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细无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育人细无声

邹晶晶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邹晶晶山东省济南市汇才学校250031

摘要: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文道统一品评课文潜在性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语文教材中的美文佳作蕴涵丰富的人文思想与生活哲理,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开辟多种途径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密切结合

1.对亲情的感悟。《斑羚飞渡》收入语文课本中,感动了一批批读者。文章讴歌了老斑羚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当讲到“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在老年斑羚的带领下,“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学生们不由地被那一道道生命化成的彩虹所震撼,为老斑羚的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所感动。

语文教学中有一个词:“文教统一”,讲到这里,教师可以点拨一下了,在我们人类中,这种精神典范也比比皆是,大家的身边就有,谁无私地无止尽地付出,养育你们,爱护你们,教导你们,从不计回报?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从为斑羚的感动到为父母老师所感动,并思考该怎样做去回应他们的爱。

相信话语至此,每位学生的心会被父母老师的爱所填满,爱意浓浓,爱心教育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

2.解决现实的心理困扰。在读到《孟子二章》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想一想这几句话,振作精神,重鼓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好这类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3.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三峡》、《岳阳楼记》等文章中,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开辟多种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品评课文。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机会来展示各自独特的见解。每学完一篇课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畅谈读后感:文章给了自己哪些启示,或给自己敲响了什么警钟。让学生自觉地从教材中接受教育。让教材中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生活哲理能深入到学生的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初中课本中选用了大量的古文与诗词,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几千年来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陶冶了一代代人才。但不可否认,其中一些观点已不符合现代社会进步的要求,如《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虽然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他由于政治上的不得意从而有了遁世的念头,他选择出世来逃避一切。所以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教导学生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品评课文能让学生在指点江山中扬长避短,尽收精华,丰富自己。

2.编演课文。把一些教育性极强的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去表演,会起到很好的心理教育效果。学生改编剧本要深入到教材中去,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课文内容,与作品对话,从而去发掘、去感悟课文的主题。将课文的内容以舞台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文字变得声、色、情并茂,在这样一个丰富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更深、更真,获得的教育影响会更深,教育效果会更好。

如《小桔灯》让同学们结识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小姑娘。她的一言一行让当代她的同龄人感动、折服、热爱。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体会她的镇定、勇敢、乐观,不妨指导学生把其中的几个片断编成剧本来表演,从而更好地去把握人物的心灵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更加珍惜生活,热爱生命。

3.朗读课文。朗读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口读,眼看,耳听,心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释放热情,去品味语言美,去感悟思想美。《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亲爱的爸爸妈妈》等文章,主题鲜明,文美情真,动人警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来深入体会,深刻理解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幸福,从而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4.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能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更高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学生们对这些书籍爱不释手。只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他们在阅读的“量”与“质”上都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尽情遨游于浩瀚的书海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信有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的效果,会“育人细无声”地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