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胃肠减压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胃管胃肠减压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唐水平

(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究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胃管胃肠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纳入时间由2016年8月开始,到2018年8月结束,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胃管胃肠减压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体征缓解时间均明显更短,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8%、4.3%;经比较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胃管胃肠减压的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体征缓解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管胃肠减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

黏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多出现在老年患者中,占所有肠梗阻的40%-60%,其中80%的病例为手术后黏连所致[1]。黏连性肠梗阻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急腹症,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更大。年龄大导致相应的并发症较多,心肺功能差会增强手术的风险,同时为临床医师带来了挑战[2]。本文为了深入探究经鼻肠梗阻导管植入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总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纳入时间由2016年8月开始,到2018年8月结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为(56.8±7.3)岁,病程12-40h,平均病程为(24.3±12.8)h;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为(57.5±7.5)岁,病程13-39h,平均病程为(25.0±10.7)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所有纳入患者均经X线及腹部CT检查并确诊,且均出现排气、排便停止及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同时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此次试验研究通过了医院中伦理委员会的核实及批准;所有患者与其亲属都全方位把握了此次试验研究的内容,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予常规治疗,包括禁进食、饮水、抗感染、全胃肠外营养、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紊乱等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胃管胃肠减压的方法,在胃肠减压50-60 min后,患者经胃管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 80-100 ml,每日注射2-3次,注药后夹管3h,在实施胃肠减压前需确定造影剂已经胃排空进入患者肠道后方可实施。在行胃肠减压的过程中需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的检测,每6至8个小时对造影剂的进展情况与位置采用X线透视进行观察。之后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指导其取侧卧位,并以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主要依据来配置灌肠液,随后采用连接吸痰管的灌肠管插入患者肠道,之后将连接吸痰管的灌肠管插入患者肠道,插至吸痰管与灌肠管连接的活瓣处,打开灌肠管开关,使液体流入患者肠腔[3]

1.3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体征缓解时间进行记录并对比,内容包括排气、便的恢复情况;腹痛、胀的缓解情况以及患者气液平面消失的时间。

(2)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记录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5dcbfc19d0a77_html_c8b1c52ef51fd378.gif ±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体征缓解时间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体征缓解时间均明显更短,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征缓解时间

组别

例数

腹胀腹痛缓解时间(h)

排气排便恢复时间(h)

气液平面消失时间(h)

对照组

46

30.2±7.3

37.0±9.0

46.8±12.3

观察组

46

24.2±6.4

30.2±8.1

38.5±8.6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期间共发生1例鼻黏膜损伤,1例腹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2/46);对照组治疗期间共发生2例鼻黏膜损伤,2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腹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8%(5/46)。经比较,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粘连肠梗阻通常情况下都是先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通过给予患者禁食、持续的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等[4],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当患者出现阵发性的腹痛,或者是阵发性腹痛已经转变为持续性的腹痛时,那么患者的病情就比较严重了,需要进行手术或者是腹腔镜下小肠粘连松解术,在手术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精确,从而依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状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开展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肠梗阻导管在自身肠蠕动的作用以及重力的推动下,能够使导管向小肠远端下行,

直接吸出梗阻近端积存的气体和内容物,吸引胃肠液气,有效降低肠管内压力,减轻了肠管的扩张和水肿,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同时减少细菌和毒素的移位[5],对于患者肠壁的血液循环以及水肿等情况能够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胃管胃肠减压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体征缓解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彭耀恒.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5):87-88.

[2]曾志强.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治疗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5):82-83.

[3]杨红玉, 钟珠, 谢莉娟, et al. 新型清洁灌肠方法在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 20178(1):125-126.

[4]赵美兰, 张岩, 夏忠民, et al. 复方泛影葡胺在直肠癌Miles术后低位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与哲学, 2016, 37(4):26-27.

[5]崔新野, 景惠荣, 赵金, et al. 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腹部术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7,12(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