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动机在语码转换中的积极作用(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0
/ 2
 甲:怎么了?
  乙:Don’t look at me,it’s not me.Not me.
  该例子中,甲用中文问乙怎么了?乙知道甲的意思是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是谁在惊叫?等。但乙为了表明自己不是那个发出惊叫的人以及为了表达一点点幽默,采用语码转换,用英语来加强和突出其说话的内容。再如,两个好朋友在聊天。
  甲:Anyway,if you have some information,please send me a email.
  乙:什么?
  甲:Email,邮件。
  乙:哦,好的e-mail。
  此例子中,双方在谈论联系方式,甲说E-mail,乙没有反应过来,所以甲就进行了语码转换,用汉语重复,以强调突显邮件,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2)语言优势原则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个民族、国家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语言成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林素容,2005:54)其中英语的使用较为广泛,让人们有这样的观念认为:能否用英语交流是一种“时尚”。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人们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就会显示出比别人更有明显的优越性。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和在外企工作的职员常在日常会话中夹杂着英语,不停地进行语码转换;其目的一方面是担心听者听不懂,另一方面是为了表达的便利因为对一些字词(不知用中文如何表达),认为用语码转换的语言会表述地精致些,以此来拔高自己的权威性的主观动机。如:
  甲;你的材料是从哪里找的?
  乙:是从Internet上download的。
  甲:哦,那我可以copy你的吗?
  乙:Definitely not!
  再如,那些留学归来的人也常常是在一句话里夹杂着英语单词:“你pass 你的holiday很happily吗?”这句话是语码混用(code-mixing)的现象,显示了留学生用英语来彰显自己的留学背景、经历;还说明了他们想通过用英语来拔高自己的权威及其形象的目的。造成这些语码转换频繁的原因是:因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对语码选择和转换(许朝阳,1999:55)并且在主观动机上也造成了对某种语码的推崇和对其他语码的偏见。很显然,英语凭借英语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凸显了它的优势地位,所以人们认为操英语就是有地位、有身份的表现,这样上文那些语码转换的频繁使用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总之,语码转换和人的主观动机即表现语言优势原则关系密切。
  (3)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
  人们在交谈过程中,通过语码转换来亲近或疏远对方,这也就是由人的主观动机中的语言靠拢或偏离因素导致的语码转换。(边旭,2005:129)表现在具体的交际场景中是一方因另一方语码的转换而进行的语码调整。例如:一个学生找老师问英语考试的成绩,开始他用普通话与老师说话,后来发现老师和他是老乡,就改用方言,老师也随之用了方言。这是以语言靠拢为主观动机的语码转换。再如:你到老乡开的杂货店买东西,开始你们都用家乡话相互问候、交谈;接着他就用普通话问你要买些什么,老乡的转变是暗示你:老乡是老乡,买东西是要付钱的。这是语码偏离原则,同时也说明了说话者的言语选择对当时语境公认的关系状态所要求的言语选择的有意偏离。(王德春,2000:275)
  
  四 结束语
  
  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交往中使用的策略和手段,其背后隐藏着语言使用者的动机;当然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使用语码转换也是人们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需要。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文中说明了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个人动机受到社会因素和话语使用者的主观动机等制约;此外,对个人语码的转换的研究也表现了人们对不同语言的态度,这对双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朝阳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与心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2):55
  [2] 曲晶,孙芙蓉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J]现代教育科学,2007(3):148
  [3] Ronald 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guistics(社会语言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00
  [4]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95,199-200
  [5] Myers-Scotten CMSocial Motivation for Code-swit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1993
  [6] 李淑华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语言文学),2007(3):99
  [7] 牛忠光个人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5):90
  [8] 高莉琴新疆语言的发展趋势与思考[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3(1):18

  [9] 王德春,等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72-275
  [10] 林素容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4
  [11] 边旭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几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