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沙”教学设计》引发的教学思考——关于早教方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09
/ 2

[摘要]发散思维能力是早教方向的学生应具备的必要专业素质之一,也是未来早教岗位所必须的业务素质。《一桶沙》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透过“沙”的一般性,窥见事物的新、奇、异的特殊性,充分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潜力,从中体验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多感官性的幻化过程,为学生走向早教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关键词]“一桶沙”教学设计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特性、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桶沙”教学设计是《早教课程设计》中的一个教学训练内容。《早教课程设计》是我院家政服务专业早教方向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是学生早教素质培养和早教技能训练的必修课。
“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般事物,把它作为早教课程设计的训练内容之一,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就是从事物一般性中挖掘其特殊性、流畅性、变通性等特性的能力。由于学生的思维能量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释放,他们自然占据了学习主体的位置,教师要及时的指正和引导,并对学生的思维结果进行合理的收集、分析评价和使用。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一桶沙》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桶沙就象一块没有开垦的土地,有太多的可能性,学生可以自主为它制定规则,选择存在形态。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渗透该主题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要求学生围绕锻炼和培养幼儿的合作、创造、想象、触觉、视觉等能力,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经过筛选,确定了以下活动方案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设计方案的产生主要以材料性质出发,体现材料发散性思维。材料发散性思维是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根据沙的流动性设计了自由下落的沙、跳舞的沙、变形的沙;根据沙的质量特征设计了沉入水底的沙、称沙和平均分;根据沙的堆积特征设计了沙上家园、沙画、沙里寻宝、运沙等。沙的独有材料特性引发了以上《一桶沙》八项教学设计方案。这八个活动方案是学生智慧力量的体现,锻炼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多感官性。在《一桶沙》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发散思维的这些特性,这些特性蕴含在一般性事物,沙的八个不同的活动方案中。
1.以一般引发流畅性。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在《一桶沙》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了一个锻炼思维流畅性的教学环节,在一定时间内,想象并快速说出沙与那些事物有关有关。这个环节就像百米跑赛,学生争先恐后,在两分钟时间内(解释某些事物占用了一定时间),学生说出了三十多种与沙有关的事物。这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快速思维是很好的引导方式。
2.以一般引发变通性。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学生又想到了用鼓为儿歌《沙滩上的小螃蟹》伴奏,还有沙上建筑引入草坪、圆木棍的栅栏、小布娃娃、大海的背景画等事物。与沙组合起来,发挥沙的变通性作用。这些设计非常有价值,它激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原动力。
3.以一般引发独特
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发散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对多种事物的感知和操作。在《一桶沙》教学设计方案中, 有的设计较为独特,不常见,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比如“鼓面上跳舞的沙”。用手轻击鼓面,观察沙的状态,在鼓面的震动下,沙就像在跳舞。
4.一般引发多感官性:“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如,在《奇妙的沙》教学设计中,有“光脚踩沙、手指画沙”的活动设计,早教教师不仅要培养幼儿发达的思维,还要有能力培养幼儿准确的感官接收信息能力。光脚踩沙的活动设计,让幼儿体验细、软、松、有形的感觉,从而帮助幼儿更深一步理解事物。
在“光脚踩沙”的活动中,我们还开发组合发散法。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在一定面积的沙上,学生手绘并剪了许多只小螃蟹,告诉幼儿在要爱护小螃蟹和小螃蟹做朋友。
《一桶沙》 教学设计,从普通的“沙”主题入手,学生的思维朝各个方向伸展,把沙放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活动中、不同状态中考虑它的用途,设计出了多种可行方案,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发散思维训练活动。这种活动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它与聚合思维相对,当一个发散思维过程完成后,只要把发散思维逆向推回来,集中思维活动也就完成了。


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平常事物的多面性的能力。这里事物的多面性是指,一件生活中平常事物的多种用途、多种性质、多种组合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婴幼儿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特点是,引导幼儿更全面认识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对这些事物的认识来认识世界。早教工作者的重要教育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不断认识生活、自然,及整个世界。因此,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平常事物的特殊性、多面性的能力,是早教工作者的基本专业素质。
其次,有意识在各种活动中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训练学生“一物多用、一问多解”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建立以“一般”引发多维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有能力设计以“一般”引发流畅、变通、独特、多重感官等创新性思维的幼儿活动方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教具实物、图片、或者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锻炼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灵活思维的能力。思维的产生与人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有密切关系,观察和注意事物的角度不同,能引发不同的思维结果,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是有次序的,如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心到周围、从重点到细节等;如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要从比例、对比、协调、韵律、属于、独立等方面来条件来研究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提高学生的正思维能力。能力的教学内容。
另外,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思维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本性活泼热情,不要把学生当成听课的机器。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发现新事物,即使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教师也不要嘲笑或嗤之以鼻。此外,教师也要经常向学生多提问题,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思考中完成学习任务。
透过《一桶沙》教学设计,我们应该看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延伸发展,使事物的一般性到多种特性得到最充分的扩展,这其中孕育着创新的活跃因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主动性,展现学生充满活力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在众多的一般事物中,如牙刷、香皂、草莓、树叶、青蛙、衣服等进行设计开发,都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发散思维的过程,就像“八爪鱼觅食的过程”,八爪鱼把所有触角伸向各个方向觅食,能够从不同的方位获得食物和营养,发散思维的过程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由于思维向不同方向和领域延伸,我们收获不同的思维结果,有一般性结果,也有意想不到的特殊性结果。通过对众多一般性事物主题的设计开发,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发散思维活动能够更好的把事物的诸多特性积累起来,在积累事物一般性和其他特性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思考,能够使学生自然、真实地触摸新颖和独特的新因素,体现出活跃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学生增强了职业岗位的自信。通过亲身体验一般性主题的设计开发,使学生在平凡中看到了自己不平凡的能力,保持了他们持久的学习耐力和深广的学习研究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磨练自己,成长自己,这也是早教课程的教学宗旨。
(作者单位: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