)新生儿的临床表型与基因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收治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的1例AK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变异信息,并以"Au-Kline syndrome""Au-Kline综合症""HNRNPK""AKS"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分别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该病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结果本例患儿为男性,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上颚缺如至悬雍垂处及特殊面容,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结果提示该例患儿HNRNPK基因发生移码变异c.478dupA(p.Ile160AsnfsTer7)。Sanger测序显示该例患儿的父母未见异常,可能为新发变异。查阅数据库未见该变异有收录,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指南评级为致病性(PVS1+PS2+PM2_Supporting)。通过文献检索,纳入研究AKS患儿14例,均为HNRNPK基因新发变异,临床表现均有生长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迟缓及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等,具有可辨识度的特殊面容,其余高频表型为先天性心脏畸形。结论HNRNPK基因c.478dupA移码变异导致提前终止编码氨基酸可能是该患儿发生AKS的遗传学病因。在鉴别诊断上对于先天性多发畸形伴智力障碍亦或歌舞伎综合征患儿时,临床医师应考虑AKS的可能性。

  • 标签: Au-Kline综合征 HNRNPK基因 智力障碍 全外显子组测序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Per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DIS3L2基因变异,了解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根据筛出致病基因变异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的基因变异解读标准与指南对基因变异进行致病性评估。结果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DIS3L2基因存在c.2109delC和c.1829-1830insC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DIS3L2基因存在c.2109delC和c.1829-1830insC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DIS3L2基因c.1829-c.1830insC杂合变异,母亲携带DIS3L2基因c.2109delC杂合变异;这2个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noval),根据ACMG变异标准与指南,均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结论DIS3L2基因c.2109delC和c.1829-1830ins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导致患儿临床表现的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DIS3L2基因变异谱。

  • 标签: Perlman综合征 DIS3L2基因 全外显子组 基因变异
  • 作者: 王彦红 郑璇 王向蝶 张小慢 郭鹏波 刘磊 梅世月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儿童神经发育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儿童神经发育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18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郑州 4500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8A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方法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查潜在的基因变异,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并用PolyPhen-2与PROVEAN软件预测氨基酸变异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患儿,女,2个月4天,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肌张力低下等,实验室辅助检查提示患儿发育落后,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均异常,并伴有高乳酸血症,因治疗效果差于3月龄时死亡。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的RRM2B基因存在c.16delA(p.R6Gfs*22)和c.175G>C(p.A59P)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均为新鉴定的致病性变异。结论RRM2B基因的c.16delA(p.R6Gfs*22)和c.175G>C(p.A59P)的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8A型的致病基因,本研究结果加强了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认识,同时扩展了RRM2B基因变异谱。

  • 标签: 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8A型 RRM2B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Ush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明确其遗传病因。方法对家系中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就发现的可疑致病变异用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明确先证者病因后,进一步对家系中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PCDH15基因(NM_033056)存在c.17_18insA(p.Tyr6Ter*)及c.4095_4096insA(p.Arg1366Lys fs*38)复合杂合变异变异分别来源于其父母。同时对100名正常人DNA进行PCDH15基因(NM_033056)c.17_18insA及c.4095_4096insA变异筛查均未发现相同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以上两个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4)。经验证,胎儿为PCDH15基因(NM_033056)c.4095_4096insA变异携带者,预测胎儿不会出现Usher综合征,该胎儿出生后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至1岁多未发现明显听觉、视觉功能异常。结论PCDH15基因(NM_033056)c.17_18insA(p.Tyr6Ter*)及c.4095_4096insA(p.Arg1366Lys fs*38)插入移码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罹患Usher综合征的遗传病因。

  • 标签: Usher综合征 PCDH15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个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类型,明确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一个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的先证者(听力下降合并视神经萎缩和高血糖)进行415个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序列检测,使用Sanger测序法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先证者父母和胎儿进行检测。结果先证者基因组DNA中检测到2个与Wolfram综合征1型耳聋相关的WFS1基因c.2389G>A(p.Asp797Asn)(已知致病)杂合变异和c.2345C>T(p.Pro782Leu) (疑似致病,PM2+PM3+PP1+PP3+PP4,尚未见报道)杂合变异,先证者父母听力正常,分别为WFS1基因c.2389G>A杂合变异和c.2345C>T杂合变异携带者。胎儿携带WFS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发展为与先证者同样的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可能性大。结论该家系为一个罕见的Wolfram综合征1型耳聋家系,WFS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是该家系耳聋发生的遗传学病因,可以根据WFS1基因的两个变异对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 标签: WFS1基因 Wolfram综合征1型 耳聋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黄疸患者的的遗传学病因并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患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患者代谢性肝病相关基因进行变异位点筛查,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致病性进行预测。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ABCC2基因(NM_000392)存在一个错义变异c.3011C>T(p.T1004I)和一个无义变异c.3541C>T(p.R1181X),Sanger测序验证后分别遗传自父母。两个变异尚未见报道,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皆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患者为ABCC2基因c.3011C>T(p.T1004I)和c.3541C>T(p.R1181X)复合杂合变异引起的Dubin-Johnson综合征患者,其父母为携带者;本研究发现了ABCC2基因两个新变异,拓宽了ABCC2基因致病变异谱;基因检测利于Dubin-Johnson综合征的准确鉴别诊断。

  • 标签: ABCC2基因 Dubin-Johnson综合征 高通量测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小头畸形-皮质盲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与Sanger测序验证。结果WES显示患儿DIAPH1基因存在c.1051C>T及c.609delA复合杂合变异。结论DIAPH1基因c.1051C>T(p.R351X)与c.609delA(p.E203Efs*19)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患儿小头畸形-皮质盲综合征的遗传学病因。

  • 标签: 小头畸形-皮质盲综合征 DIAPH1基因 癫痫发作 发育落后
  • 简介:摘要由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 pCNV)导致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是胎儿出生缺陷的一个重要遗传学病因。近年来随着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和基于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在产前诊断领域广泛应用,规范CNV分析流程和报告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同时,对基因组纯合区域(regions of homozygosity,ROH)的分析和报告流程国内也亟需专业的指导意见。基于此,本组专家就CNV、ROH的数据分析流程、报告标准及报告内容等达成共识,以期规范CMA/CNV-seq等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产前遗传学诊断 拷贝数变异 纯合区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KCNT2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收集201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GEFS+患儿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哥哥、外祖父母的外周血DNA,采用癫痫疾病靶向测序进行遗传学分析及验证。以"KCNT2"基因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8月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先证者,男,3岁,因"频繁抽搐5个月"入院,表现为双眼凝视伴四肢节律性抖动(肌阵挛-痉挛样),每日有3~8次发作,2岁时有发热性惊厥3次。先后予丙戊酸钠、托吡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口服仍有抽搐;哥哥、母亲儿时有高热惊厥史,家系其他成员无惊厥史。发作期脑电图为广泛性1 Hz高波幅棘慢波发放。先证者、哥哥及母亲、外祖母检测到KCNT2基因c.574C>T(p.Q192X)(杂合)同一无义突变,既往未见报道,家系余成员KCNT2基因c.574位点未见该变异。文献检索中文文献0篇,病历资料齐全的外文文献2篇共3例散发患儿,加上本家系4例共7例患者涉及4个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3个,无义突变1个。3例散发患儿临床表现为婴幼儿早期癫痫性脑病,本研究家系表现为热性惊厥和热性惊厥附加症。结论在GEFS+患儿中发现了KCNT2基因尚未见报道的突变和表型,扩大了基因突变谱,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了基础;KCNT2基因突变所致GEFS+可能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

  • 标签: 突变 癫痫 惊厥,发热性
  • 简介: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出虎子之类的俗语不知始于何时。既然能流传至今想必有一定道理。不过这种公式套用到作家身上就不大合适了。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一生创作了66部小说,像《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气球上的五星期》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著。

  • 标签: 《气球上的五星期》 遗传 才华 写作 小说作家 凡尔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