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用于妊娠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治疗组在妊娠28-30周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护肝。两组均在分娩后6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HBIG200IU,并分别于0、1、6月时注射乙肝疫苗10μg。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周时患者HBVDNA已<103cps/mL,ALT恢复正常,6人HBeAg转阴,胎儿宫内感染率为0,母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可用于妊娠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同时,支持联合HBIG可增加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成功率这一观点。

  • 标签: 妊娠乙肝 替比夫定 免疫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和拉米夫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有效人数有3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2%,乙组的有效人数有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7.6%,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预后恢复比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00mg,每日一次口服。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后在2周、4周、12周的HBVDNA,治疗前后HBeAgHBeAb。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2,4,1周分别为33.3%,76.7%,86.7%,对照组分别为0%,3.8%,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定有较强的抗HBVDNA活性,且起效快,显著改善肝功能,适合重型肝炎患者使用。

  • 标签: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以及拉米夫对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03月~2012年03月以来,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2例根据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随机的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拉米夫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在HBV-DNA低于检测下降、HBV-DNA基线下降水平、病毒耐药率、病毒反跳率以及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高抗HBV、低耐药性和低反跳率的特点,能够很好的缓解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应当给予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5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5例,拉米夫组用拉米夫治疗;组用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ALT监测水平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拉米夫组,P<0.05。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拉米夫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V-DNA、ALT监测水平相似,P>0.05;组患者治疗后HBV-DNA、ALT监测水平均明显优于拉米夫组,P<0.05。结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优于拉米夫,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HBV-DNA载量,且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2013年在我科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II期)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7例,给予(600mg/日,口服)联合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及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30例,用TACE治疗及常规保肝治疗,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周及1月均常规进行ALT、TB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ALT、TB升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与单用TACE治疗的患者血ALT、TB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TACE 替比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的HBeAg均为阳性,收治时间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所有患者均给予治疗,治疗时间持续48周,并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48周时的HBV-DNA定量、ALT、HBeAg定量、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HBsAg定量;另根据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与否进行分组,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时间越长,HBV-DNA定量、HBeAg定量、HBsAg定量一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组的HBsAg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且与未阴转组相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抑制病毒的活性,且具有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HBV-DNA的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基因型耐药率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HBV-DNA的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越高,基因型耐药率越低,可以最大程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1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与拉米夫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收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且两组分别应用药物和拉米夫药物展开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随后展开有效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意义(P

  • 标签: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给予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可使HBVDNA载量下降,丙氨酸转移酶(ALT)降低。结论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 标签: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同时使用及胸腺肽12~15个月;对照组30例,单用12~15个月。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转换率分别为393%(11/28)和233%(7/3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BVDNA转换率分别为929%(26/28)和700%(21/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拉米夫与胸肽联合治疗对于ALT中度以上升高、HBVDNA高水平复制及肝组织HBVDNA高水平表达者短期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并对于延迟及减少YMDD变异相关性耐药有一的作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胸腺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0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数目相等,均有140例,另外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又分别均分为拉米夫治疗组与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70例,对比二者临床疗效。结果组治疗应答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拉米组,组的病毒反跳率和耐药率均低于拉米夫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没有明显严重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拉米夫的治疗效果,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更优,具有更加明显的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的作用,在病毒相关的耐药率以及病毒反跳率检测结果上,也是效果大于拉米夫组,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准确测定片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纯化水水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92nm波长处,以定为对照品测定片的含量。结果对照品在2μg~1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0%,RSD为0.44%。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并且可在不使用对照品的状态下,准确、有效地测定片的含量。

  • 标签: 替比夫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芩苷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113例CHB患者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黄芩苷和,对照组应用,疗程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均较前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在HBeAg阴转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在HBVDNA阴转率方面,有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苷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黄芩苷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评价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统计分析从2006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献。[结果]纳入9篇文献研究,共667例。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0.23-0.55,P〈0.05),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0,95%CI:0.09-0.45,P〈0.05)。6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3-0.43,P〈0.05),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6,95%CI:0.05-0.48,P〈0.05);组治疗后孕妇HBV-DNA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95,95%CI:3.61-+4.28,P〈0.05)。[结论]Meta分析显示可以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 标签: 替比夫定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600mg口服,每天1次,同时口服中药煎剂。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12、24周时观察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高于治疗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且治疗24周后患者改善情况优于治疗1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加速HBVDNA阴转,降低ALT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替比夫定 中药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联合血浆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作用及疗效评价。方法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保肝、退黄、白蛋白、多种维生素及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600mg/天+血浆200-400ml/天治疗,观察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HBV-DNA(乙肝病毒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V-DNA水平呈进行性下降趋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4%。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应用+血浆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替比夫定 血浆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 简介:目的与恩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随机将10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组(55例)和恩卡韦组(50例),疗程96周,在治疗12、24、36、48、72、96周时观察两组的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的各时间点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治疗12、24、36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8、72、96周时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恩卡韦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48、72、96周时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卡韦组;两种药物均快速、强效,且安全性好。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E抗原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对肝炎后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40例肝炎后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肝硬化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肝硬化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肝硬化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对肝炎后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替比夫定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