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与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03
/ 1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一、在生活中感受、体会数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生才能对数学不再感到陌生。在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种解决方法并进行提问。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运用数学知识,探究问题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尽量用周围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也可用学生感兴趣的,并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取代。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暑假,老师去北京故宫游玩(展示有关故宫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出示故宫地图(故宫地图是个典型的长方形),提出问题:老师要是围绕故宫走一圈要走多远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1、长+长+宽+宽=周长

2、长+宽+长+宽=周长

3、长*2+宽*2=周长

同时,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己的身边、在课堂上寻找长方形,测量并计算它们的周长。通过不同的方案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购物》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到商店进行购物,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生活实践,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 让学生当一回家,给家里人买菜做饭,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实践加深社会经验,从而达到让数学走向生活的目的。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