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01
/ 1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特发性 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疾病,以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既往ITP患者首选强的松治疗,2/3的患者在服用强的松2~4周出现反应,但仅有10%~20%的患者在停用强的松后长期缓解。近来欧美的“指南”均将大剂量地塞米松列入一线治疗,为IT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24例初诊慢性ITP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中男12例,女37例;年龄18~65岁。均符合1986年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ITP修正方案诊断标准[1],入院时均有皮肤或黏膜出血,血小板计数(3~29)×109/L,中位数15×109/L。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25例。两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口服地塞米松40mg/d,服用4d,无效患者在15~30d后重复。首次治疗无效7例,均重复使用。B组:口服强的松1mg/(kg·d),4~6周后,血小板数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渐减量,每周减5mg后10~15mg/d维持治疗3~6个月。治疗4周无反应者,迅速减量至停用。2组治疗无反应者予以脾脏切除或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前有活动性出血患者予血小板输注。治疗期间均予奥美拉唑口服防止应激性溃疡,口服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口服氯化钾缓释片预防低钾血症。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内疗效标准分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 个月。良效:血小板升至50 ×109/L 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进步: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15d。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2]。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A组83.3%,B组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903,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2.2 两组副反应

  见表2。两组均有失眠、高血压、高血糖、继发感染等表现。A组患者对该治疗方案耐受良好,失眠、高血压、高血糖出现时间短暂,治疗完成后恢复正常。B组患者则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综合征表现,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病例占88% ,有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表2 两组副反应观察(略)

  3 讨论
  
  ITP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体结合,导致在未成熟时即被网状内皮系统,特别是在脾脏中被破坏引起血小板减少。Portielje等[3]提示多数成人ITP患者预后较好,且更多的患者死于感染而非出血 。因此,对无症状或体征,或血小板计数>30×109/ L的ITP患者无需治疗,除非需要行外科手术、拔牙及分娩等可以导致出血的情况下才需治疗。而对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30×109/ L)以及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部位活动性出血的成年患者需紧急处理,使血小板提高至一个安全的水平。与强的松相比,地塞米松为长效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短疗程冲击治疗后血小板得以迅速上升,且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较少。Cheng等[4]报道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125例初治ITP患者有效率85.0%,陈小林等[5]报道大剂量地塞米松短疗程治疗26例初治ITP患者有效率84.6%,长期反应率59.1%,无继发感染,无严重不良反应。本结果再次证实,大剂量地塞米松疗效与常用强的松治疗方案无差别,可以作为治疗ITP的一线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学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几种出血性疾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修订.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16(6):331.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2.

  3 Portielje JE,Westendorp RG,Kluin-Nelemans HC,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dults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Blood,2001,97(9):2549~2554.

  4 Chen Gy, Wong Rs, Soo Yo, et al. Initial treat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with high-Dose dexamethasone. N Engl J Med, 2003,349:831~836.

  5 陈小林,赖应昌,冯秀娟,等.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