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形成原因研究(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25
/ 2

[摘 要] 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是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世界各国公司发展中的一个共性问题。由于其“双刃剑”特性,各国证券监管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对该问题的解决。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形成的管理和法律层面的原因,以期实现关联交易在关联企业整体利益、中小股东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达到公平和秩序与市场运转效率和自由之间的微妙平衡之目的。

  [关键词]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不公允关联交易
   
  资本市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证券市场的急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问题的出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就是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普遍现象,它也是世界各国公司发展中的一个共性问题,由于其“双刃剑”特性,各国证券监管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对该问题的解决。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交易既具有促进公司规模经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公司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等积极作用;也存在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金和利润、进而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等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关联交易既为各国法律所认可,同时又受到各国法律的严格限制。在我国,不公平关联交易广泛存在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之中,其负面影响已不容忽视。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对于保护我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维护证券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联交易是一个中性经济行为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关联交易的客观存在有其积极的作用。如通过关联双方明确供产销关系、优化资本结构等多种方式使各自能够发挥彼此生产经营上的优势,进而达到取长补短、平等互惠的目的;同时,由于关联双方自然天成的关联关系,交易双方对对方的充分了解,可以使交易的双方节约交易成本、节省交易时间,以提高各企业的运营效率。特别是在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它被运用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重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组合中,对国企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优势往往被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和目前制度的原因而利用,从而使“关联交易”一词的涵义已特定化,几乎成为了证券市场一种不规范行为的代名词,对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法律规制,近几年也提上了证券市场规范的重要议事日程。
  关联交易形成原因存在多面性和多层次性。
  
  一、关联交易形成的管理层面上的原因
  
  (一)经济效率原因
  市场和企业都是资源配置组织形式。任何组织制度的安排都需要费用,要确定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必须考虑到交易费用。在企业出现之前,单纯在市场上进行个人交易,其交易费用很大,经济系统运行效率很低。企业出现后,通过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各种要素所有者的联合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按照现代企业集团理论,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企业有一种不断将相关企业一体化的倾向。但当一体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规模不经济,企业为维持其完整的组织性,即企业与市场的界限保持稳定,需要支付昂贵的组织成本。因此,主体企业开始尝试不将所有企业一体化,而是将某些企业作为外部组织,通过资金、技术或人员等纽带和它们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企业仍然是独立的法人,但与主体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联。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与这些外部组织之间的资源流动节约交易费用,而且仍在一定程度上享有一体化组织的规模、范围和分散风险的经济性。这种介于企业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企业集团便得以产生。依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一方有能力直接或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多方受同一方控制”这种关系的属于关联方。而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是主要以股权(产权)或其他经济利益为手段来实现的。因此,一般具有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之间属于同一企业集团内部的成员组织,而关联交易则主要表现为同一集团内部成员组织之间发生的交易。
  集团内部成员组织之间的交易即关联交易可以大大节约交易费用。第一,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内部组织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使集团内部组织成员的技术选择和人员组合专门化,从而节约劳动时间。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关联交易可以节约信息费用。企业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为使交易达到目的并有效控制风险,必须搜集相关信息。而现实中的信息结构是复杂和千差万别的,要获得信息需要发生成本即信息搜寻费用,它直接影响到资源的配置效率。由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及信息的不对称,使交易过程存在巨大的风险,从而发生大量的交易费用。企业集团以股权或其他经济利益为纽带,依靠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从而实现纵向的行政权力指导和资源配置,信息成本大大减少。尤其当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和信息的取得变得困难时,集团内部组织之间交易的比较优势就会格外突出。因此,当利用外部市场的交易费用大于集团内部组织之间的资源配置所发生的组织成本时,关联交易将最大程度地取代外部的市场交易。如海尔股份的发展历程就是典型代表。


  (二)盈余管理的不正当使用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会有意识地介入到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的处理过程中,使利润达到某种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非公开化目标。相关经济主体通常是在公认的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的利润调节行为,而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则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极端表现,是滥用盈余管理手段的结果,不仅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中国证监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关于再融资有关规定中关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指标,从而实现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或为了避免连年亏损面临摘牌的危险。
  由于利益驱动,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包装的现象屡禁不止,花样层出不穷。关联方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从而造成上市公司的虚胖,达到在证券市场再融资的目的。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更多的索取。关联方(突出表现为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的利润输送,实现了上市公司的融资窗口功能,一旦控股股东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上市公司就成了控股股东的提款机,最终损害的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另外,中介机构(审计机构和评估机构)的不规范运作为上市公司利用不公允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大开方便之门。中介机构的作用本来是为管理部门和投资者提供一份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但有些中介机构为了争取到客户,通过无原则地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上市公司沆瀣一气,为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粉饰报表出谋划策。
  (三)制度原因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导致不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主要是公司内部人为牟取私利而滥用决策权,从而作出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利益安排,这是导致上市公司不公允关联交易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上市公司频繁发生不公允关联交易有其更深刻的制度根源,那就是我国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不彻底,没有建立真正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