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赵静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儿科 44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引导式教育,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研究组患儿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可有效促进患儿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等各项功能改善,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所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为严重的致残性疾病[1]。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癫痫、精神发育迟滞、视听觉、语言、摄食等障碍,给家庭和家属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2]。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以康复治疗为主,相关研究表明,在康复治疗期间,采用引导式教育可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促进患儿配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基于此,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89±2.14岁)和研究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96±2.03岁),纳入标准:均符合小儿脑瘫的临床诊断;无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临床表现以智力缺陷、先天性肌弛缓、发育迟缓等为主。排除标准:合并肝、心、肾功能障碍;免疫异常。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本研究经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即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等,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引导式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引导和诱发患儿学习动机。引导员应鼓励和引导患儿主动思考,利用康复治疗环境设施、学习实践、分组学习等方式诱发患儿学习动机,采用娱乐性、节律性的意向激发患儿兴趣,最大限度诱发患儿各功能潜力。

(2)整体意识,全面发展。全面了解患儿,根据患儿需求和自身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并制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应用同类方法对同小组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坚持全面康复理念,将患儿智力、语言、运动、情绪、性格、人际关系、意志等相互结合进行教育训练,并将康复训练与其他治疗相结合。

(3)循序渐进。康复训练可先从简单的训练内容开始,也可将难度较大的动作进行分解训练,以减轻训练难度并增加患儿信心。

(4)全面训练。全面负责患儿的学习、生活、运动、功能训练和各种治疗,关爱患儿,了解患儿需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综合功能,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综合功能的评定选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各项评分与患儿相对应功能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P20.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综合功能评分对比,认知功能:对照组(7.14±3.12)分,研究组(14.14±2.56)分,比较结果为(t=11.635,P=0.001);语言功能:对照组(7.48±2.56)分,研究组(12.45±3.47)分,比较结果为(t=7.732,P=0.001);运动功能:对照组(3.78±1.59)分,研究组(6.65±2.04)分,比较结果为(t=7.444,P=0.001);自理动作:对照组(7.58±1.56)分,研究组(10.89±1.45)分,比较结果为(t=10.425,P=0.001);社会适应能力:对照组(10.23±2.01)分,研究组(15.16±2.03)分,比较结果为(t=11.577,P=0.001);研究组患儿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瘫为临床中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对儿童自身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对脑性瘫痪儿童早期采取长期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但在脑瘫患儿的实际康复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认知障碍等原因,导致患儿学习困难,不能发展适应或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因此,需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3]

引导式教育即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式教育是指通过他人引导、教育,采用综合的康复手段,调动患者自主运动等方面潜力,以节律性和娱乐性意向激发患者兴趣和参与意识,以此促进患者功能障碍的康复,目前已在脑瘫患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4]。引导式教育可促进患儿运动、语言、理解、感知等功能的全面发展,强调每日24h的严格康复训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等为基础,显著改善患儿功能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是切实有效的,可引导患儿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从而改善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可有效促进患儿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等各项功能改善,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万娜, 胡天兰, 陈婧颖,等.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18):173-175.

[2]赵波.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6):186-187.

[3]李蔷, 李素芳, 付勤. 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中应用引导式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儿应人能力、应物能力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8,12(2):389-391.

[4]徐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8):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