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产时发热新生儿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作者 程柯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  浙江杭州 310000)  【摘  要】目的:母亲产时发热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母产时发热生后入新生儿科接受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的患儿中有较大一部分最终证实无宫内感染发生,本研究为了分析母产时发热患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浙江省妇产科医院出生的因母产时发热(体温峰值>38℃)入住新生儿科的足月适于胎龄的新生儿,排除有出生窒息史、严重产伤史、有溶血性黄疸、严重畸形或染色体疾病的患儿。所有患儿入室治疗前行脐血血培养检验,并于生后12至48小时期间行血常规及超敏CRP检验,根据血培养结果或我院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收集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胎膜早破时间,母亲产时体温峰值,产前血WBC 数和 CRP,是否硬膜外麻醉,是否合并GBS感染,是否存在羊水Ⅲ°或羊水异味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209例新生儿进入分析,感染组 58例,对照组 151 例,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分娩方式、破膜时间、母亲产时体温、产前GBS感染、产前WBC水平、超敏CRP值、是否硬膜外麻醉以及羊水是否有污染等因素对败血症发生的影响。结论:母亲产时发热的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与母亲产时体温峰值、产前超敏CRP水平,GBS感染、羊水污染呈正相关,与顺产、硬膜外麻醉呈负相关,考虑与宫腔感染剖宫产率上升以及硬膜外麻醉引起非感染性发热有关,与性别以及产前WBC水平无关。  【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产时发热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00-02 近足月及足月(妊娠》36周)孕妇分娩时发热的概率为6.8%1,孕妇体温持续> 38摄氏度是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指标,而绒毛膜羊膜炎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新生儿常因母亲产时发热入住新生儿科并进行抗生素治疗,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母亲产时发热与感染无关,因此目前临床上可能存在过度应用抗生素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为了分析母亲产时发热的新生儿发生感染性败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对患儿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疗的决策制定有所帮助。 1 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为病例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并因&ldquo 母产时发热&rdquo 入住新生儿科的病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及我院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分为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样本量是 209 例,其中败血症组58例,非败血症组151例,排除标准(1)早产儿 (2)出生窒息史 (3)严重产伤 严重畸形 染色体异常 (4)母亲产前已经出现发热。 1.2 研究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在入室开始治疗前送检脐血血培养,生后12至48小时间行血常规及超敏CRP检验。血培养阳性或符合我院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WBC&ge 35× 109· L-1和(或)CRP&ge 20 mg· L-1,或生后 24 48 h WBC&ge 30× 109· L-1和(或)CRP&ge 8 mg· L-1)]的分入败血症组,其他分入非败血症组。统计入组患儿性别 分娩方式,胎膜早破时间,母亲产时体温峰值,产前血WBC 数和 CRP,是否硬膜外麻醉,是否合并GBS感染,是否存在羊水Ⅲ° 或羊水异味等临床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运用Graphpad Prism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性别 产式 母亲产时热峰 产前WBC CRP,破膜时间,GBS感染,有无羊水污染以及是否硬膜外麻醉等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
出版日期 2019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相关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产时发热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00-02 近足月及足月(妊娠》36周)孕妇分娩时发热的概率为6.8%1,孕妇体温持续> 38摄氏度是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指标,而绒毛膜羊膜炎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新生儿常因母亲产时发热入住新生儿科并进行抗生素治疗,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母亲产时发热与感染无关,因此目前临床上可能存在过度应用抗生素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为了分析母亲产时发热的新生儿发生感染性败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对患儿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疗的决策制定有所帮助。 1 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为病例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并因&ldquo 母产时发热&rdquo 入住新生儿科的病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及我院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分为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样本量是 209 例,其中败血症组58例,非败血症组151例,排除标准(1)早产儿 (2)出生窒息史 (3)严重产伤 严重畸形 染色体异常 (4)母亲产前已经出现发热。 1.2 研究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在入室开始治疗前送检脐血血培养,生后12至48小时间行血常规及超敏CRP检验。血培养阳性或符合我院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WBC&ge 35× 109· L-1和(或)CRP&ge 20 mg· L-1,或生后 24 48 h WBC&ge 30× 109· L-1和(或)CRP&ge 8 mg· L-1)]的分入败血症组,其他分入非败血症组。统计入组患儿性别 分娩方式,胎膜早破时间,母亲产时体温峰值,产前血WBC 数和 CRP,是否硬膜外麻醉,是否合并GBS感染,是否存在羊水Ⅲ° 或羊水异味等临床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运用Graphpad Prism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性别 产式 母亲产时热峰 产前WBC CRP,破膜时间,GBS感染,有无羊水污染以及是否硬膜外麻醉等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