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对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直肠动力学和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对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直肠动力学和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有效预防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最终完成研究87例,其中干预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个体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3个月后开始随访。分别于随访后1、3、6个月比较2组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等肛肠动力学指标,并评价2组患者肛门排便功能。结果术前、随访第1个月2组患者各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3个月,干预组直肠静息压、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分别为(6.65 ± 1.70) mmHg(1 mmHg=0.133 kPa)、(27.18 ± 4.21) ml、(114.59 ± 23.72)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5 ± 1.72) mmHg、(20.78 ± 5.76) ml、(100.65 ± 17.7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53、5.941、3.087,P<0.01);随访第6个月干预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分别为(34.06 ± 8.95) mmHg、(4.54 ± 1.24) mmHg、(147.07 ± 32.08) mmHg、(31.10 ± 5.80) ml、(45.77 ± 8.74) ml、(130.99 ± 25.67)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2 ± 7.02) mmHg、(5.80 ± 1.30) mmHg、(128.60 ± 27.26) mmHg、(26.23 ± 5.39) ml、(40.92 ± 7.21) ml、(109.17 ± 25.0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08~4.641,P<0.01)。术前及随访1、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干预组排便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306,P<0.05)。结论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能加速恢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术后直肠功能,缓解患者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出处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21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