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于晓花

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蓼兰中学266731

初中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初中学生很多行为让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的亲生孩子会不听自己的教导,讨厌父母的唠叨……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关心初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初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那么,如何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要寻找根源,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一、初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学习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升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她)在一起”……由此感到“烦燥不安”,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对那些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辟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使学生逐渐产生孤僻心理。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玩耍,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不少学生对家长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复杂。由于现在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电子游戏厅、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等,都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也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很好地驾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家长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是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二是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三是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四是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五是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