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应对考试焦虑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2
/ 2
摘 要:考试焦虑心理对学生代写论文的危害是很大的,运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心理辅导,对矫治学生的考试焦虑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考试焦虑;系统脱敏疗法
  
    一、考试焦虑的危害
  
  考试焦虑是学生面对考试产生的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应试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的情绪状态,或意识到考试的可怕场景或大考即将来临所产生的不愉快、不踏实、烦躁不安等带有恐惧、紧张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心理障碍,影响学生应试和应试成绩。过度的考试焦虑,是考生走向考试成功的重要心理障碍,其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复习的效果造成危害。过度考试焦虑容易分散和阻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能去专注于学习和应试;使学生的思维呆滞凝固,造成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创造性想象、发散性思维更难以产生。过度考试焦虑将使考生多年苦心积累起来的学习经验和能力丧失殆尽。
  其次,考试焦虑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过度考试焦虑,特别是在焦虑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会影响学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学生出现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症状;会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还会影响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导致失眠,诱发各类疾病。
  再次,考试焦虑对心理健康的危害。过度考试焦虑危及人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如果转化为慢性焦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威胁更大。考试焦虑会使学生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认知评价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会使心智操作效率降低,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困难;会使情绪难以稳定,自制力减退;会使人格结构遭到损害,使学生的心理反应过于敏感,不能与周围人和睦相处,人际关系陷于紧张状态;会使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削弱,社会责任感下降。慢性焦虑还有可能发展为焦虑症,对人的心理造成长远的不良影响。
  
  二、考试焦虑的表现和成因的分析
  
  (一)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
  1.情绪上:由于担心考试失败,会出现担忧、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映。
  2.认知上: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
  3.行为上:坐立不安,手足无措。
  4.身体上: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
  (二)学生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
  认知评价是造成考试焦虑诸多内在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学生的认知评价包括: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三个方面,其评价程度都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
  (2)学生的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造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从人格类型上看,外向不稳定型以及内向不稳定型的学生是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的。外向型不稳定学生的人格特质中既存在冲动、不安、兴奋等品质,同时又存在乐观、开朗、无忧无虑等品质,致使他们在考试焦虑测验中易走极端(高焦虑或低焦虑);内向型不稳定的学生把注意指向自身,过分关注自己在事件中做出的不适应的反应,易出现负性情绪而使其应付手段越来越无效。学生处于人格塑造期,这期间,如果受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性格障碍。
  (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多少与是否牢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学生知识储备较丰厚,对即将考试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全面,平时做过多种题型练习,对有关内容进行过多方面变式训练,就会充满信心地参加考试,其焦虑水平相应会低;如果学生基础薄弱,对有关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公式、概念理解不深,应用不熟练,遇到实际问题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考试成功没有信心和把握,则容易产生较高水平的考试焦虑。
  应试技能也是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个学生训练有素,知识储备丰富,心理素质较强,面对试卷解题思路清晰,答题要点明确,了解评分标准,各种题型都做过练习,就能够在答题时做到胸有成竹,泰然处之。平时缺乏训练、没有掌握应试技能的学生,在考场上极易出现慌乱。
  2.学生考试焦虑形成的外部条件
  (1)学校因素
  不恰当的学习环境是使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直接外因。学校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纯、反应速度降低、情绪躁动、忧虑、厌烦等负向反应。有的老师每次考试后采取排名的方式,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与名次,极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形成“我不如人”的强烈的自卑感。一些教师讲课时(尤其是试卷分析)不恰当的褒贬态度,也会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
  (2)家庭因素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期望水平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家长的态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考试焦虑水平。如不少家长对学生的考分过分关注,采用不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成绩好时眉开眼笑、表扬有加,成绩差时冷眼看待、训斥、责骂等。这两种做法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

  (3)社会因素
  就业难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加之,目前考试仍是“一榜定终身”,人为地加大了学生对考试的期望值,这也是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一个社会因素。
 三、应用系统脱敏疗法矫治考试焦虑
  
  (一)系统脱敏疗法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产生的情境,然后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其已有的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并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对对抗的状态,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
  (二)系统脱敏疗法的实施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这是实施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第一,要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某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单位为sud。0表示心情平静;25表示轻度恐惧;50表示中度恐惧;75表示高度恐惧;100表示极度恐惧。第二,要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这两步工作也可作为作业由求治者自己独自去做。但再次治疗时,施治者一定要认真检查,注意等级排列的情况。
  2.进行放松训练
  这一步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3.分级脱敏治疗
  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分级脱敏治疗。这一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放松,具体方法与“放松疗法”相同;
  第二步是想象脱敏训练。由施治者做口头描述,并要求对方在能清楚地想象此事时,便伸出一个手指头来表示。然后,让求治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想象训练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一般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出现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而能忍耐为止。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至完全适度。
  第三步是实地适应训练。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地也是从最低级训练开始,逐级训练,达到的最高级别的训练。一般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每周治疗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比如,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渐除去怕猫的情感反应。
  
  四、结束语
  
  系统脱敏疗法对治疗学生的考试焦虑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焦虑程度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单纯地应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必须与其他方法(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只要我们抓住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对症治疗,一定可以解决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保证他们正常而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明汉.中学生心理成长面面观:中学生卷[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吴增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杨眉.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4]张万兴,等.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5]陈.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邱炳武.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