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汪瑾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 210044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从我院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任选82例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时间的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与对照组相比,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观察组分诊时间为(0.9±0.2)min,转诊时间为(12.6±0.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 结论 将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也可提高抢救效果,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脑梗死;护理满意度;抢救时间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头痛、眩晕、耳鸣症状,可单侧发病,也可出现在双侧肢体,同时伴随不同程度吞咽困难、吐字不清、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时可休克甚至昏迷不醒,对患者健康状况有着严重影响[1]。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准运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改善预后。为此,我院将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流程中,现将研究详情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任意选取82例于2015.10-2017.10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成例数均等的对照组与观察组(n=41)。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42-80岁之间,平均(62.1±1.5)岁,发病时长5-24h,平均(14.5±1.8)h;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和21例,患者年龄在40-79岁之间,平均(61.8±1.6)岁,发病时长4-25h,平均(14.6±2.0)h。上述数据间均保持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予以心电监护,搭建静脉通道,做好吸氧吸痰工作,在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内容为:由专科医师和护理人员组成急诊护理流程小组,接受急诊护理流程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培训,在充分了解急性脑梗死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护理流程图的制定,并对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分配,要求组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工作,按照定位、定人、定责模式进行急救工作;在此过程中应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以便发现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患者被接诊后,应由护理人员进行意识状态、面瘫程度、语言与肢体功能进行准确评估,搭建通道,迅速与急诊医生取得联系;启动应急流程,由护理人员辅助,进行静脉通路的搭建和各项常规检查,同时做好负面情绪疏导工作;予以影像学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和既往出血、外伤史,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溶栓适应症,确定后,开通第二静脉通道予以溶栓。

观察指标

参照我院自制问卷进行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判定,问卷得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按照分数由高到低分成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60-90分)和不满意(<60分)三个层级,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例数与基本满意例数之和在总例数中的百分比。同时进行两组分诊时间和转诊时间的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研究数据置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展开统计处理,护理满意度由百分数(%)和x²表示检验,抢救时间用`x±s和t表示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时,可判定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80.5%和97.6%,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具体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1

15(36.6)

18(43.9)

8(19.5)

33(80.5)

观察组

41

17(41.5)

23(56.1)

1(2.4)

40(97.6)

4.493

P

0.034

2.2 两组分诊时间与转诊时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分诊时间和转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具体内容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分诊时间与转诊时间对比结果(`x±s,min)

组别

例数

分诊时间

转诊时间

对照组

41

2.8±0.5

32.1±4.5

观察组

41

0.9±0.2

12.6±0.8

t

22.592

27.319

P

0.000

0.000

3 讨论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病情严重,致死致残率高,对患者身心健康有着极大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即便如此,相当一部分患者抢救成功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行动功能障碍[3]。为此,必须及早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帮助急性脑梗死患者缩短溶栓治疗时间,确保患者在有限时间内迅速获得科学规范的治疗。除此之外,它还利于为患者就诊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与人力资源浪费,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为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4-5]

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所得结论提示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价值明显。

总的来讲,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流程,可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深入探讨,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松泉, 蔡宇.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12(8):79-81.

[2]王佳佳 .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41(1):128-129.

[3]程越朋, 孙书军, 杨光, 等.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24(01):30-33.

[4]潘开菊 , 叶秋梅 , 曹小红 .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21(36):5172-5173.

[5]石小娅, 赵婵娟, 杨昙,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探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28):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