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突发性聋患者迷路多参数MRI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单侧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序列的信号特点,探讨各序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52例单侧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均可发现迷路信号异常,其中平扫17例、平扫+增强扫描35例,扫描序列包括平扫T1WI、增强T1WI、平扫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FLAIR)及增强延迟3D-FLAIR序列。分析各序列患侧迷路的信号特点并判断迷路受累的部位;对各序列检出迷路异常信号的能力进行评分。分别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平扫及增强患者中不同序列显示迷路高信号能力的主观评分;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迷路受累部位与听力、耳鸣及眩晕症状恢复与否的关系。结果52例(100%,52/52)患者患侧T1WI迷路显示高信号,T2WI显示更高信号8例(15.4%,8/52)、低信号3例(5.8%,3/52)。增强T1WI显示患侧高信号35例(100%,35/35),其中27例(77.1%,27/35)见病变强化。52例(100%,52/52)患侧迷路于3D-FLAIR(平扫17例,增强35例)序列上均显示明显高信号。平扫T1WI、增强T1WI、平扫3D-FLAIR及增强3D-FLAIR显示迷路高信号能力的主观评分分别为2(2,2)、3(2,3)、3(3,4)及4(4,4)分。增强患者中平扫T1WI、增强T1WI及增强3D-FLAIR的主观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4.528,P<0.001),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均<0.05)。患者平扫3D-FLAIR评分高于平扫T1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9,P<0.001)。3D-FLAIR图像显示后、上半规管壶腹部显著高信号27例(51.9%,27/52),在听力恢复与否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1WI及3D-FLAIR均可有效发现迷路高信号,但后者较前者显示能力好,尤其是延迟增强3D-FLAIR序列,半规管壶腹部明显高信号为听力无恢复的特征性指标。
出处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年08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