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食管胃交界腺癌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食管胃交界腺癌的临床观察

郑磊

郑磊(泰兴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25400)

【摘要】目的观察PCF方案(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35例患者分别接受PCF方案化疗2-6周期,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35例均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2例5.7%,部分缓解(PR)15例12.8%,稳定(SD)10例28.6%,进展(PD)8例22.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2月,中位生存期11.5月。结论PFC方案治疗晚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较轻。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紫杉醇氟尿嘧啶疗效毒性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169-02

在最近的30-50年间,食管下段与胃交界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大幅上升,甚至超出食管鳞癌的发病率[1],在我国食管胃交界部癌的发生率亦逐年增高[2]。紫杉醇是具有独特抗微管活性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除了对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外,在食管癌和胃癌中亦有一定的疗效[3]。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C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共35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案

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35例,均经病例检查证实。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30-80岁。所有患者均为晚期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且未经化疗或距末次化疗3个月以上。其中伴肝转移20例,后腹膜淋巴结转移13例,纵膈淋巴结转移8例,肺转移5例。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均正常,PS评分0-1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且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的病灶。

1.2治疗方法紫杉醇(PTX)80mg/m2加入生理盐水500ml稀释,静脉滴注3小时,第1,8天,亚叶酸钙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h,氟尿嘧啶500mg/m2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6小时,每三周重复,21天为1周期。紫杉醇化疗前常规抗过敏预处理(12小时前口服地塞米松15mg,半小时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半小时前肌注异丙嗪25mg,并静脉滴注西咪替丁0.4g)。化疗期间常规给予止吐药物治疗,当外周血白细胞低至3.0×109/L时予以G-CSF支持。

1.3评价标准根据WHO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毒副反应依照WHO分级标准,分为0-Ⅳ度。

2结果

2.1临床疗效35例患者共接受126个肿瘤化疗(2-6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4个。35里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得CR2例(5.7%),PR15例(42.8%),SD10例(28.6%),PD8例(22.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5个月。

2.2毒副反应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白细胞下降明显,Ⅰ-Ⅲ度为主,Ⅳ°患者有2例。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口腔炎。外周神经损害,多表现为肌肉及关节酸痛,肢端麻木,一般为可逆性。多发也较常见。未见肾功能损害。

3讨论

AEG是指发生于食管远端和胃贲门区域的腺癌,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在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中的发病率无差异。2000年WHO肿瘤分类中已将AEG单独列出,并提出了具体的分类方法。Siewert等按照肿瘤部位将AEG分为3型[4]:SiewertⅠ型为食管远端腺癌,肿瘤位于食管胃连接处之上1-5cm;SiewertⅡ型为真性贲门癌,肿瘤位于食管胃连接处之上1cm至下2cm;SiewertⅢ型为贲门下癌,肿瘤位于食管胃连接处之下2-5cm。其中以SiewertⅡ型最多见,Ⅰ型最少见。临床分期方面,AEG尚缺乏单独的分期标准,一般根据肿瘤中心所在部位,按现行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SiewertⅠ型按食管癌进行分期,SiewertⅡ和Ⅲ型按胃癌进行分期)。过去十多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群AEG的研究数据提示,中国人群AEG具有明显的组织学异质性,如:与食管腺癌相关性病变如Barrett食管不常见;AEG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食管腺癌有较大差别;AEG癌按胃癌分期比按食管腺癌更合适;AEG癌预后因素与食管腺癌不同[5]。

紫杉醇作为新一代微管药,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活性。其中抗微管作用有别于秋水仙碱和长春花碱。秋水仙碱和长春花碱主要促进微管解聚,紫杉醇则特异性结合到小官的β位上,可使细胞产生两种异常微管结构即微管束和星状体,从而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在细胞周期的G2晚期和M期,从而阻止细胞复制。国内外学者将其应用于食管癌及胃癌的治疗效果肯定,且与氟尿嘧啶联用无交叉耐药[6]。5-氟尿嘧啶药物被世界公认为治疗胃肿瘤的基本用药,在食管癌中亦有广泛应用,国内外亦有学者应用在胃食管交界部肿瘤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7]。我们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使药物的浓度在体内保持较长的时间,有利于提高二者药物合用的疗效,以减少药物毒性。

我们的研究使用了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取得了48.5%得总有效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2月,中位生存时间11.5月。本方案选择了紫杉醇第一天和第八天使用,和小剂量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静脉滴注,减轻了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良好。全组除例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外,未有其它严重不良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患者。

可见PC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肯定、安全、耐受性好,可作为晚期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案。但全组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分组评价,如何全面评价尚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参考文献

[1]BlotWJ,DevesaSS,KnellerRW,etal,Risingincidenceof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usandgastriccardia.JAMA,199l,265(10):1287—1289.

[2]奚沁华,李锐,陈卫昌.食管-胃交界部癌128例临床分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1).

[3]卢凯华,穆庆霞等.PFC方案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观察.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2).

[4]SiewertJR.SteinHJ,Classificationofadenocareinomaoftheoesophagogastricjunction.BrJSurg,1998,85(11):1457—1459.

[5]黄勤,樊祥山,史炯等.胃食管交界部癌.中华病理学杂志,2012:41(12).

[6]JordanMA,WendellK,GardinerS,etal.Mitoticblockinducedinhelacellsbylowconcenrationsofpaclitaxelresultsinabnormalmitoticexitandapoptoticcelldeath[J].CanerRes,1996.56:816-825.

[7]郑珂,张秀丽.5-氟尿嘧啶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