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严厉的信贷管制松绑(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9
/ 1

摘 要: 不久前,政府提高了能源价格,但央行表示还将出台更强的紧缩政策。本文认为,若真如此,则中国经济将会陷入“滞胀”的处境。当前,央行所采取的政策应当是优化资源配置,为当下严厉的信贷管制松绑,积极支持私人部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通过生产率的提高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同时,必须稳定汇率的预期,从源头上遏制热钱的流入,不能让境外资本进一步挤压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信贷管制,优化资源配置,滞胀,宏观调控

  不久前,政府提高了能源价格(这一次幅度还很大,超出预期),既然已经选择了释放通胀的压力,着眼于长远的经济结构调整,但似乎又对短期的价格冲击耿耿于怀,忍受不了。市场传央行再次大幅加息之声日盛。央行行长也表示,或将出台更强的紧缩政策。果真作出如此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只可能走上“滞”与“胀”的不归之路。
  
  从总量上看,中国的流动性压力的确巨大。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高达18%的货币增速,让人轻松不起来。但是请大家永远不要忘了中国经济的特殊性,那是一个比美国经济复杂得多的结构--所谓二元经济。简单说,就是我们常讲的体制内和体制外。从体制外看,或者说从市场流动性看,我们大多数的私人部门的企业恰恰是缺钱的,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在现有高度垄断的金融体系内根本得不到满足;我们的居民部门也是缺钱,收入增长受到通胀挤压而减速,企业不好了、股市在持续下跌、财富在缩水。
  
  那么多钱到底都到哪里去了?你只要看看体制内那些活动就明白了,如火如荼的土地拍卖、庞大的各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的那些垄断部门企业缺钱吗?中石油、太保等大型国企一次性就从市场上拿走数百亿、上千亿,这些钱大多趴在企业的账上,没有多少具体的对应项目,资金边际效率极低。此外还有一块,那就是有海外背景的,有外资来源的企业, 包括热钱。这些都不是货币政策所能左右的。
  
  直接讲吧,央行加了十几次准备金,加六七次息、发了好几千亿的定向票据,把经济体中最需要钱的部门的流动性都收走了,但对体制内部门却无能为力。一个直接的后果必然是,更加严重的经济资源错配,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更加向着政府(包括垄断部门)、向着外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