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03
/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向全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和重要战略任务。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处理好基层党建的四种关系。
一、处理好“本位”与“全局”的关系,在紧贴中心、服务发展中找准定位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建工作的生命线。部分单位抓党建,存在党建与发展“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在全局工作中找准党建的位置,而是相对封闭的内部小循环,导致党建工作路子越走越窄、越来越脱离实际、越来越流于形式。在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看来,党建工作比较“虚”和“空”,部分党务工作者也常常感到工作存在形式主义不良倾向。只有把“服务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植根于党建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本位”与“全局”之间的关系,推行项目化党建,实现“虚”功“实”做,在发展全局中找准位、定好位,才能不断地为卫生党建注入新血液、输入新营养。要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增强党建工作与医院整体工作的适应度和融入度,做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使党建工作既“无处不在”又“实实在在”。对党建的每一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标准、进度等要素尽可能做到细化、量化,建立健全以党员活力指数、干部作风效能、群众满意度等要素在内的党建效益考评指标体系,对党建工作的运行质态和作用发挥情况给予客观评价,使党建工作成效清晰可见。
二、处理好“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在创新载体、找准抓手中增强活力
不少党员干部反映基层党建工作缺乏活力,这与党建活动的程式化、载体创设缺乏内涵不无关系。一个好的载体,能为党建工作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当前,基层党建载体的创设,需要处理好丰富内涵与拓展外延的关系,以内涵的不断丰富增强外延拓展的底蕴,以外延的不断拓展增添内涵的活力指数。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各领域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创设党建载体,做到既紧贴实际而务实管用,又具鲜明的行业特色而为广大党员干部所认同,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带动、激励、凝聚功能。另一方面,基层党建又要以开放的视角,自觉融入到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时代大潮中。实践证明,开展基层党建活动,绝不能搞那些了无新意、缺乏实质内容的教条主义和务虚动作,也绝不能搞那些表面热闹而实际缺乏效果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内容和形式应高度保持一致。
三、处理好“短期”与“长效”的关系,在创新制度、健全机制中提升科学化水平。
制度创新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党建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关键要有一套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制度。近年来,系统各党委党建活动开展了很多,举措也创新不少,也探索出不少党建的好经验,但长效机制的建立还是不够,活动过了,反思得少,总结得更少。党建工作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和落实,党建工作就难以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为此,要处理好党建工作“短期”与“长效”的关系,做到党建集中活动高潮不断,长效机制建设探索不停。要主动求变,依托现有的制度体系,探索开展各领域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带头创业的长效机制。通过推进党建工作制度的不断创新,形成一套集理论学习、党员培训、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绩效考核等于一体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同时,结合形势发展需要,在不同阶段集中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党建工作始终保持“短期看有声势,长期看有机制”的良好局面
四、处理好“办点”与“带面”的关系,在培育典型、打造品牌中增强“磁场效应”。
抓点带面,一直是党建工作的经验,但不能只把功夫下在“办点”上,而放弃“面上”的工作,产生“经验在点上问题在面上”的现象。因此,检验党建工作是否有成效,既要查点,也要看面,要看整体的工作水平。要积极选树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典型推动全局工作,是工作实践中经常运用并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典型培育、轻典型引路,重“点”上包装、轻“面”上推广等不良现象,党建典型资源的示范、激励、辐射功能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影响了党建工作成效。基层党组织要按照“抓培育、树典型,抓推广、促提高”的工作思路,以争创“党建工作示范点”、“五好”党组织、“三创”型党组织、“共产党员先锋岗”等党建品牌为抓手,以点带面,使党建工作“百花齐放”。要健全激励机制,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先进典型,不断壮大党建工作的先进群体,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营造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向我看齐”等学典型、争先进的良好党建工作氛围,使党建工作在典型的带动下不断创新,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
[2]余国琦,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几点思考,党建文汇,2010.10(20)下,26
[3]吴海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党建研究,2010.10,50-51
[4]毕东华,党建阵地要转型升级,共产党员,2011.4,38

(作者单位: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