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通山县石材产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20
/ 3
一、 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概况
(一)区位及石材资源概况
湖北省通山县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距黄石市80公里,西距湖南省岳阳市130公里,南距江西省南昌市170公里,北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8公里,处于众多大城市辐射之中。现全市总面积2680平方公里,总人口41.76万人,辖8个镇、四个乡、1个管委会,是著名的“中国大理石之乡”。通山县境内石材资源十分丰富,硅石、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矾石储量名冠华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石材储量有35亿立方米,其中大理石资源储量达20亿立方米,板石资源储量达10亿立方米,花岗石资源在5亿立方米以上。
(二)发展现状、规模与经济效益
通山石材产业集群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石材开采、加工为主导,配有较完备的机械、包装、运输、信息服务、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石材产业集群。
截止到2009年,石材产业集群拥有成员企业179家(不含县外设立的100多家销售企业),其中石材加工企业131家,矿山开采企业30家,木箱包装企业5家,宝利龙包装材料企业1家,石矿用膨胀剂加工企业1家,石材机械加工企业2家,配套的物流企业6家,公共服务信息平台2家,废料处理企业1家。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其中龙头骨干企业6家,18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该产业群石材年产量达1000万平方米,年产值11.6亿元,销售收入达20亿元,出口创汇达5000万美元。产品销售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欧洲、美洲、非洲等地。2006-2010年连续五年被湖北省确定为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2008年,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通山县“中国大理石之乡”称号。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认定通山石材资源和加工能力排名全国县域第五位,国家石材工业协会综合实力排名榜第十六位。
通山石材产业群的发展,加速了通山脱贫奔小康的步伐,有利的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本世纪初通山县生产总值仅为6.4亿元,财政收入700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只有1397元。而到了2009年通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64亿元,工业总产值28.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11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1元,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得到较好的改善。此外,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劳动力就业,目前石材从业人员6.8万人,其中县内从业人员8280人,在全国各地办事处、加工产从业的人员达6万余人。
二、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
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石材产业早期7个石材发源地之一,经过迅速的成长、膨胀扩张,目前已经入聚集升级阶段。
(一)萌芽期(1975—1982年)
在1964年,该县在修建杨林-盆鳅公路时,发现大理石。经黄石大理石厂开采的第一批石料,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认可和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1975年,通山在杨林开始建设第一家大理石厂,同年8月,开山建矿,打成石材,1977年大理石厂建成投产。通山人开始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石材业的新纪元。
(二)成长期(1983—1993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为通山石材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983年原大理石厂改造,增添配套设备,整顿组织机构,加强质量管理,实现规模扩大、品种增加,产品质量提高,产值、利润上升,产品远销新加坡、日本等国和香港地区,畅销北京、上海等15个大中城市。县政府积极扶持石材产业发展,1985年与国家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合资建成通山大理石总厂。到八十年代末,通山大理石总厂已发展成为一个总厂、下属两个厂、石材公司、服务公司等综合性企业。
这一时期,通山石材产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升,规模不断壮大、市场范围逐步扩大。
(三)膨胀扩张期(1994—2003年)
这一时期通山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该县石材产业的发展。1994年,通山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石材工业的决定》,提出大力开发石材资源,力争三年使全县石材工业产值达5亿元。《决定》提高了通山人民的积极性,加快了石材发展的步伐。1998年,该县组建湖北省通山石材集团有限公司,通山石材向集团化发展。一年后,该石材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拥有25家成员企业、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职工一千余人的地级先进企业。
此外,这一时期民营企业经济发展迅速,如雨后春笋,到90年代末通山县已建成石材各类企业100多家,产能200万平米。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敏感的市场适应能力,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四)集群提升期(2003年—至今)
2003年以后,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进入升级发展时期,石材企业的空间布局更加集中,发展理念更加创新,专业化配套更加系统。
2004年以来,通山县政府规划建设了大理石厂工业园区、新桥石材工业园,等七个石材工业园,将散落分布的石材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集中管理,促进石材产业全面升级。与此同时,随着通山石材产能的增加,产业集群在专业技术研发、开发新产品、物流运输、信息(网络)服务、配套工器具供应以及机械修理等相关产业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通山县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将通山石材产业打造成为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石材开采业、石材加工业、现代石材商贸物流业、产品创意设计业、现代石材会展业在内的新型石材示范基地;华中地区以大理石为特色的最具影响的石材集散中心;湖北省产业结构合理、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友好的重点产业集群之一。①
三、通山县发展石材产业集群的具体经验
(一)明确政府角色定位,打造“服务型”政府
在石材产业集群发展与创新过程中,通山县政府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通山县政府在积极营造区域发展的创新环境,引进外资,创新技术,规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掌舵者”的身份为集群发展、创新、层次提升提供全方位服务。
1、加快制度创新,制定实施产业规划。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运行的绩效。为整合地区优势资源、明确集群未来发展方向,该县聘请相关专业人士编制了《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2008-2013发展规划》、《通山县“五石”发展规划》,对石材产业集群今后几年的发展进行布置和安排。
2、营造创新的产业政策环境。通山县宽松的产业政策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扩大了出口,激发了企业活力,加快了集群网络创新步伐。
招商引资政策:颁布矿山开采企业税费优惠,对客商缴纳县内的规费实行减免,加工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出口政策:贯彻落实出口退税和抵扣优惠政策,提高退税效率,及时拨付退税资金。企业扶持政策: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交税费;降低企业的土地使用税;开展法律援助服务,解决企业法律上的难点、热点问题。
3、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专款专用,力求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在产业集群发展、层次提升的“刀刃上”。通山县财政局拟定并下发了《通山县促进石材产业集群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资金安排原则、使用范围、分配方式、资金监管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4、加强集群品牌宣传,创建石材名乡。该县通过参加湖北省60个产业集群专题报道宣传工作,与中国石材之窗、湖北电视台等知名媒体合作,创建湖北通山石材网等途径积极宣传当地的知名品牌,扩大品牌的影响, 从而树立区域产业品牌形象,增强县域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5、规划建设石材园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提高集群效益,改变企业散乱分布的格局,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提高区域整体形象,该县共筹划建设7大石材园区。此外,该县政府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负责园区道路、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促进中介组织发展,完善产业集群支持体系
中介组织是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协调与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激活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促进集群又好又快发展,通山县成立了通山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促进中心,通山县石材产业信息中心,通山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湖北省石材工业协会大理石分会。这些中介组织为集群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人员培训与引进、产品质量检测、贷款担保、对外宣传与交流等方面的支持,推进了集群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三)产—学—研相结合,提升集群创新能力
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是知识、技术的支撑力量,集群与这些机构的合作,能使研发和创新迅速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促进知识、信息、技术等市场价值的实现。通山县为实现在石材矿山开采、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生产技术的提高,新产品开发上有所突破,除了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外,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取得较好效果。
(四)银企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银行通过创新信贷品种、规范贷款流程、加大信贷投放等金融服务手段,实现银企合作、互利共赢,能有效地保证和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针对多数企业的融资需求,通山县组织企业就经营情况和融资难等问题,与各商业银行、信用联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起到积极作用。
四、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通山县石材产业对该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对通山县的整体环境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例如,废水排放带来的水污染,矿山开采造成的山体破坏等。因此,需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环保政策和法律规范体系,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行政执行、环境准入等制度,使通山县经济和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2、以中小企业为主,竞争力较弱。通山县石材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但大多数均为中小型企业,2009年,产业集群拥有成员企业179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8家,龙头骨干企业仅6家。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创新意识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获得优势地位。对此,地方政府应从中小企业现状着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建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快开放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做好、做大、做强。

3、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通山石材产业集群已经聚集了一批物流、信息服务、包装、仓储、设备制造、研发等企业。但随着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满足“大项目”建立后的市场需求,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延伸石材产业链,促进产业支持体系和产业配套体系的完善,促进围绕主导产业链的生产要素市场、产品销售市场、资金市场、信息服务等辅助性行业的发展,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
本文系武汉科技大学中国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重点课题:鄂东南县域济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编号: ZXJ09Z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湖北省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年—2015年)
【参考文献】
[1]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3]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年.
[4]夏兰,周钟山.基于网络结构视角的产业集群演化和创新[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
[5]凌耀初.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学林出版社,2005年.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