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专科医院723例学生肺结核住院患者诊疗延误情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诊断延误情况,探讨学生结核病例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医院“统计病案”系统内以“出院时间”“职业”“主要诊断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搜寻2019—2021年因肺结核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学生肺结核患者资料,从电子病历中获取症状出现时间、初诊时间和肺结核确诊时间,以前两者间隔为就诊时间、后两者间隔为诊断时间,≥15 d者分别为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比较分析性别(男/女)、学生类别(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病例发现方式(因症就诊/转诊/因症推荐/健康体检)和症状始发月份(1—2月/3—6月/7—8月/9—12月)各人群中的两种延误情况。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3年间学生肺结核住院患者共计723例,就诊时间0~92 d,其中406例(56.16%)存在就诊延误,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5 d(15~92 d);诊断时间1~95 d,其中503例(69.57%)存在诊断延误,诊断时间中位数为24 d(15~95 d)。经χ2检验,病例发现方式各组间就诊延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8,P˂0.001),性别、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诊断延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9,P=0.002;χ2=18.187,P˂0.001)。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比较)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学生类别、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就诊延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000,P˂0.001;χ2=12.750,P=0.005),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诊断延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87,P=0.001)。结论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发生率高,延误程度与性别、学生类别、病例发现方式和症状始发月份均密切相关。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19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