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医院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37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我院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控制对策,以控制疾病的感染。结果我院共发生肝炎病毒医院感染17例(4.49%),肝炎病毒感染类型主要为HAV、HBV、HCV、HDV、HEV,感染发生时间主要在入院后1-2个月内。结论HBV在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加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肝炎病毒 医院感染 护理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临床护理改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8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人性化的护理关怀,对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实验探究。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总疗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5.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上看,无论是临床指标还是心肌酶、心电图的恢复,其结果均已观察组患儿表现更好。在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上,观察组则为(6.8±0.7)d,对照组则为(11.1±1.6)d,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工作措施能够帮助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情的有效地缓解,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地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人性化护理 心肌酶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肝患者诊断中运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1月收治的 50例 HCV-Ab 阳性感染患者纳为实验组,将同期 50例 HCV-Ab 阴性(谷丙转氨酶 >200 U/L)高危患者纳为参照组。进行 HCV-c Ag与 HCV-RNA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 HCV-c Ag检出阳性率 84.0%>参照组的 4.0%, P<0.05;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中 HCV-c Ag阳性共有 45例,前者 42例,后者 3例, HCV-c Ag 和 HCV-RNA检测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分别为 93.3%、 96.4%、 95.0%。结论:用 HCV-c Ag进行检测能够给予临床提高有效的诊断依据,和 HCV-RAN的检出符合率高,对乙肝患者诊断价值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丙肝病毒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 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乙肝病毒感染产妇群体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方法:利用随机分组法对我院在 2016 年 2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60 例 乙肝病毒感染 患者进行研究,参考组患者( n=30 )行常规钢针穿刺,研究组患者( n=30 )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穿刺结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 一次穿刺成功率 、 穿刺满意度发生率明显 好于 参考组 ,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对乙肝病毒感染产妇群体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乙肝病毒感染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梅毒的患者4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4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25.00%,“大三阳”的阳性率为50.00%,“小三阳”的阳性率为40.00%;对照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20.00%,“大三阳”的阳性率为25.00%,“小三阳”的阳性率为62.50%。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率、“大三阳”的阳性率及“小三阳”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健康患者,梅毒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对梅毒患者在乙肝病毒的传播上加以重视。

  • 标签: 梅毒 感染肝炎 乙肝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抗病毒药物对乙肝相关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 60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方法治疗肝癌,观察组在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基础上联合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 比夫定治疗。 36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 HBV-DNA 定量、 Child-Pugh 评分、 AFP 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 ALT 水平下降明显, HBV-DNA 转阴率、 AFP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Child-Pugh 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抗病毒治疗,患者肝功能、肝脏储备能力明显好转, HBV-DNA 含量明显降低。抗病毒药物对乙肝相关癌局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肝癌 临床疗效
  • 作者: 宋南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病毒西药剂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2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患者平均44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替比夫定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为50.00%(22/44),恩替卡韦组为77.27%(34、4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的HBVDNA下降率为63.64%(28/44),恩替卡韦组为90.91%(40/4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组治疗后的表面抗原滴度和表面抗体滴度优于替比夫定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组治疗之后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明显优于替比夫定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提升血清转换率,对促进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比较不同的流感病毒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 85例,所有患者均需采用实时荧光技术( RT-PCR)、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GICA)进行流感病毒检验,回顾分析两种检验结果。结果 RT-PCR流感病毒检验阳性率为 82.35%, GICA流感病毒检验阳性率为 94.12%,两种检验方法结果相同病例有 66例,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GICA流感病毒检验效果比 RT-PCR检验更加显著,能准确检验出流感病毒,且操作简便、检验时间短,在流感病毒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荧光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流感病毒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9例8个月一3岁患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更昔洛韦)组和对照(炎琥宁)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发热、吐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发热、呕吐、脱水、腹泻次数,血、大便常规改变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组退热、轮状病毒转阴和腹泻次数好转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 标签: 更昔洛韦注射液 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肺炎合并 ARDS 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择取 2016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在本院就诊的重症病毒性肺炎合并 ARDS 患者 60 例,随访 5 个月,按照 GOS 评分将 60 例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 n=42 )、预后较差组( n=18 ),即观察组、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组间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 ARDS 严重程度、 ICU 时间、 APACHE 评分、 SOFA 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性别、脉搏、体温、呼吸次数、抗菌药物应用、血小板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重症病毒性肺炎合并 ARDS 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龄、机械通气时间较长、 ARDS 病情比较严重等,建议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及管理。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肺炎 ARDS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丙肝患者诊断中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 45例于 2018年 6月份 -2019年 7月份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丙肝或疑似丙肝患者,选取于同时段在医院中进行病毒筛查的 45例人群,在对 2组检查人员进行检测阶段,需要对其进行血清标本抽取,均进行 HCV-cAg及 HCV-Ab检测,对两组检查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 HCV-Ab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阳性, HCV-cAg检测结构显示,有 2例阳性,经 RT-NRA证实,阳性有 1例;观察组 HCV-cAg检查结果显示,阳性有 24例,经 RT-RNA证实阳性有 29例,诊断符合率为 82.76( 24/29) %。结论:在丙肝疾病诊断中 HCV-cAg检测诊断有着较高的符合率,在疾病早期诊断中意义显著,在疾病治疗中可借鉴此检测结果。

  • 标签: 丙肝病毒 抗原检测 丙肝 诊断 HCV-cAg检测
  • 简介:摘要: 2020年初从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新冠病毒疫情对建筑行业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同履行相关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新冠病毒 疫情 法律问题 建议 对策
  • 简介: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现已知有三个血清型,即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其中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PCV2对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是一种对养猪业危害较大的免疫抑制性疫病。2016年10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R.Palinski等和加州大学SanFrancisco分校的T.G.Phan等几乎在同一时间报道了一个新的PCV基因型,又称为PCV3,该病毒可以引起猪的皮炎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及心脏和多系统的炎症反应,这也说明猪圆环病毒对猪群造成的危害已继续升级。

  • 标签: 猪圆环病毒病 流行情况 驻马店市 猪圆环病毒2型 皮炎肾病综合征 PCV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且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6.54±2.05d)显著少于对照组(8.86±2.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系统护理 小儿轮状病毒 肠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例慢乙肝患者进行研究,患者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入组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经调查统计与比较,护理干预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总依从率从护理前的81.00%显著提高为94.50%,(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慢乙肝 抗病毒治疗 护理干预 依从性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临床护理改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84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人性化的护理关怀,对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实验探究。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总疗效率为 97.6% ,对照组为 85.7%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上看,无论是临床指标还是心肌酶、心电图的恢复,其结果均已观察组患儿表现更好。在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上,观察组则为( 6.8±0.7 ) d ,对照组则为( 11.1±1.6 ) d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工作措施能够帮助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情的有效地缓解,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地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人性化护理 心肌酶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