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制+榜样示范法=高效教学——农村毕业班英语教学培优转差的心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0
/ 2
前言:笔者多年从事毕业班教学,每年新接教一个班级,都会面临一个难题:许多数理化学得很好的学生英语一团糟,他们往往对英语毫无兴趣,缺乏耐心和毅力,虽面临中考及升学的压力,也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另有一部分学生,初一初二时不重视英语的学习,初三才领悟到英语的重要性,想发奋读英语,却因基础落下太多,无从读起。另一方面,毕业班因为要空出一段时间进行总复习,通常要赶进度,两学期的课程一学期上完,以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但继续保持优秀,还得拔尖。这样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学困生“吃不好”,另一方面优秀生“吃不饱”。既要照顾学困生讲得基础点,又要让优秀生每节课学有所得;既要组织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又要赶进度。尤其是后者常让笔者焦头烂额。(注:农村的家长没有请家教的习惯,一切问题都得在平时的教学中解决)多年探索,终于找到一条捷径:导生制+榜样示范法。
一、理论基础
根据Krashen的The monitor theory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及感情屏障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理解语言信息或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自然的语言交际环境会自动地提供这样的的语言输入;学习动机强、自信心高、顾虑少的学生感情屏障少,所以在习得过程中能够吸收和利用较多的语言输入,而学习动机弱、自信心低、顾虑多的学生则有较多的感情屏障,结果会妨碍语言的接受和吸收[3]。导生制是学生教学生,在轻松的容易沟通的快乐的自然环境进行;“导生”是从学生中选出来,与“被导生”同辈,没有年龄的代沟,没有师道尊严的光圈,有的是“被导生”的朋友,有的是“被导生”喜爱钦佩的对象,与学困生年龄相仿,思想、情绪上存在较多的共性,容易彼此影响,由他们指导学习,学困生学习顾虑少,易于接受;另一方面,学困生感受到了被关爱,再加上榜样示范法的榜样作用,增强了学习动机及自信心,逐渐从“厌学”发展为“乐学”,最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提到: 重要的是要把学习者当成一个主动参与意义构建的个体。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智力发展的源泉不在于学生内心世界之外, 在于外部条件和个体需求的契合。”新课标也提出:英语课程应面对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要关注学生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正是源于这诸多的理论基础,导生制和榜样示范法的结合使得毕业班英语教学达到培优转差,高效教学的效果。
二、前提条件
中国人做事素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毕业班实施导生制的“天时”是中考和升学,学生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地利”和“人和”就得靠老师营造了,首先得有一个团结友爱和谐奋进的班集体,要教育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帮助,一齐努力,不懂的要虚心求教,懂的要不吝赐教;其次得有几个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必须乐于助人,有耐心,有爱心,最好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应教育他们:To give is to get 。帮助别人也在提高自己,在他们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别人的时候,他们梳理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强化,同时可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光靠嘴上说说是不够的,这时候就需要很好的运用榜样示范法了,无论是导生还是被导生,都需要树立几个典型,时时加以表扬、鼓励、肯定、推广,让其他学生受到感染、熏陶,从而效仿。其实,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导生”让优秀生们受到了锻炼,体验了别样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同时也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并加以改进,从而使自己的成绩更加拔尖。对被导生而言,因为同学的帮助,他们减少了学习顾虑,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
三、实施措施
1.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男女搭配,选好导生与被导生,可先由学生自由选择,老师再进行微调,五至六个一组,一组两个导生,每个导生辅导一至两个学困生。组长先由其中的一个导生担任,随着活动的展开,学困生的进步,再轮流担任。
2.明确职责。由于学困生多数具有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没有预习,作业不做,抄袭,上课不专心听讲,打瞌睡,开小差,笔记不会做,单词懒得背,课文不爱读,考试交白卷等。导生的首要职责就是帮助他们纠正这些不良习惯,督促鼓励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并补缺补漏。
3.方法。根据语言习得的顺序——听说读写,导生们得先教会学困生们会读,首先是音标,单词,然后是句子,课文,为听说奠下基础,当天教的新单词务必逐个过关,会读并会写;课文的关键语句要会读并能模仿造句。其次,为提高听课效率,导生们应协助辅导学困生们做好预习工作,主要侧重语篇的理解。老师可结合第二天的授课内容提前设计一些有梯度性的题目,以使学生的预习更有针对性,导生的工作更明确。第三,课堂活动中,导生们应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与学困生们合作,并给予恰当的帮助。如:Pairwok或Groupwork,导生们应俩俩先做示范,再主动与被导生搭档完成任务。第四,课后检查听课笔记,有不理解的地方应给予解释;督促完成作业。关于作业,笔者私下认为,用当天所学的词或词组造句及模仿编对话有助于学困生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及语言的应用,同时可以检测学习效果,在导生们的帮助下,易于完成,有助于自信心的树立。坚持一阶段,一旦学困生们掌握语言的规律,就可独立完成。第五,试卷分析时,老师不能每题都讲,只能挑典型的错题评析,学困生们的那些低级错误就由导生们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解释。

4.搭建平台。老师应每堂课都让出一部分时间提供展示平台,检测辅导及学习效果,并树立典型即运用榜样示范法,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及小组鼓励表扬,对他们的做法给予推广,宣传。这一步骤万不可缺,它对于学困生重拾学习信心及强化学习动机,体验成就感,导生坚持工作异乎重要。 
5.引入竞争机制。整强好胜是少年儿童的本性,同时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可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强化的作用,无论是对导生工作热情的维持还是对被导生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小组竞争机制中,作业完成,课文背诵,课堂表现,活动情况,个人进步等都可酌情加减分。又根据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强化的效果取决于时间和次数的分配。对学生进行奖励应采用不定比、不定时间隔强化最有效。奖品多数由学生手工制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很多学生展示了多方面的才能,让他们体验了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行小组竞争机制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一些陋习基本杜绝。
Last but not least,无论老师还是导生都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困生的进步,不是每个学生一接受帮助就能马上进步,也不是每个学生一受到鼓励就能找到学习的信心,但是就像服中药一样,只要坚持,效果肯定有的。另外,教师应明白:自己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交流。教师是指导者,是咨询者,是顾问,是为学生的学习扫除障碍的人[3]。维有此方体现 “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并实现毕业班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涌芬.导生制--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子.江西教育,2009年1月,95页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第5版(2010年9月1日)
[3]韩新民.外语教学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5月
[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7年6月1日)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九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