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及分离株特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肺炎链球菌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P-HLH)的临床特征及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例SP-HLH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随访(截至2021年5月)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检测分离株血清型与药物敏感性。根据患儿临床结局分为临床好转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5例SP-HLH患儿中男8例、女7例,发病年龄1.0(1.0,2.5)岁。原发感染疾病中,重症肺炎9例,脑膜炎和菌血症各3例,所有患儿均未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且均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其中10例存在呼吸衰竭,5例合并急性肾损伤,3例合并溶血尿毒综合征。所有患儿均使用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临床好转组8例,死亡组7例。死亡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临床好转组[5.0(1.7,9.3)×109比5.2(3.4,10.5)×109/L,Z=-2.43,P=0.015],且死亡组患儿住院时长及P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好转组[3(1,11)比39(34,48)d、2(1,4)比19(12,31)d,Z=-3.25、-3.24,均P=0.001]。10例患儿有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型结果,分别为19F型4株,19A型3株,23F型1株,15A型1株,14型1株,其中9株在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覆盖范围内。所有菌株均对红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结论SP-HLH多见于3岁内儿童,病死率较高;死亡组患儿中性粒细胞下降程度重,病情进展快。治疗以在抗感染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主,分离株血清型以19F、19A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
出处 《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