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机智预设与灵活生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机智预设与灵活生成研究

谢国标

(东莞市常平第四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讲究高效,而高效的教学离不开老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灵活生成,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所以研究课堂如何预设很有必要。本文首先介绍课堂预设的基本概念,阐明课堂预设的重要性,最后介绍了课堂预设的要素。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预设;灵活生成

一、课堂预设的基本概念

一个好的课堂是需要做预设的,即老师在课前对该堂课程的进程和走向作出一定的规划研究,预设属于管理学范畴主要目的是把控风险和成本。而在课堂中也是一样,课堂风险在于学生是否能认真听讲,课堂情绪是否在可控范围内,课堂内容能否顺利完成,成本在与时间是否运用合理,比如40分钟的课堂时间老师讲新课时间,学生讨论发言时间,课堂练习回顾时间等在总课堂时间占比与排序问题。说白了,就是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做什么,了解学生在做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反应老师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规划一堂课重点在自己教学什么内容,当堂布置什么练习上,模式相对固定,严格的按照自己规划方针向前走,确实内容进度有条不紊的完成,但是在考试中学生总是成绩不理想,为此很多老师还很困扰,认为是学生的题目做的少,或者不是自己独立完成,所以课后又安排更多的作业练习,这是一种极为不可取的教学思维,大量的习题占用了其余课程的的学习时间,减少了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甚至占用学生合理休息的时间,短期内有一定成效,实际上长期是对学生有害的行为,是一种偃苗助长的做法。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我会利用实物帮助学生阅读教材,我会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实物,把废物利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摸出长方体6个面,分别是上下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理解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摸出8个顶点,12条棱,分别是4条长,4条宽,4条高。理解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的教学也一样。这样就形象地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与特征。良好的课堂预设,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有效的完成当堂课的任务,这就是要看到学生的课堂态度,顺势而为,顺水推舟。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成本,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

二、预设课堂与灵活生成的矛盾分析

上述内容中说到的传统课堂实则也是一种预设课堂的手段,但是由于兼顾不足成为失败的案例。然而很多人认为,预设课堂与灵活生成本身就是不可兼顾的,其实有一定道理,诚然,预设课堂和灵活生成是一对矛盾体,但是矛盾不是不可为。在初等教育范畴,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不是灌输学习的经验和技巧,不是替代学生思考,我们要认识到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学生学习和思考方式的多样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老师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要看到每个阶段相对落后的学生并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也不能过度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这样会形成学生产生矛盾隐患,老师始终需要重视学生整体氛围,注重个体在整体中的影响,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平等和谐,民主讨论的开放氛围,尊重每个人的想法,每位学生的想法中总有闪光点。

预设课堂不是“一言堂”,管理不是控制。老师看到课堂上存在的随机因素,首先不是思考如何规避他们,而是引导他们,例如鼓励学生发言,形成热烈的讨论氛围。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即便我们不能够保证是否所有学生都在讨论与课题相关的东西,但是可以通过控制讨论时间和频次避免课堂情绪失控。

实施讨论型的互动课堂不代表不能把控课堂节奏,反之因为过度担心因为讨论影响课堂纪律和课堂进度,而采用独立讲课减少学生课堂发言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这种灌输式教学会导致老师和学生难以形成互动和情绪上的共鸣,更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预设课堂形式探讨

近来很多高等教育研究关注模块化教学,也为初等教学学课堂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意见。模块化教学目的是通过布置大研究课题方法,让老师提高讲授效率,强化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教学模式。

老师通过很少的讲课时间,然后布置任务给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学生在具体讨论和实际动手操作中遇到困难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这种模式下充分发挥灵活生成的学习方式,老师针对学生的需求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课程安排上模块化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又可以减少老师的负担,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教学《元、角、分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小卖部”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的活动中,积极参与探索性学习过程,让学生高效地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又如学习《千克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统计全班不同体重的学生人数;组织学生进行“猜测、估算黄豆粒数”的游戏,让学生能在“量中用数,数中学量”中提高能力和兴趣。凡是数学课中与生活有关的动手实践的作业,要经常布置,让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小学的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还尚未成熟,老师在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之前采取模块教学的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多研究讨论,在适度的情况下开展模块化教学方法。

四、课堂预设的考虑要素

(1)充分吸收教材内容

做好课堂预设,首先要求老师要对课本内容充分的了解,做到深入浅出,抓住教材核心思想,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比如研读教材,做好教材的纵向横向延展工作,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适度控制课堂路线

课堂上的控制讲究适度,不求面面俱到。要把握主次关系,首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宏观框架,跳出问题看问题。老师只需把控课堂大致的走向,比如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种的想法,也许很多想法比老师思考的还要好,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鼓励其上台来介绍给大家,也有可能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课堂气氛沉闷,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度的提醒,或者从另一个简单的问题切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如,36-135&pide;9=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或36-135&pide;9

=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

=21

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如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通过学生的讨论热烈程度判断是否结束讨论进入下一个环节。可能不是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既定的方针进行,但只要控制主体课程路线。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3)合理学习习惯培养

除了课堂上的灵活的安排课程内容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才是最终目的。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个为前提保证,课堂教学才不会死气沉沉,很多学生从小习惯了被动式教育,当需要头脑风暴时,没有想法手足无措,这就需要老师的激发和引领,包括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作业的设计,甚至考试的模式都可以进行创新提高,让学正走出固定的套路,固有的观念,将思想真正的专注在知识本身。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学是双向共鸣,只有学生积极活跃,课堂才有灵魂。

参考文献

[1]杨伶伶.课堂教学的机智预设与灵活生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11):47-48.

[2]孙凤才.刍议模块教学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106-106.

[3]戴江涛.静态预设动态生成——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6):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